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通达与承担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潜能开发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生活的第一个策略就是报怨行。意思是人不能回避辛苦,更不能拈轻怕重,只顾享受而不解决生活的难题。因为规避会使人堕落,怕苦只会徒增困扰。任何痛苦都有它的原因,不可以怨天尤人,而要找出原因,无怨无悔地接受它。达摩说:

  甘心忍受,

  都无怨诉。

  怨天尤人的人,不知检讨自己的过错。他把错误推给别人,推给社会,推给环境和命运;他埋怨别人或怪自己命苦,既不肯承担、检讨改进,又满腹牢骚。这会导致精神生活的崩溃。心理咨询专家有一个共同的发现:人格异常者与生活环境发生冲突时,总觉得别人或环境是错的。因此,人格异常的人往往不够负责,不肯忍受痛苦而反省和检讨,这使他更陷入困境。

  此心生时,与理相应

  生活是不可能处处顺心的,如果你没认识到所有的困境都有它的原因,不愿意忍受或承担得久一些,让自己有足够的时间和觉察能力去分析问题,那么问题就永远不可能解决。当然,问题也不可能自己走开,那就会有更多的痛苦。因此,每一个人都要学习接受痛苦,忍受它,承担它,并设法解决。达摩说:

  逢苦不忧,何以故?识达本故。

  此心生时,与理相应;

  体怨进道,是故说报怨行。

  达摩对于意识活动的了解,实在很令现代心理学家感到敬佩。他说的这段话,如果把它译为通畅的语体文就是:你怎么才能逢苦不忧呢?那就是要承担它、忍受它、思考它,并设法找出答案。你一旦有这样的心理向度,凡事就能与理性相契合。人只要能体会怨恨的来源,避免错误,勇于改进,就是心智成长之道了。

  报怨行主要的目的,是要人凡事反求诸己,遇到苦难要想着:是我过去的错误和造业,才导致现在受苦报。心里一有这样的念头,就能逆来顺受,而且比较能平心静气地承担它,思考解决它。故云:

  今虽无犯,

  是我宿殃,

  恶业果熟。

  另一方面,人若能用果报的向度看自己的不幸,对眼前无法克服的灾难或遭遇,就能坦然包容,容易释怀。佛家在生活中强调因果,这因果是可以异时而熟的。也就是说,所造之业,有些是隔世才产生果报的。因此,深信因果的禅者,不但知道清醒地生活,用慈悲喜舍待人处世,避免再造苦业,同时还知道时时明白事理,以求解除障碍,设法解决种种问题。

  有许多人用消极的观念看待报怨行,他们以为只要把不如意和不幸的事看作是果报,而予以承担就行了。事实上,报怨行还有一层积极的意义,那就是明因果,肯承担受苦,并从中发慧,设法解决问题。

  明因果以长智慧

  从心理学观点看,选择现在受苦,是希望问题能得到解决(解脱)。也就是说,今天的承担受苦,正是为明日进步和幸福铺路。此时把因果弄清楚,正是下一步解答问题的智慧和力量。

  明因果使一个人增长智慧;也是防范行为逾矩、避免导致失败的最佳方法。谈到这里,就不免想起禅宗典籍的一则故事:唐朝禅宗大师百丈怀海,是“百丈禅规”的创立者。他说法时,经常有一位老人前来听法。有一天,百丈说法结束下堂,老人徘徊不去。百丈问他是谁,他说:

  “我不是人而是一只狐狸,在过去迦叶佛时,曾是此山的住持,因为有人问我,大修行的人,是否还会落于因果。我说,不落因果,从此堕入狐狸身。现在请和尚开示,好让我能解脱野狐身。”

  于是,老人问道:

  “大修行的人是否还落因果?”

  百丈禅师答说:

  “不昧因果,不是不堕因果。”

  老人言下大悟,作礼说:“我已脱离野狐身,住在山后,乞请老和尚以亡僧之仪为我埋葬。”后来,百丈领着大众,到山后岩下,以杖挑出一死野狐,以僧礼予以火化。

  这一则故事是非常完美的公案,它是用象征式语言表达的。整个公案似乎就在说明,如果你认为可以不堕因果,你就可以肆无忌惮,那就会失去智慧,从而迷失堕落,像一头野狐一样。唯有念念分明、明白因果的人,才能得到解脱,成就正等正觉,显现自性中的智慧。中国人的观念中,野狐是狡猾的、兽性的;人如果失去明察因果,就会使自己陷入愚昧的兽性。如果不愿意从因果关系中检讨自己的生活、家庭、事业和精神生活的状况,他就不可能成长和幸福。

  从佛经中我们得到一个很重要的观念:自己的所作所为正是你的精神状况。它不但决定往后的人生,同时这种精神的品质,也塑造了下一个“生命之旅”的种子。依《西藏度亡经》所述,人在濒临死亡时,称为临死中阴身,这时所面对的境界,正是自己一生中精神生活的弱点,使亡魂在这时候几乎无法开脱自己所布下的天罗地网,种种诱惑和享受,各类胁迫和激怒,都足以使具有某种精神性质(业力)的亡魂,走向他应有的果报。

  我们能回到当一个人就很难得了。至于那些业报则是我身为人的代价,必须接纳,从而把业转动成为善良的慈悲喜舍。去行布实现,当因圆果满时,即得到精神生活的丰足自在,那就是真解脱。

  达摩所揭示的报怨行,就是任劳任怨和应用自己的智慧寻求生命的成长与实现。生命的本质是苦,生活就免不了有压力、有负担。人唯有肯为生活付出代价,才能活得悦乐和成功。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无论遭受到的是挫败或失望,是损失或痛苦,都必须承担、接纳。在不逃避的情况下,用智慧去努力与尝试,而且知道如何顺应那些无法挽回的事实。这就是禅家重视头陀行的主要原因。

 

参透生命的意义

  肯含辛茹苦的人,必然能从中看出极深的生命意义。它既是宗教的甚深义和解脱义,同时也是心理健康幸福人生的光明之路。有一位老先生,晚婚而老年得子,这应该是令他喜悦的事。很不幸,这孩子因生产时出了状况,脑部受到伤害,不但走路一扭一扭,智能也明显不足,连生活都需要别人照顾。

  老先生既爱又心疼,眼看着孩子已届入学年龄,又不能如常接受教育。他为了使孩子得到应有的照顾和受教育机会,毅然辞掉工作,以微薄的报酬为一家特殊教育机构开车,每天接送受特殊教育的儿童,好让自己的孩子也能在那个特教机构得到较好的教育机会。他每天一大早带着孩子登山散步,然后送孩子上学,每次看到他,总是和蔼慈祥。我对他的爱心既佩服又尊敬。在他的言行中,我看到菩萨的气质和爱的芳香。有一次他对我说:

  “每一个人都有命,是要接受和承担的。我会尽心来照顾他,而且也看着他在进步,他所需要的正是我现在应该给予的。这就是人生。直到我终老,我可以无愧地离去。至于孩子,也不必想得太多,他也会有自己的路要走。”

  我尊敬这位老先生,是因为他从认命和接受中看出生命的本质。他最令我钦佩的是:流露着和蔼、有智慧和没有条件的父爱。据我所知,现代有许多父母,他们对子女的爱是有条件的。他们不但没有好好接纳子女,依子女的需要提供适合他们成长的教育,甚至以苛刻的条件要求子女,要他们成绩好,出人头地,为父母完成自己没有实现的美梦。

  肯忍耐别人的中伤和诽谤的人,当然也是抱怨行的实践者。他们相信,如果没有原因,就不会有今日受谤和受辱的结果。于是先承担下来,然后检讨个中的原因,设法改善。他们似乎更懂得一肩承担,一方面当作对自己的试炼,一方面用时间把它稀释。因为这样能使他们不发生嫌恶和敌意,不让自己陷入愤怒和嫉恨的消极情绪中,而使自己更有清醒的响应能力,以解决生活问题。

  如果你认为任何人占你便宜都要讨回,设法挽回面子,那才是大笨蛋。特别是夫妻、家人或同事间,如果你分寸都计较,必然更伤和气。你还不如把它当作一个必须承担和接受的事实,然后才能设法改善自己的遭遇。

  肯承担才能大开悟

  无论是生活或工作,可能会有别人留下烂摊子,要你来收拾、挽救、重建。你无须逃避,要冷静设法解决难题,这正是为什么需要你的原因。遇到困难是不能逃避的,是责无旁贷的,要把它视为自己的使命。人总是在不肯面对事实,不愿意去承担摆在眼前的责任时,才会溃败下来。

  唐朝时,石头禅师和弟子招提慧朗的对话很具启发性。

  招提问:“师父,请告诉我,如何才能成佛?”

  石头禅师说:“你没有佛性。”

  招提想了想又问:“那么昆虫乃至飞禽走兽有没有佛性?”

  石头却对他说:“昆虫乃至飞禽走兽都有佛性。”

  于是招提不解地问:“为什么我会没有佛性呢?”

  石头禅师说:“因为你不肯承担。”

  这是禅师对弟子的当头棒喝,直接道出弟子在修行上的习气。要他肯承担,接受种种生活的现实,分析原因,克服困难,这样才能发展自性中的智慧,过成功的人生。在这则公案中,石头很恳切地指出:肯面对当前困局的人就有圆满的人生;肯面对生命困局的人,就能了悟生命,而得到大开悟。

  许多人在婚姻生活遇到难题时,第一个念头是互相指责。彼此使尽心思把责任推给对方,甚至加油添醋,冤枉对方,在所不惜。这使得两口子更加疏离,推卸责任,而不愿意检讨改进。当夫妻双方不能共同为彼此的幸福负起责任时,夫妻的感情才真正恶化。因此,奉劝濒临仳离的夫妻或经常争吵不休的怨偶,看清一个事实:好的婚姻不是捡来的,不是好运碰上的,而是要两个人接纳这桩既成的婚姻,愿意接受婚姻咨询,各自检讨,认清困难的所在,设法改进彼此的关系。婚姻生活的危机都有其原因,极少是单方面的偶发事件,而多是长期以来彼此没有说真心话的结果。只要愿意改进,就能恢复幸福。

  每个人都有其独具的遭遇,有些遭遇是无法改变的,却可以用接纳顺应的方式响应它。当我们把它当作生活使命的一部分时,就愿意为它付出承担,从而看出为它忍耐和含辛茹苦的意义。因为它正是自己努力去生活的本质。有许多遭遇是可以补救的,就必须为补救付出努力,因为那正是心智成长的资粮啊!

  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生活幸福,所以都希望追求幸福和快乐。但是,生活并不全是幸福和快乐的,而是要付出许多代价后才有幸福。因此,不要把眼光放在幸福上,而是要把眼光放在如何承担、如何明白事理、如何接纳自己的事实上。然后,好好的实现自己,根据自己的根性、环境和条件去实现。实现的本身,正是幸福的所在。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qianneng/kaifa/18128.html

相关阅读:禅心——清醒觉察的心力
自然发生法
深厚的禅定修持
色彩松弛法
做到不抱怨的四个步骤-威尔鲍温(不抱怨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