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为本创新教法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化学 来源: 高中学习网


是“以‘本’为本”,还是“以学生为本”,这是传统教学理念与现代教学理念的根本区别。江苏省的教育工作者在深化教学改革、落实素质教育目标中,突破了教学是教师单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陈旧、狭隘的认识和做法。

  

  超越班级授课制的分层次教学

  

  如果把传统的班级授课制比喻为“齐步走”,那么是再形象不过了,统一的教学目标,统一的教学进度,统一的教学方法,统一的考核要求,想“跑”起来的跑不了,走累的想慢点,老师则紧赶着。这种不顾学生客观差异的“齐步走”的教学结果是,对教学内容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则又吃不了。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陆一鹏及他的同仁们较早地看到了这种“齐步走”教学的严重弊端,并大胆动刀,进行改革,实施必修课分层次教学。分层次教学,就是出于对学生差异和个性的充分考虑,为了使更多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为有效、合理的发展而实施的一种教学策略。

  

  南师大附中在外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政治八门学科实行分层次教学。每门学科都编写了A、B、C三个层次的教学大纲。不同的层次教学标准不同。C层次的教学标准是现行教学大纲的合格要求,教学内容以统一教材为主,适当增加趣味性;B层次的教学标准是现行教学大纲的优秀要求,注重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进行教学;A层次的教学要求不受现行教学大纲的限制,教学内容借鉴国内外优秀教材有所增加、补充,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用论文和科技实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学习成果。“层次”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动态的,每学期结束,学生可以根据考试和整个学习情况作出新的选择。虽然每个层次的教学标准不同,但各个层次的教学过程都要固守一个原则,那就是要把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主体意识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

  

  选择“层次”,是学生的一桩大事。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能力,每一次,他们都要反复权衡,最后作出决断。学生在选择哪一个层次中,教师充分尊重其自主性,但并不袖手旁观,而是充分发挥自己指导者、参与者的角色,观察、研究学生的发展“心向”,进行正确的指导。

  

  分层次教学与分快慢班有啥不同?乍一听到“分层次教学”的人都不禁这样发问。陆一鹏校长说,分层次教学是“分层不分班”。所谓“分层”是学科教学分层,“不分班”是学生隶属的行政班级不变,一个学生数学可能在C层次班上,而物理则在B层次班上,但他是高一几班或高二几班不变;而快慢班则不同,它是以学生的各科考试总分排队,实行一刀切。其实,最根本的不同,还是教育观念、指导思想上的差别。快慢班是面向少数,面向那些升学有望的学生,丢掉的是大多数,使一部分学生失去学习信心;而分层次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从尊重学生的在不同学科领域的学习差异、保护自尊心、建立自信心出发,实施让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最好的开发、个性得到最充分的发展的教学策略。

  

  转变教师角色的导师制

  

  说起导师制,人们立刻就会想到大学。如今,中学里也有了“导师制”,南京一中就是这样的学校。你不要以为南京一中是在玩“概念”,从它那《构建导师制的运行机制全面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方案到两本厚厚的导师制论文集、3次导师制下的课堂教学研究课的实录,足可以反映出学校自1998年9月开始实施的这项制度搞得扎实、深入。

  

  如何理解南京一中的导师制?它是以教师为主导的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是引导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发展的运行机制,其宗旨在于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这两方面的积极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努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全体任课教师,都要按照导师制的教育思想,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学会学习、体会成功、获得成功。教师在课堂教学全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导师制实施中的四条教学原则:全面引导、崇实引导、及时引导、因才引导。导师既对所教班级的每一个学生负责,又要直接指导若干学生,一般要5到10名,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作具体指导,指导学生不断地改善自我,充分发展。让教师做到教书与育人相统一。如果这样解释下来,你还是觉得概念化的味道太浓,那么就让我们来感受一下导师制下的“四方会议”。

  

  “四方会议”是在各班每月召开一次导师组会议的基础上不定期举行的。“四方”分别是任课教师(导师)、学生、家长和校领导,一起平等、民主、和谐地对有关学生进行具体“会诊”,既为有不足之处的学生“会诊”,也对优秀学生的发展“会商”。这是高三(7)班召开的“四方会议”的一组真实镜头。学校会议室里围坐着四方人士,一名学生主动站起来要求发言,一位教师随即说:“坐下来说,不要拘谨。”这名学生坐下来说,他平时很努力,时间抓得紧,经常熬到深夜,可是成绩不理想,思想负担很重……说着流下了眼泪。家长安慰道:“孩子,你上进心强,学得很苦,成绩不理想,我们一点儿也不怪你。”语文老师接着说:“你的语文能力比较强,写作水平高,你的作文常被当作优秀作文在班上介绍,并不是各科成绩都不理想。”快言快语的英语老师说:“你的英语学得也不错,恐怕是数理化成绩不理想。”数学老师和蔼地说道:“你做了不少数学题,可是效果不明显,你可能是被难题搞得头昏脑胀,如果正确处理好打基础与做难题的关系,情况会有大的变化。”另一位老师又加上一句:“停止做难题,着重提高数学思维能力。”班主任(任课教师之一)在肯定该生关心集体、乐于助人的优点后,着重从学习思路、学习方法和心理上进行疏导。学校领导也不时地“点拨”。终于抹去了这位学生心中的一块“愁云”。

  

  导师制体现了现代教育下教师角色、功能的变化,教师不仅是文化知识的传递者,言传身教的教育者,而且也应是学生智力资源的开发者、学生未来生活的引导者和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洋思现象”的启示

  

  在江苏省基础教育系统提起“洋思初中”,很少有人不知道。这所地处泰兴市偏僻农村的普通初级中学何以有这么大的知名度?洋思初中在办学基础条件、生源没有选择的情况下,连续多年学生的入学率、巩固率、合格率为100%,优秀率列全市之首。近几年,许多外地的家长把孩子送到这里就读。现在正在学校就读的1600余名学生中,只有200余名是本地施教区的,其余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相当一部分是后进生。好学生能在这里学得更好,后进生也能学好,能升学。2000年中考,升学率为100%,其中70%以上的学生考入省级重点高中。江苏省教育行政部门称其为“洋思现象”,并召开现场会,编辑《洋思经验学习辅导材料》,推广他们的经验。

  

  洋思初中从校长到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信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没找到能教好学生的方法。他们从相信学生“人人都能学好”的信念出发,从不拒收学生。校长蔡林森常说这样的话:“教师一届学生未教好,还会有下一届;而家长只有一个孩子,他们把孩子交给你,就期望你100%地成功。我们必须100%地教好。”

  

  在洋思初中不分快慢班,排座位时,坚持优生与后进生搭配,便于“兵”教“兵”,便于“一帮一,一对红”。针对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的状况,学校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策略,课堂教学全过程都让学生去学、去探索、去实践,而教师在其中只是“向导”、“路标”,起着“引路”、“架桥”的作用。教师在课堂上从过去“满堂灌”的“第一线”退到“第二线”,为学生在自学、思考、讨论、答疑中当“参谋”、“顾问”。

  

  洋思初中不放弃任何一个基础差的学生,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培优”、“转化”工作。学校从新生进校的第一天抓起,从最后一名学习基础差的学生抓起。教师上课,起点是后进生,重点也是后进生,课堂上回答提问、板演、做实验都是由后进生来打“头阵”。每天早读课上,文科老师帮助后进生一起学习英语单词、课文,每天中午理科老师帮助后进生纠正作业中的错误。学校实施后进生验收制度,教师坚持利用课堂上的“边角时间”,有重点地检查后进生的自学情况,后进生的作业也优先批阅,做到“堂堂清、天天清、周周清”。

  

  细细掂量洋思初中的经验,与其说是教师娴熟的“教法”造就了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成功”,毋宁说是校长和教师们的爱心、耐心和恒心造就了他们的成功,因为他们坚定地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学好。

  

  无论是分层次教学、导师制,还是洋思现象,都在向我们传递这样一个信息:教学不是单纯的师生间的智力活动,也是非智力因素的活动。教师的教学技艺再熟练甚至高超,如果不能同时播撒人文精神,那么教学仍是低效的。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zhong/937784.html

相关阅读:2017高考化学选择题答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