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路的六次大提速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地理 来源: 高中学习网

在中国历史上,本土制造的第一列火车几乎是以一种匪夷所思的姿态“粉墨登场”。

 

大约130年前,它依靠骡马的拉动,吱嘎作响地行驶在距离清皇室东陵所在地马兰峪附近的铁轨上。在严格意义上来说它并不能被算做是真正的列车,因为如果想让骡马拉着整列的火车,那就是有多少马也不够用——那是用一两匹骡马拉着一个连同煤炭总重在5吨左右的车斗。实际上,当时一名来自英国的唐胥铁路工程师金达利用一台旧锅炉和一些机车旧零件改装好了一台机车,只是因为清廷中有人担心因火车行驶而“震动龙脉”,不得不改用骡马拖载,因此这条全长只有9千米,轨距采用当时的英国标准(4英尺8.5英寸,约合1.435米),近代中国铁路运输系统中最先建成的一条铁路,在当时被称为“马车铁道”。

 

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为止,在中国乘坐火车长途旅行,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场考验。在那个年代,经常乘坐火车的人很容易想起的场景是,那些喘着粗气的机车吃力地穿行在铁路线上,客车则统一被油漆成了绿色,车内的窗户沉重,是上下拉动式的,于是车厢里有些力气的男性乘客在旅行中又多了一项义务,就是帮助开关车窗。夏天的时候,车厢的顶端一排有着铁丝网罩的电风扇伴随着不小的噪音转动;到了冬天,人们又不得不在挤满人的车厢中紧闭车窗,呼吸臭烘烘的空气。在过去的十年里,这种局面逐渐改变。

 

200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第1340页,出现了一个新词——“提速”。这个专属于火车的词语背后,就是中国铁路过去十年的历史。

 

十六年前,深圳,中国第一条准高速铁路在广深线开工建设。六年后,中国铁路提速的序幕正式拉开。

 

时速从140千米、160千米到250千米,从T字头列车的出现,到Z字头和D字头列车的相继诞生,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速度”成了铁路追逐的目标。

 

十年中,火车平均每两年提速一次。

 

1997年4月1日,京广、京沪、京哈三大干线全面提速,以北京、上海、广州、沈阳、武汉等大城市为中心,开行了最高时速140千米、平均旅行时速90千米的40对快速列车和64列夕发朝至列车。全路客车平均旅行速度由每小时48千米提高到55千米。列车上睡一觉 高考,第二天到达目的地的“旅馆列车”成为这一阶段的标志。

 

1998年10月1日,京沪、京广、京哈三大干线再次提速,最高运行时速140至160千米,非重点提速区段快速列车运行时速达120千米,广深线最高时速达200千米。其他线路具备提速条件的区段列车运行速度也有一定幅度的提高。由于客车对数大大增加,全国铁路每天客车定员由1997年的207万个增加到236万个,增幅为14%。东西的交错,南北的贯通,铁路线更有效率地贯穿了整个中国。

 

2000年10月21日,铁路第三次提速,这次提速,铁路速度普遍提高到每小时160千米。同时,全路400多个较大车站开通了相互办理异地发售客票业务,全国铁路实行计算机联网售票。铁路第三次大提速后,提速总里程达到了1万千米。整个提速大大缩短了中国东西部的时空距离。

 

2001年10月21日的第四次大提速包括了京九线、武昌-成都、京广线南段、浙赣线和哈大线。允许时速超过120千米的线路超过1.3万千米,时速超过140千米的线路近万千米。所有卧铺车厢温度均可自动调节;软卧车和高级软卧车采用宽卧铺,灯光采用反射式设计。时速超过160千米的线路也超过1千千米。另外,建立更科学的列车服务体系也成为了这次提速的重要内涵。每个车厢都装有列车电话和呼唤按钮,旅客之间、旅客和乘务员之间均可直通电话;高级软卧车设4人包间和双人包间,配有自动饮水机和独立卫生间,还装有数字化视听设备;餐车还开设了酒吧和茶座。

 

2004年4月18日,第五次大提速正式上演,提速铁路新增开19对Z字头直达特快列车,采用国内最先进的庞巴迪和25T型客车,中途一站不停,实现完全的点对点运输。直达特快列车车票在全国铁路所有售票网点实行联网通售,实现“先预约,再出票”。从这天起,时速160千米及以上提速线路近8000千米,部分旅客列车以时速160千米长距离运行;从这天起,新增开19对“Z”字头途中一站不停的直达特快列车,风驰电掣般穿行在各大城市间,列车间隔时间缩短到7分钟……

 

2007年4月18日,中国铁路开始了第六次大规模的提速。提速后,时速120千米及以上线路超过了两万千米,比第五次大提速增加6000千米。其中,时速160千米及以上提速线路延展里程达1.4万千米,分布在京哈、京沪、京广、京九、武九、陇海等干线;时速200千米线路达到6000多千米,分布在京哈、京沪、京广等干线,其中京哈、京广、京沪、胶济线部分区段时速达250千米。

 

根据官方数据,中国铁路的第六次大提速覆盖了17个省市,在京哈、京沪、京广、京九、陇海、浙赣、兰新、广深、胶济等干线展开。

 

铁路提速是个复杂的命题,由条条钢轨交叉形成的路网不仅仅对机车的速度提出要求,要想让一列火车提速,涉及到的除了列车本身,还包括线路基础、机车车辆、通信信号、运输组织乃至技术装备、安全控制、人员素质等方方面面。

 

而第六次铁路大提速给人们提供的是:高密度、高速度、高等级的“动车组”列车,开行于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以及华东、中南、西北的重点城市之间,并形成以北京、上海为中心的快速客运通道;更多的一站直达以及夕发朝至的客运列车;更舒适的旅程。

 

在第六次铁路提速中,直接冲击着人们眼球的是那些标写有CRH(China Railway Highspeed,即“中国铁路高速列车”)字样的白色车头,首先在视觉上满足了中国人对于“新干线”的遐想。白色、流线型的火车头,带着列车高速运行的时候,带给人的是类似风的印象。王勇平说:“中国自己生产的和谐号‘动车组’的速度比12级风还要快,因为它的速度每秒达到了56米,而12级台风每秒是32.6米。”。人民网发表评论说:“中国的火车速度从此进入了‘追风时代’”。

 

人们对和谐社会中交通运输的永恒追求是:“货畅其流、人便其行”,“快速、舒适、安全、经济、方便——使出行成为一种享受”。在我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之际,祝愿我国的交通运输业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不断提速,为和谐社会建设当好先行官。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zhong/85797.html

相关阅读:高考地理常见简答题规范 人口数量、分布小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