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渡汉江》《示三子》比较阅读答案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高中文言文阅读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渡汉江
(唐)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示三子
(宋)陈师道
去远即相忘,归近不可忍。儿女已在眼,眉目略不省。
喜极不得语,泪尽方一哂。了知不是梦,忽忽心未稳。
注:第一首诗是诗人从泷州(今广东罗定县)贬所逃归,途经汉江(指襄阳附近的一段汉水)时写的。第二首诗写于元?二年(1087),当时诗人得任徐州教授,生计稍微好转,即从岳家接回妻儿,一家得以团聚。这首《示三子》即作于妻儿们刚回来的时候。
(1)第一首诗的前两句,哪两个词用得好?为什么?(3分)
(2)这两首诗都以以反常之笔见深情(所谓反常之笔,就是看似有悖于常情其实却符合情理的笔法),请结合两首诗的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9.第一问:断和复用得好。(1分)断写出诗人与家人音问不通,彼此生死未卜的处境;(1分)复字写诗人谪放时间之长,表现了诗人度日如年、孤独苦闷的心境。(1分)第二问:第一首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即是以反常之笔写深情,因为作者贬居岭外,又长期接不到家人的任何音讯,一方面固然日夜在思念家人,另一方面又时刻担心家人的命运,怕他们由于自己的牵累或其他原因遭到不幸。情更怯与不敢问,正表现了诗人这种矛盾的心理。(2分)后一首,①前两句即是以反常之笔写深情。去远即相忘,归近不可忍。即相忘只是无奈而已,其实并不曾忘却,不然何以家人团聚的日子近了却又兴奋难抑呢?不可忍正说明诗人对亲人怀着一腔不可抑制的思念。②三、四两句写儿女已回到眼前,诗人却记不清他们的容貌,恍惚难以相认,似乎无情,但是,正是因为别时儿女正小,见面时儿女形貌已非,这正说明离别的时间已久,正可见分离时惦念之苦,相忆之深。③最后两句写与亲人们团聚,自知不是梦,可心里却恍惚不定,怀疑眼前的情景不是真的。了知,是明了、知道的意思。既然了知重逢不是梦,心里应踏实安定,却又说忽忽心未稳,这一反常之笔,委婉含蓄地反映了诗人深怨别离之苦,反映了他对妻子和儿女们的真挚深切的爱。(2分,后一首诗只要答对一点就可以给两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zhong/983118.html

相关阅读:《令狐熙,字长熙》阅读答案及翻译
《杜袭字子绪》阅读答案及翻译
苏轼《答谢民师书》阅读答案及译文
高中文言虚词集训(附答案)
《孔觊,字思远》阅读答案及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