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最后冲刺试题:城市化(7)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地理 来源: 高中学习网


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近年来,城市内涝问题日渐突出,变成了人们目光的焦点。



  
  图K11-8



  (1)有专家认为:“雨岛效应”是诱导和强化城市暴雨的因素之一,特别是在汛期,容易使城区出现强度大的降水,造成城市区域性内涝。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城市“雨岛效应”的形成。



  (2)根据图(b),判断降水30分钟后草地的降水损失量大约是混凝土方砖地的多少倍?根据图(a)、图(b),试分析说明城市易出现雨涝的原因。



  (3)为了应对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种种水资源问题,有人设计了图(c)所示的城市雨洪利用新型排放系统。试分析说明该系统对解决城市水资源问题的积极意义。



答案解析



  16.(1)人类活动排放的大量余热和地表的硬化,使城市成为“热岛”,促使空气上升对流;城市上空多降水所需的凝结核;城市可增加地表空气运动的摩擦力,使降水系统停留的时间延长。



  (2)7~8倍。原因:城市建筑使绿地和裸地减少,造成降雨损失量锐减,地表径流会在短时间内汇聚而形成雨涝;城市地下排水管道设计不合理,不能及时排泄下泄的雨水,甚至出现喷涌现象,促进城市雨涝的形成。



  (3)该系统通过透水广场、绿地和蓄水池(人工湖),储存雨水并促进雨水下渗,可减少城市地表的暴雨径流量,延缓雨水汇流时间,防治城市雨涝;储存在蓄水池(人工湖)中的水,通过过滤净化能够增加城市可用水资源量,通过回灌井等又可及时补充地下水,防止城市因开采地下水而产生的地面沉降等。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zhong/887766.html

相关阅读:高中生如何学好高中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