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五“引导”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化学 来源: 高中学习网


 

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和未来合格的公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新理念对高中化学的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教师必须转换角色和行为,以新的观念去应对教学,结合高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研究各模块的教学特点和教学要求,多方面有目的、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引导。本人认为应从以下五方面进行引导:

一、学习目的、学习态度的引导

学习目的、学习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状况的十分重要的心理因素。受高考指挥棒和升学率的影响,现行普通高中大多数学生学习化学的目的,就是在考试中考出好成绩。在这样的目的下,学习态度也就变成为考试而学习化学,没有兴趣,没有激情,根本谈不上提高自己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就不可能为自己的终身发展来服务。在学习化社会浪潮的冲击下,势必会被淘汰。由此,在新课改的整体推进下,教师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必须从终身教育、学习化社会的要求出发,让学生正确对待各模块知识,从自身的全面完整发展和成长需要出发,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具有长远的眼光,而不是仅仅盯在升学和就业中。怎样来引导学生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呢?例如当学生开始高中化学的第一节课,“走进化学科学”时,教师就首先引导他们认识到化学在解决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如抗击“非典”、治疗“艾滋病”过程中新药物的合成;隐形飞机、神舟号航天器制造过程中新材料的利用;汽油油价不断攀升、不可再生的化石资源在利用过程中又产生诸多的环境问题,由此所引发的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等。让他们体会化学在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促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的作用,感受化学世界的神奇美妙和化学科学的无穷魅力,感受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化学将为自己的发展提供一个舞台,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关注化学与今后自身的发展,能够不断地检视和反思自我,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想要获得什么,确立能够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

二、自我监控能力的引导

自我监控能力实际上是人特有的一种能力。普通高中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指的是学生为了达到预定的目标,将自身的学习过程作为对象,不断的进行计划、监察、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过程。高中学生虽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和实践活动,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等在不断发展和提升,但在有些方面还不够成熟。只有不断提高和发展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学生才会对自己的发展和成长具有明确的认识,才会不断地控制、反馈、评价和调节自己的学习和成长,才能使自己的发展和成长成为自由自觉的活动。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化学共有八个模块,学生选择什么模块,除了与模块内容有关外,还要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块,喜欢化学工艺流程的,就选《化学与技术》模块,关注有机物的,就选《有机化学基础》模块等,从而制订出相应的学习计划,调整自己的学习进程,达到提高自己科学素养的目的。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好,就会调控的好,否则,会影响自己的学习进程和效果。在学习方式、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和未来发展定向上,都会遇到相似的问题。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对学生自我监控能力发展和培养的引导。

三、探究性学习的引导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形式。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探究意识,提高探究能力,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探究。当学生在研究过程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给予适当分析,鼓励他们克服困难,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让他们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得到统一、和谐、平衡的发展。例如在氨气与水反应产生喷泉的实验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教师先按课本上所示装置,演示化学喷泉的实验过程,学生立刻看到美丽的红色喷泉,有了自己也想动手做一做的强烈愿望。然后学生亲自动手收集NH3,并采用与教师相同的装置开始实验,部分同学获得了成功,烧瓶中充满了水;部分同学实验结束时烧瓶中只有一半的水;还有少数同学的实验没有形成喷泉。实验结束后,在教师适当的点拨、启发和引导下,学生开始交流讨论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学生就可得出产生喷泉的原因是因为NH3极易溶于水,使烧瓶内外形成了压强差;溶液呈红色是因为NH3溶于水发生反应,溶液呈碱性,遇酚酞变红。实验成功的关键是装置要干燥,收集的气体要充满烧瓶。教师对实验成功的同学要进行鼓励,更对实验失败的同学进行实验分析,找出失败的原因,然后再引导他们进一步的思考:能否用CO2或SO2气体做喷泉实验?产生压强差的方式有哪些?城市中的人造喷泉的原理是什么?如果装置中没有吸满水的胶头滴管,还能否进行喷泉实验?在这样探究的气氛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亲自实验、讨论、分析,通过一个自主的积极的探究过程,相互启发、相互合作,不断将思维步步引向深入,既获得了丰富的知识,有增进了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潜能和动机。

四、个别学习的引导

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的个体都有很大的差别,认知、情感上也有差异。这种客观上存在的个体差异,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同一内容时,实际具备的认知基础和情感准备以及学习能力倾向不同,决定了不同的学生其学习速度、学习效果及所需要的帮助不同,不能“一刀切”、“一锅煮”。教师一定要因人而异地、有针对性有目的地帮助和引导他们,使他们学会独立自主地学习,独立自主地处理遇到的各种问题。譬如对哪些惧怕化学课,甚至不愿看到化学老师的学生,教师要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打消畏难情绪,多鼓励、多关怀,使他们亲其师而信其道,引导他们从困境中勇敢走出来,从而达到想学进而乐学的目的,最终使他们成为不同层次、不同规格的有用之才。

五、学习方式多样化的引导

普通高中新课程对学生素质多方面的价值取向,决定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新课程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重要的着眼点,以尊重学生学习方式的独特化和个性化作为基本信条,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面对不同学生的特质,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各种学习方式的合理性和局限性,帮助学生处理好接受式学习与发现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的关系,个体学习、合作学习、班级体学习的关系,为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咨询和帮助,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除此之外,教师也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和利用信息技术,在资源开发、信息利用、课程整合等方面为自己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服务。

总之,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找思路、做实验、析错误、辩是非,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和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使他们感受到化学知识在各方面都有很重要的应用,从而在化学的学习中表现出前所未有的自觉和主动,真正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为自己的终身发展服务。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zhong/914774.html

相关阅读:想想十年后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