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知识点: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地理 来源: 高中学习网


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及影响: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在不断地变化。自然因素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
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条件在不断变化中,它们通过对地形、光热、土壤的改造或对市场、交通等因素的影响,间接或直接地影响农业发展。具体分析如图:



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合理的农业生产强度,土地等资源可以为人类提供持续服务。不合理的农业生产强度、生产方式及生产技术的改进等,可以导致自然环境破坏,引起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壤污染等问题。
2、农业生产的发展会引起自然植被、地表环境及地表辐射特性和自然界碳循环等发生改变。

3、对土壤的影响:侵蚀速度加快;土壤次生盐碱化
黄淮海平原土壤盐渍化的人为原因:片面追求扩大灌溉面积,采取大水漫灌,只灌不排的做法,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土壤含水量增加,蒸发作用把水中的矿物质留在土壤表层,从而土壤盐渍化
4、不合理利用,导致土地退化现象,生态环境恶化:
































问题 主要分布地区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治理措施
水土流失问题黄土高原和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地形坡度大或土质疏松等 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及开矿等 治理的措施是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植树造林,实行小流域综合治理
荒漠化问题 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等地) 全球变暖、气温升高、蒸发旺盛,地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 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加强“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制度等
干旱缺水问题 华北、西北地区 华北地区: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春季蒸发旺盛
西北地区: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全年降水稀少
华北地区: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等西北地区: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等南水北调;修建水库;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利用率;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海水淡化等
土壤次生盐碱化问题 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 频繁的旱涝气候(黄淮海平原);地形低洼;大气降水少,以灌溉水源为主等 不合理的灌溉及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 引淡淋盐;生物措施;合理灌溉;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
5、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①滥砍滥伐森林引起的水土流失严重(水蚀);
②滥垦草原或过度放牧导致荒漠化面积扩大(风蚀和沙漠侵吞);
③不合理灌溉引起的次生盐碱化;
④城市、工交基本建设用地和农村住房不断扩大占用耕地,大量农田丧失;
⑤草场资源超载,森林资源减少;
⑥宜农荒地、沿海滩涂闲置,未能有效利用。
6、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①西北地区、青藏地区草原退化、土地荒漠化问题;
②黄土高原和我国南方低山、丘陵水土流失问题;
③黄淮海平原旱涝、风沙、盐碱的治理问题;
④南方红壤土地的治理和改造,东北黑土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⑤东北森林、沼泽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⑥长江中下游平原洪涝灾害的成因及治理。


相关高中地理知识点:工农业污染及其防治

工业污染:

工业三废排放是环境中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减少三废排放量和对废物实行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是防治工业污染的关键。

工业污染防治:

1、清洁生产:
在工业污染前采取防治对策,将污染物消除在生产过程中,并对生产实行全过程控制。
清洁的能源→清洁的生产过程→清洁的产品
清洁生产的定义包含了两个全过程控制:生产全过程和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全过程。


2、清洁生产与末端治理的差异:
末端治理:
被动地在污染物产生之后方寻求解决清洁生产:
积极主动地以防范于未然的态度,及各种技术、方法,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消耗,增加产量降低成本;减少或消除污染物的产生;实现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带来了经济效益、环境效益。
生产观念的转变:从原来的“治理污染”转变为“预防污染”
二者将长期共存

3、建设生态工业园区:
(1)利用手段废弃物交换、循环利用、清洁生产
(2)实施过程一个企业产出的副产品或废弃物,作为另一个企业的原料
(3)结果园内污染“零排放”,物资闭路循环和能量多级利用
(4)目的物资和能量利用最大化,废弃物排放最小化


农业污染的防治

1、合理施用化肥——控制施用量


2、合理施用农药——采取生物、化学、物理等措施综合防治


3、发展有机农业
有机农业指不施用化肥农药,而是利用“自然的技术”培育“更健康”的土壤,以生长出“更洁净食品”的农业。
施肥:作物秸秆、绿肥、禽畜粪便等有机肥料
治虫:生物防治
优势:生产无污染的有机食品

4、加强土壤污染防治
①控制和消除各种土壤污染源:不过量施用化肥、农药;不用污水灌溉农田;不用或少用不易降解的农用地膜;不随意丢弃废旧电池
②提高土壤净化能力
石油农业:高投资、高能耗、高污染。
有机农业:不施用化肥农药,洁净食品。
生态农业:适量施用化肥和低毒高效农药,少投入多产出,物质循环利用,保护生态环境,有机农业与无机农业相结合的综合体。



传统经济和循环经济:

线性经济:资源—生产—消费—废弃物    
排放      单向流动
循环经济:资源—生产—消费—废弃物     
排放—资源  循环式流动

几种农业类型

1、绿色农业:
是广义的“大农业”,其包括:
绿色动植物农业、白色农业、蓝色农业、黑色农业、菌类农业、设施农业、园艺农业、观光农业、环保农业、信息农业等。在具体应用上我们一般将“三品”,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合称为绿色农业。

2、白色农业:
是指微生物资源产业化的工业型新农业,包括高科技生物工程的发酵工程和酶工程。白色农业生产环境高度洁净,生产过程不存在污染,其产品安全、无毒副作用,加之人们在工厂军间穿戴白色工作服帽从事劳动生产,故形象化地称之为“白色农业”。

3、蓝色农业:
指的是在水体中开展的海洋水产农牧化活动,具体来说,所有在近岸浅海海域、潮间带以及潮上带室内外水池水槽内开展的虾、贝、藻、鱼类的养殖业都包括在内。

4、立体农业:
又称层状农业。如云贵高原在河谷地带和低山区水田以冬作物??水稻一年二熟为主,还可种植热带、亚热带瓜果;半山区以一年一熟水稻或一年二熟旱作物为主;高山区只种玉米、马铃薯、荞麦等一年一熟旱粮。

循环经济

1、概念:
是将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实现“资源—生产—流通—消费—废弃物再资源化”的封闭式循环流动。



2、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和最基本特征:
基本原则:减量化原则、再使用原则、再循环原则
最基本特征:自然资源的低投入、高利用和废弃物的低排放、资源化。

3、根本目的:
保护日益稀缺的环境资源

4、我国实施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1)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矛盾十分突出
(2)长期的粗放型经济模式,环境污染和生态问题已十分突出。
生态工业是循环经济的重要形态
要实现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应建设生态工业园区
生态工业是模拟生态系统的功能,建立起相当于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的工业生态链,以低消耗、低污染、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为目标的工业。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zhong/921774.html

相关阅读:去凤凰古城都干啥 三个关键点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