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顺口溜??教学中的“兴奋剂”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来源: 高中学习网


  初中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的数学学习更多地带有情绪性,尤其是那些学困生,他们常常对那些数学公式、法则等感到枯燥无味、难以接受,产生“厌学”情绪。但是,如果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找准教学的“兴奋点”,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运用让学生感兴趣、语言言简意赅、语句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的数学“顺口溜”,把教材中的重、难点、知识点和学习方法等进行归纳总结,让数学知识“活”起来,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对数学学习由“厌学”变为“乐学”、“想学”。

  一、学习方法课前预习很重要,不会知识要记好。一般问题先解决,疑难问题听师讲。上课一定专心听,动手动笔又动脑。不把作业当任务,不会做题书中找。独立思考不抄袭,掌握知识才会牢。对待错误要小心,慎防下次被蛇咬。认真看书查资料,找准方法是门道。

  二、做题方法阅读题目要仔细,千万不要太着急。解题步步有依据,推理证明要严密。步骤简捷要明了,书写规范又整齐。一题多解多总结,认真思考找规律。对待错题要留意,想想为啥会碰壁。

  三、考试方法不着急、不紧张,且把考场当课堂。审视题目不慌张,免得看错遭冤枉。判断难题要果断,抛开另外找题尝。应用题目难度大,反复读题画图样。考完一科抛脑后,准备下科取成就。

  四、有理数加法法则同号相加一边倒,异号相加大减小,符号跟着大的跑。反数相加0正好,和0相加不会少。〔注〕大小指的是绝对值的大小。

  五、有理数的乘方负奇负,负偶正。0正整幂都是0,正数的幂还是正。〔注〕负奇负指负数的奇次方为负数。

  六、去(添)括号法则去括号、添括号,符号一定要记牢。括号前面是正号,里面各项不变号。括号前面是负号,里面各项全变号。

  七、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大于向右画,小于向左画,有等号画圆点,无等号画圆圈。〔注〕圆点即为实心点,圆圈为空心点。大于包括“>”和“≥”,有等号指“≥”和“≤”。

  八、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题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时候要变号。同类项、合并好,再把系数来除掉。两边除以负数时,符号改向要记牢。

  九、因式分解一提二套三分组,细看几项不离谱。两项只用平方差,三项完全平方赌,四项仔细看清楚,想想方法试分组。〔注〕一提是指提公因式法,二套是指运用公式法。

  十、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要证平行四边形,两个条件才能行。两组对边都相等,或证对边都平行。一组对边若可以,必须相等且平行。对角线,是能人,互相平分才能成。对角相等也有门,两组对角成永恒。

  十一、求不等式组的解集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无处找。〔注〕同大取大指的是都是大于时取较大数的不等式作为不等式组的解集,大小小大中间找指的是大于一个小数而小于一个大数则这个不等式的解集在这两个数的中间。

  十二、合并同类项法则合并同类项,法则不能忘。只求系数和,字指不变样。〔注〕字指是指字母及指数。

  十三、完全平方公式前平方,后平方,前后2倍放中央。如(x+y)2=x2+2xy+y2

  十四、平方差公式平方差公式两项,首尾加减要记详,同平方减反平方,认准同反不迷茫。〔注〕同平方减反平方即相同项的平方减去相反项中的任一项的平方。如(-3a+b)(-b-3a)=(-3a)2-b2

  十五、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记住要变号。同类项、合并好,再把系数来除掉。除以正数不变向,除以负数要变向。

  十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分式分母不为0,偶次根下负不行。0次幂底不为0,实际问题看原文。

  十七、正比例函数图象性质正比函数一直线,图象一定过原点。负k经过二四限,x增大y在减。上下平移k不变,向上加b向下减。

  十八、反比例函数图象性质反比函数双曲线,关键就是一个K。正K落在一三限,X增大Y在减。

  十九、二次函数图象性质二次函数抛物线,a的正负开口决。y的大小y轴见。△符号最简便,横轴上面数交点。〔注〕a的正负开口决指的是当a>0时开口向上,当a<0时开口向下,横轴上面数交点指的是当△>0时,图象和横轴有两个交点,当△=0时,图象和横轴只有一个交点,当△<0时,图象和横轴没有交点。

  二十、两点间距离公式同轴两点求距离,大数减小不为奇。平面任意两个点,横纵标差先求值。差方相加开平方,两点距离达目的。

  “顺口溜”形式自由不拘一格,只求流畅易记,在不违背数学科学知识和客观实际实际情况下作适当的调整语序,必要时可加或减字、词、句子,尽可能做到押韵。既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互动性,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又强化了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虽是佳肴,弗食不知其美也”!望各位尝试一下,做到轻轻松松学习,快快乐乐收获。

  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作者:喻阳杰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zhong/997315.html

相关阅读:浅谈数学分层教学的一些实践和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