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解题中的创新 它山之石,巧妙迁移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地理 来源: 高中学习网

学习没有界限,只有努力了,拼搏了,奋斗了,人生才不会那么枯燥无味。为了帮助各位高中学生,整理了“高考地理解题中的创新:它山之石,巧妙迁移”一文:

高考地理解题中的创新:它山之石,巧妙迁移

地理具有区域性的特点,各个区域的特征和成因是有差异但也是有共性的,尤其是对于区域特征的分析是有着共同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规律的,因此在解答区域问题,进行区域特征比较和成因分析时,如果能够进行合理类比,采取大胆移植的思维方法,也是能够应用所学知识从容应对新问题。例2,2004年文综(全国卷)卷综合题36题:图6所示的平原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频发沙尘暴。因沙尘中含有较多的盐尘,该地区的沙尘暴被称为“白风暴”。读图6(略)。回答下列要求。

(1)R1和R2两河的主要补给是,影响流量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2)图示平原地区侵蚀作用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3)20世纪50年代,在L湖沿岸地区大规模垦荒 高中生物,这对土地产生哪些影响?(4)(5)(6)略。

第(1)小题、第(2)小题和第(3)小题的解答,可对比教材中比较熟悉的我国西北地区,由于两地气候相似,因而可以把回答我国西北地区的一些结论迁移过去即塔里木河的补给主要为冰雪融水,影响其流量的主要因素为气温,西北地区的主要外力侵蚀作用为风力侵蚀,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垦荒会导致土地荒漠化。如果能灵活迁移,并能结合试题提供的新材料,因“题”制宜,讲究应用技巧,则能够很好地应对高考试题。

高考地理解题中的创新:它山之石,巧妙迁移由整理提供,愿考生学业有成。更多关于高中地理考试内容请关注【】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zhong/90854.html

相关阅读:高三期中考后地理备考:自然人文是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