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情境教学法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来源: 高中学习网


作者:屈慧会

【摘要】阅读教学作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改中被赋予更高的要求。良好的语文阅读能力能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语文综合水平进行衡量,需要得到高度关注。文章创造性提出高中语文阅读情境教学法,并分析其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意义及应用,旨在为相关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一定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情境教学法

语文学科教学不同于严谨刻板的数理学学科,其本身具有一定的浪漫主义色彩,因此语文教学不仅承担着文化知识传递的功能,还在培养和塑造学生审美情趣、能力上有着重要作用[1]。尤其是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极大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

一、高中语文阅读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通常是指语文教学中,为激发学生态度体验,引导其更好读懂教材,发展心理机能而对相关知识内容进行有目的的引入或创设出一系列具有情绪色彩生动形象的场景的教学方法[2]。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境思维,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为整个教学过程营造良好氛围,帮助学生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

情境教学法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出现一些新特点:首先,直观形象。即将景象、境地及具体的场合结合起来,共同组成了“情境”,这是其首要特征,也是该教学法提升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关键;其次,情知对称,注重情意与认知过程的统一;最后,智能暗示。情境的创设能开发学生心理倾向,组织起各种无意识的暗示因素,提升学生创造力、想象力及记忆力,实现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情境教学法凭着自身独特的优势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表现出众多优势。首先,情境的引入。在身临其境的对文章思想感情进行感受的过程中,积极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其次,情境的深入。利用对文章中人物的角色扮演,丰富学生的感受,促使其不断根据自身生活经验及知识积累来深度挖掘整个文本内容,并在探索过程中加强情感陶冶。最后,情境的创设。在对文章情境进行创设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验其个性特征,促使学生在语言、情感、思维及心理上出现共鸣,从而形成活跃的课堂学习氛围。

二、情境教学法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一)应用原则

首先,针对性原则。强调语文阅读教学情境创设必须以文章内容所蕴含的知识、感情为基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教学目标。此外,还应考虑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根据高中学生接受能力及认知发展规律来创设情境,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探索欲望。

其次,和谐性原则。必须保证创设的情境与文章内容及学生发展相符,以更好地激发学生主体性,促使其发现问题、找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提升学习思考能力。此外,还能营造和谐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气氛,提升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最后,渗透性原则。在创设情境时,应将“情”作为教学纽带渗透到其中,这样才能营造和谐师生关系,实现情感交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促使学生全面提高。此外,还应将阅读文章的内容渗透到情感中,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文本阅读和领悟能力。

(二)应用途径

1、设置有针对性的问题情境

教师应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根据文章具体内容及高中学生知识现状创设有针对性的问题情境,以便学生在语文阅读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找出问题,并采取各种方式解决问题。比如在《鸿门宴》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可基于刘邦、项羽两个关键人物进行问题情境创设,这样能激发学生好奇心,提升学生学习思维及学习积极性。

2、结合生活创设情境

坚持从现实生活出发,在基于语文阅读教学内容选择材料,合理地将学生的日常生活体验引入到情境中,使得学生能按照自身的生活体验构建一个合理、正确、系统的知识架构,提升其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3]。比如在阅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一文中,教师可以将学生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离别之情引入到情境创设过程中,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对作者情感的体验,理解作者对离别的感悟,从而在最大限度上强化学生理解文章的能力,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水平。

3、情境教学形式多样化

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长期使用单一的教学情境极易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影响其学习积极性。因此需要实现情境教学形式的多样化,采取创新性教学情境形式,时刻保持学生的新鲜感,提升学习积极性,从而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此外,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深入发展,情境创设能借助的媒体也越来越广泛。因此,教师在情境创设中可利用高中学生能接收的媒体进行形式创新,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三、结语

总而言之,高中语文教师应重视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使用情境教学法,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思维,使其在掌握基本语文知识的同时,培养阅读水平和能力。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zhong/918316.html

相关阅读:语文积累:培根随笔好词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