运用信息技术指导高中生预习和复习化学的几点想法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化学 来源: 高中学习网


  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惯性。培养高中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高中阶段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高中的学习中培养学生预习与复习的习惯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种。当前,有的教师没有注意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新课上完后,学生才知道学习了什么,这样无准备的学习,是不可能取得最佳效果的。预习犹如敌情侦察,能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重、难点,带着疑问上课。高中化学的内容比初中化学的内容更难更抽象,因此,高中学生在学习新内容前也应做好知识准备,“不打毫无准备的仗”,这就是要做好课前预习这一步。预习也就是“提前学习”,学会预习,就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而复习是消化、吸收的过程,只是当堂学会还是不够的,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忘掉,形成了复习的习惯就登上了进步的阶梯。

  当今的时代是信息时代,以个人电脑、网络技术和多媒体传播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给许多领域都带来了革命性变革。教育的本质是通过有价值的文化信息的传递,为学生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从文化传递的角度讲,信息技术具有高效率和高效能,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学科课程和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能否将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更好的有助于学生预习复习呢?那么,应如何结合呢?

  笔者根据自己的一些教学经验,谈几点想法:

  首先,预习时应先预习课本后用信息技术。因为只有让学生先自主阅读了课本的内容,学生才能带着问题去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或进行网络查找学习。阅读前教师可精心设计提纲,引导学生通读课本,了解该章节的概况,理解该章节的重点、难点,让学生能自主形成一个初步的学习内容的框架,在学习遇到困难时,在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还不能解决的前提,就可以上网去查找有关内容,从而解决疑难问题;另外,上网还可以扩展知识面。若还有困难,可做好记录待上课时解决。如学习《金属材料》时,可以由课件展示以下提纲:(1)金属材料包括哪几类?人类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是哪几种?(2)金属具有哪些共性和个性?(3)为什么菜刀、镰刀、锤子等用铁制而不用铅制?(4)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为什么电线一般用铜制而不用银制?(5)为什么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而不用铁制或铜制?如果用铁或铜制,会出现哪些不良后果?(6)为什么对废旧金属要进行回收处理?不回收处理有哪些现实意义?(7)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思考,你明白了哪些道理?学生带着上述问题阅读与交流,能激发求知欲,明显提高学习效率

  而在复习时,则可以先用课件等信息进行复习,扩展知识面,然后再回到课本上进行重点、难点的复习。这样效果会较好,既有宽广度也有深度。

  其次,可以把预习、复习和制作相关课件的形式结合起来。就预习而言,教师可先布置制作某个主题内容的课件,在上课讨论中,学生还可以向其他同学展示,既可以丰富上课的形式,也是提高学习兴趣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而且,在制作课件的过程当中,学生亦能把有关的内容及知识框架了然于心,上课时学生也可以充分发挥主动性。复习时则可以让学生把有些内容用制作课件的方式进行深化总结,或者制作网页等方式进行班内学生间的交流。

  第三,网上沟通学习法,通过QQ、BBC等网络交流方式在课后去讨论、去相互学习。可是同学之间的交流也可以是老师的解答等。信息技术是无尽的资源,它由浩大的互联网络资源作背景,它既是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又发挥着教学环境的作用,让开放的网络服务于课程,以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教师在提供资源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让学生充分使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教师提供的信息或交流的主题要具有代表性、相对集中性,要明确,并适当留有思索空间,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索,有利于学生去自由发挥才能,去探究性地学习,让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主张言论,又不因盲目地搜索资料而浪费时间。

  心理学表明,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一个孩子,如果从未品尝过学习劳动的欢乐,从未体验克服困难的骄傲——这是他的不幸。”学生在预习复习的过程中,会有收获,这无疑对自己是一种鼓励,他们会感到学习的快乐,产生学习的欲望,不断去追求这样的快乐,因此我要鼓励学生有针对性地去预习复习,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我们教师授课时总感到在唱独角戏。课前教师精心备课设计,力争使课上得所谓“有声有色”。实际上,目标虽然也能达到,但学生对知识掌握并不牢,运用也不灵活,测试时漏洞百出,我们也千方百计去查找教学中的漏洞,可最终结果都归结于学生学习不够努力,巩固不及时,计算马虎,知识运用不灵活。事实上,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不仅于此,其中就有很大程度是因为我们的教学还不够开放,我们并没有完全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俗话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上课前对所学知识一无所知,并没有任何疑问,那么他们只有被动地去倾听教师的讲演,面面俱到,没有侧重地,一味去接受新知,这样的课堂所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只能是“所学不牢,学而不全”,运用不灵活,缺乏创新而已。因此,我们希望通过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去提高学生的预习复习效率,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将使学习变成一件乐此不疲的事。

  作者:禹奇平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zhong/805082.html

相关阅读:到底 “谁”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