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课改的一些体会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生物 来源: 高中学习网
 

新课程改革从2001年开始实施,几年来的实践结果,已经被舆论推到了风口浪尖,几家欢喜几家愁,新课改到底是成功还是失败?我无法评论这个结果。当我们一次次地接受着课改专家们的培训,我确实吸收了很多新鲜的课程理念和思想。但同时,这也让我不断地反思,这些理念和标准要如何才能落到实处?对于我们毕节现阶段的教育情况,到底应该朝哪个方向去努力,才能实实在在地推动我们教育的发展?

 

我主要谈一下新课程改革理念与我们现阶段毕节教育现状之间的矛盾。众所周知,新课改实施比较成功的主要是发达地区和城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些地方的教育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有的甚至正逐步与国际接轨,跟他们的经济发达程度是密不可分的。他们拥有一流的教育教学设备,学校的硬件设施完备齐全,平均人数是40个学生的小班教学,这些条件和新课程理念是和谐统一的。而我们呢?全国出名的贫困地区,学校的硬件设备不足、师资力量薄弱,每个班80多个同学塞得黑压压一片,具体落实新课改的时候这些就是巨大的阻力和困难。

 

新课改的指导思想是自主、合作、探究,我们的具体困难在哪里呢?比如,我上生物的,班上80多学生,每个人的能力都不一样,让学生自主学习,就会存在多极分化,对那些能力偏中下的同学,还要老师讲解,所以15分钟讲30分钟练这样的模式,不实际。对于合作,我们的学生很多都是来自农村,很多都是留守孩子,性格相当的内向,让他们合作学习的时候,总是自己低着头看书。对于探究式教学,一个客观的制约条件就是课时安排。每周只有两节课,高二就要会考,教学内容都很难如期完成,加上我们学生探究能力弱、消耗时间长,那些探究活动哪有时间安排?我同学在武汉上课,高一一周加周六补课6节生物课,还有晚自习,对于同样的教学内容,试想哪一种条件好?本来生物是一门实验科学,很多过程和方法必须通过实验让学生去尝试和获取,但现实条件限制了实验教学,一是没有时间,二是没有空间。再者,我们的课改开始晚,现在我们所教的高中生,都是小学和初中没有接触过新课改的群体,他们的学习习惯是从小就开始的,基础教育环环相扣,十几年的学习方式,要在高中突然来改变,谈何容易?所以,当我们的教育部门在煞费苦心地向发达城市课改成功的学校学习的时候,当我们在聆听发达地区课改专家们成功经验的时候,我想更应该思考的不是如何生搬硬套,而是什么才是适合我们毕节教育的方式。我们的教育确实太落后,确实要改革,但是要从什么地方开始改,要朝什么方向改,要改成什么样子,为什么不能发展有毕节特色的教育?这些更值得大家的关注和思考。

 

当然,我并不是说新课改在毕节不可行,作为一个老师,我们应该致力于让学生更健康快乐地成长成才,提几个意见,希望可以和大家共勉。第一,不必追求形式。现在有个很大的误区就是,新课改就是分组讨论动手做。只要有这些元素,就实现新课改了。于是有的老师把心思花在形式上,课堂很热闹,看似很生动,但是学生真正能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却不尽如人意。我个人感觉,这些理念就像是武功秘籍,有秘籍就有招式,但光有招式其实只是花拳绣腿,真正的武林高手都是无招胜有招,只有意而无形。所以,我们要适当地放弃这些课堂的“热闹”,用心去打造有深度的课堂。比如,有选择性地让学生讨论,有些知识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教材获得,而有些东西必须由老师来讲解和点拨,哪些才是适合用来讨论的呢?老师筛选过的有探究意义的问题,学生可以发挥想象的空间、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来回答的问题,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还能够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一味地让学生讨论,会助长学生的依赖心理,什么问题自己都拿不定主意,不能够独立思考,遇到什么问题都要找同学商量,长此以往,对学生反而无益。第二,不急于求成。就我们现状,只能慢慢来,先逐步培养学生的动脑能力,逐步培养学生之间的交流意识,多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逐步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实际的能力,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无论什么改革都需要时间来推动和检验,尤其是经济落后区域,需要的时间可能会更长,我们要做好长期摸索的准备,不断地尝试和总结。比如,我们班级人数众多,考虑到学生的安全和教学设备限制的问题,学生不能进行很多实验探究,那我们可以尝试建立生物学习兴趣小组,鼓励和帮助一部分具有极强兴趣爱好的学生开展探究性实验、植物鉴定以及标本制作等活动,通过学生去影响学生,相互的带动,慢慢地把生活变成课堂,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都可以去发现和思考问题,逐步地进步和提高。第三,加强老师之间的合作交流。俗话说 高中数学,众人拾柴火焰高,团结就是力量,每个老师的一点领悟加起来就可能推动我们整体的进步。当我们想着如何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时候,其实我们又可曾做好了表率?没有形成群体,没有拧成一股绳,每个人的力没有往一处使,效果当然是不言而喻的。所以,我们应该加强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合作,加强学校里各学科组之间的联系,加强学科组内人员感情的培养,集思广益,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任重而道远,“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zhong/81289.html

相关阅读:湖南省怀化市2010年教师业务水平考试高中生物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