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环节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化学 来源: 高中学习网


  化学阅读能力是指学生通过阅读化学资料,获取化学知识,并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在近几年的高考化学试卷中,由于信息给予题的大量使用(约占试题总量的35%),对学生化学阅读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那么,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化学阅读能力呢?本文就课前、课堂、课后三个环节谈谈自己在培养和提高学生化学阅读能力方面的体会。

  一、课前阅读,重在培养阅读习惯

  课前阅读,就是通常说的预习。对于预习,我们大多数化学教师都非常重视。然而,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由于学生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而难以落实。因此,我们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课前阅读的指导,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进行阅读,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首先,要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在给学生布置阅读作业时,可结合课文,先给学生讲一个故事、提几个有吸引力的问题或做几个现象十分明显的实验,从而创设一种情境,使学生在心理上对要阅读的课文产生兴趣,并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例如,在布置学生阅读“氯气”一节时,可先给学生讲一个史实:1915年4月22日,德国军队在比利时战场第一次大规模使用化学武器——氯气,导致英法联军1.5万人中毒,5000人死亡。

  其次,要循序渐进,不断地提高阅读要求。阅读要求要具体,不仅要使学生明确阅读范围,还要使学生明确通过阅读要解决什么问题。在开始阶段,可将这些要求编成具体的问题并印成讲义发给学生,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完成。

  最后,要加强检查,使学生逐步养成阅读习惯。为了使学生在课前能认真阅读并达到预期效果,教师的检查是必不可少的。开始时,教师要亲自检查,等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习惯后,教师可采用学生自我检查、教师不定期抽查方式检查学生的阅读笔记,也可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经过一个时期的锻炼,学生的阅读习惯就会逐渐养成。

  二、课堂阅读,重在教会阅读方法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关键一环。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已被广大教师所接受。那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我们怎样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必须重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

  1. 要重视文字叙述,但更要重视表格、插图。不少学生在阅读化学教材时,往往对教材中的文字叙述十分重视,能仔细阅读,但对教材中的表格、插图就重视。实际上,化学教材中的表格却十分重要,它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数据、材料,而这些数据、材料往往是说明化学概念、原理的重要依据。化学教材中的插图由于简单明了,突出重点,比起实物来往往更能使人一目了然,从而容易理解所学化学知识。所以,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中的各种表格、插图。此外,我们还应给学生介绍几种化学工具书,并教会学生在阅读中能正确查阅化学工具书中的各种表格、插图。

  2. 要重视普遍性,但更要重视特殊性。

  在课堂阅读指导中,我们教师要重视让学生通过阅读认识事物的规律。例如,①在学习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时,可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找出同一类有机物的密度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多而增大这一规律;②在学习卤族元素时,可指导学生找出用金属卤化物与浓硫酸共热来制取气体的规律。找出事物的普遍性规律十分重要,然而,对事物的一些特殊性,也应该引起学生的重视。所以,我们教师在阅读指导中要求学生学会使用比较方法,对同类事物不仅要比较相似之处,还要比较不同之处。

  3. 要重视结果,但更要重视过程。许多学生在阅读化学教材时,十分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主要表现在对化学概念、化学原理能熟记,但对化学概念、化学原理的引出过程、推导过程不清楚;对化学实验的操作过程及操作原理记不清楚等。

  例如,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这一化学原理,学生对结果(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增大压强使化学平衡向着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使化学平衡向着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记得很牢,但不知道压强变化引起化学平衡移动的原因(压强变化引起浓度变化,浓度变化引起正逆反应速率的变化),所以,我们教师在阅读指导中,必须要求学生重视对化学过程的正确理解,看书不仅要知道结果,还要知道其过程。

  三、课后阅读,重在提高阅读能力

  课后阅读是课堂阅读的延伸,它是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阶段。我们教师同样也要重视对学生课后阅读的指导,并着重把握好下面“三关”:

  1. 归纳总结关。对已学化学知识的归纳总结。一般情况下,学生在上完一节新课后都必须在课后认真阅读课文,并对本节课文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从而牢固掌握本节课文的知识重点、难点。在学完一章后,必须对全章知识进行由点到线、再由线到面的总结,从而使知识条理化、网络化。要注意的是,我们教师在布置学生做这样的阅读作业时,一般不要再布置其他练习,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阅读、思考、归纳,教师对学生归纳总结的作业要认真批阅并写出评语,对总结写得好的学生要及时表扬和鼓励,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发散思维关。可从两方面加以指导:一是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提出疑点、发现问题。例如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半径为什么在同周期中不是最小?为什么碳碳双键的键能不是碳碳单键的两倍?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独立思考、集体讨论等方式解决。二是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多联想、多角度思考。在学习NH3 溶解性时,可联想HCl的喷泉实验,同时思考Cl2、SO2、CO2等气体能否进行喷泉实验。这样,通过在阅读中提出疑点、发现问题、多联想、多角度思考,提高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同时也使所学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得到增容,思维过程也逐渐立体化。

  3. 分析应用关。让学生从知识的掌握过程逐渐过渡到知识的应用过程。在这个阶段,我们仍要十分重视循序渐进。一般情况下,应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上的习题,然后再利用有关课外阅读材料及信息给予题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特别是信息给予题,由于题目给出的信息往往是学生在教材中没有学过的,如化学科技最新成果、化工生产原理、某些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的内容等。配合有关教材内容,让学生阅读、练习这类题目,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开阔眼界,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对这些题的求解,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判断、推理等心理活动,从而提高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总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化学阅读能力,是化学教学中一项长期的工作,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始终要抓住课前、课堂、课后三个环节,对学生进行从慢速度到快速度、从低要求到高要求的训练,逐步使学生的化学阅读能力得到稳步提高。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zhong/917945.html

相关阅读:高中化学复习中的对比与联想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