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地图与历史教学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历史 来源: 高中学习网


中学历史教学强调历史教学必须依据一些重要的地理知识和手段,一个历史事件和人物看上去似乎是偶然的、孤立的,但实际上都是特定地理环境中的必然产物;而且随着地理环境的变化,或多或少地被改变着,当今的地理地图正是经过历史演化而逐步形成的,它也折射出历史发展演变的痕迹。在中学历史教学中也只有借助一定的地理知识和技能才能更好地为中学历史教学服务。那么,如何将地理知识正确地运用到历史学习与教学中去呢?笔者仅就地理环境、地图与历史教学的某些关系做一简析。

一、运用辩证人地观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教育

1.人类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受地理环境制约

①自然地理因素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曾为人类古文明的诞生提供了物质基础。充足的光照热量,丰沛的降水,可供灌溉的水源,低平的地势,肥沃的土壤,孕育了黄河流域、恒河流域、两河流域和尼罗河流域古老灿烂的文明。

河西走廊自古以来在交通上是重要通道。古代的"丝绸之路",就通过河西走廊,进入塔里木盆地,再经西亚到达欧洲。河西走廊南为高大的祁连山地,北边有一些低矮的山地,有些地方与浩瀚的沙漠连成一片。祁连山的冰雪融水,成为中部冲积平原农业生产灌溉的水源,使河西走廊底部绿洲农业发达,绿洲上一个个城市和村庄能给过往行人提供食宿,用水的方便,使这里成为"丝绸之路"上的交通要道。

在中外历史上,也不乏这样的变迁:古时繁华的都城、强盛的王国,因地理环境的改变而萧条乃至消失。我国西汉时期著名的楼兰古城,如今只能在沙漠中寻觅了。在向学生介绍楼兰古城消亡的原因时,除说明战争等因素的破坏,还应从西北内陆地理环境的改变来分析。

②人文地理因素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优越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国家或城市经济繁荣的基础。例如历史上新航路开辟前,意大利是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地区,但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经济重心由地中海沿岸迁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很快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一历史现象的出现是伴随着人文地理要素的改变而改变的,让学生明确这一点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中国历史上的汴梁昔日是何等繁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即是见证。但自元以后京杭运河改道东部经过,此间繁荣也随之衰落,从中我们自然也能悟出一条运河交通线对城市经济的发展何等重要。

2.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改造着地理环境,同时又深刻地反作用于人类社会

古代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土质疏松,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森林茂密,适宜农耕畜牧,这里最早出现了灿烂的古代文明。随着历史的发展,人口的增多,战争的破坏,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的减少,气候变得干燥,水土流失趋于严重,而使黄河"十年九载闹灾荒",成为著名的"地上河",这又直接影响到这里的农业生产,到唐宋以后南方经济的发展超过了这里。

二、运用地图知识对历史地图进行全面强化分析

历史地图是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存在空间的具体表现,它把难以用语言描述的空间概念变成了可以感知的直观教具,掌握好空间关系也有利于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我们的教学对象是中学生,他们的心理特点,这时虽已逐步显现以逻辑思维为主,但仍以直觉感知为其前提,为其导引。

地图知识是历史地图知识的基础,故强化分析阅读每幅历史地图均应从地图知识方面着手,并注意到历史地图的特殊性。

1.查阅图下标题,知道图上标明的主要历史事件和现象。

2.判断图上方向。

3.熟悉图例,了解各种必要符号的含义。

4.掌握图上的标记,注意仔细阅读有关的文字、数字及各种地名、时间等。

5.对照古今地名的变化。

6.以动态发展的眼光分析专题性历史地图。

如《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形势》图,首先从地理知识着眼,让学生了解该图反映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形势和过程:判断出图上的方向,观察绘制的区域轮廓,即南从广东、海南,北至辽宁,东到海洋,西至黄河、长江中游地区,这是中国东部海洋内河运输对外联系便利的地区。再查阅熟悉图例、注记等,包括黄河、长江、渤海、黄海、南海及主要城市、港口等名称,对照古今地名差异:琼州——今海南海口,淡水——今台湾基隆,通州——今北京通县,杨村——今天津武清,尤其要分清图下框内的4种特殊图例,即:英法侵略军进攻的路线;清军抗击英法联军主要地点。从箭头运动路线和时间分析英法侵略军进攻的形势和过程:1858年从南海进攻广州,然后北上进攻东海沿岸的定海,1860年进攻渤海门户天津,进而攻陷北京。图中右上廓《塘沽形势》和左上角的《京津形势》两附图就是为了突出清政府不认真抵抗侵略,寄希望于俄美两国的"调停"。结果先失大沽炮台,后丢天津,失去了北京的屏障。接着英法侵略者不满足于《天津条约》,又进攻北京,火烧圆明园等地,给人民和祖国文化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从分析图中透视出历史事件的实质。而且在读图过程中,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的空间概念,也便于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

当今的高考试题中也特别注意对历史知识中地理概念的考查,充分体现了"大文科"的特点。作为中学历史教师应重视"历史地理"知识讲授,培养学生"历史地理"的空间概念,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人地观和历史观。当然,历史教学过程中的地理知识是广泛的多方面的,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多积累,多运用,注意分析主次,不要喧宾夺主,而能点到为止,恰如其分,并富有趣味性、形象性和启发性。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zhong/890377.html

相关阅读:历史老师分享经验:高一如何学习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