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典型的心智模式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教练技术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在心态教练的实践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典型的心智模式,这些模式也是大部分人都会有的障碍性的信念,不发掘出来对人的行为影响很大,快速洞察这些需要经验的积累,下面我们列举一些,供大家举一反三地实践时参考。

  模式之一:证明我是对的!

  人们总是感到自己是对的,如果不对一定是别人和环境不对;所以人们总想改变环境、改变别人,很少想到改变自己。其实,改变世界应该先从改变自己开始。而事实上在大多数时候,对错的标准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把精力浪费在分辨对错上是没有意义的。

  前面我们提到世界500强的CEO都学过这样一堂课--不被"对"与"错"干扰自己的思维。因为"对"与"错"的标准一旦干扰他们,就会影响到企业的创新能力,它们是创新思维是最大的杀手,而且的"对"与"错"的标准是有局限性的,人虽然不能离开自己的标准而生活,但是可以随时放下自己的"对"与"错"的标准去接受任何新的事物和观点。

  有上述模式的人非常多,他们很喜欢说"应该"、"不应该"、"对的"、"错的"……教练过程中也容易发现这些人很执著,接受"错的"对他们来说比去死还难受,所以,一旦洞察到这种模式,就可以有针对性的使用360区分能力和建设性回应,帮对方在信念上有所突破。

  模式之二:我是不重要的,所以总是等着别人成就自己。

  马斯洛曾问他的学生们"你们当中,有谁希望在自己所选择的领域中获得巨大的成就?"沉默了一会后,马斯洛又说"如果不是你们,那是谁呢?"怀有"灾难心理"的人断定或确信自己是不幸的、不重要的、无足轻重的人。

  有这个模式的人大部分都不能区分负责任与受害。比如任何一件事情发生,这些人都习惯让别人去为此负责任,常说"这是我妈的原因"、"这是老板造成的"、"这是政府要负责任的"、"都是同事不好"等等,因此他们常常受害于别人,凡是自己不想承担的压力、义务和责任,全部一股脑的推到别人身上,然后在别人身上找一个原因,让自己开始受害。

  拥有上面这种模式的人,其实内心是非常软弱、无力、不自信的,他们常常因为推卸责任、破坏承诺而否定自己,所以,他们表面上是很轻松的,事实上要为此付出的代价就是--永远看不起自己,认为自己不重要,真正有能力的是别人。

  能帮助被教练者区分到这一点,也会使他们很快拿回属于自己的力量,从内心开始成长。

  模式之三:迷茫型--因没目标、没动力、没要求,而不去行动。

  心态教练与其他的培训有些差别,它的学习方法就是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在实践中去突破自己、挑战自己、追求卓越,而不要把精力用在起跑线上,不要用在研究理论和技巧上。

  常见的模式中还有一种"三无"的迷茫型。他们因为没目标、没动力、没要求,而不去行动。其实,这种人并不是没目标,最关键的原因是因为没毅力,怕困难!如果成功很简单,荣誉来的很容易,财富来的也很快速,这些人要不要呢?当然要!然而,为什么要做事的时候就说没目标、没动力呢?因为他们先想到的是困难!于是,在潜意识里就已经知难而退了,这种人的逃避已经习惯的进入潜意识,甚至连自己都没意识到自己在逃避,潜意识就为自己做主了,有难度的目标马上排除掉等于没目标。所以,他们如果不改变,也会为逃避付出的代价就是--永远的迷茫下去!

  学心态教练不需要太多的道理!也不需要研究!只需要去体验、去实践和总结!

  模式之四:做到=没做到美丽的理由漂亮的借口高贵的原因"事实"。

  通常,人们的理由、借口都是一种心理防卫机制,它可以使人暂时跳过问题减轻压力,保护自己免受挫折和打击,但习惯找借口、找理由的人会变得逃避现实,不愿意面对问题和困难,对人的进步不但没有帮助,反而会不断腐蚀自身的创造力,使人变得退缩、逃避和抱怨。

  心态教练很多时候也需要支持客户关掉"后门",所以常问下面这些问题:

  "你认为这些理由和借口是障碍你成功还是帮助你成功?"

  "如果不用这些理由,你是否可以成就得更多呢?"

  "这个'借口'背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

  "你会做些什么来改变找'借口'的习惯呢?"

  ……

  人生很奇妙,我们信念里的很多东西都是虚构的,而每个人都在根据这些虚构的东西导演着自己的人生。如果你认为人生是悲剧的,你就会为自己导演一个悲剧的人生;如果你认为人生是喜剧的,你也同样会为自己导演一个喜剧的人生。总之,你认为人生是什么样,就会帮自己导演成什么样。如果此刻你能醒悟的话,一定会最快时间重新审阅你的人生剧本,让自己能主宰这部精彩的人生大片。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jiaolian/12983.html

相关阅读:智慧就在欢笑间
NLP教练技术的四种文化
如何当好下属的教练?
教练世纪已经来临
彼得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