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柳宗元《黔之驴》原文及翻译赏析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诗歌鉴赏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柳宗元《黔之驴》原文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

柳宗元《黔之驴》注释

、好事者:喜欢多事的人。

2、船载以入:用船载运(驴)进黔。船,这里指用船的意思。以,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

3、至:到。

4、则:表转折,却。

5、之:代词,代驴。

6、庞然大物:(虎觉得驴是)巨大的动物。庞然,巨大的样子。然,、、、、、、的样子。

7、以为:把……当作。

8、蔽:躲避,躲藏。

9、窥:偷看。

0、稍:逐渐地,渐渐地。

、近:形容词作动词,靠近。

2、??(yìnyìn)然:小心谨慎的样子。

3、莫相知: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相:一方对另一方,偏指另一方。

4、他日:之后的一天。

5、大骇:非常害怕。大:很,非常。骇,害怕。

6、远遁:跑得远远的。遁:跑,逃跑。

7、以为:认为

8、且:将要。噬:咬。

9、甚:很,非常。

20、恐:害怕。

2、然:表转折,然而,但是。

22、视:观察。

23、觉无异能:(虎)觉得(驴)没有特别的本领。异:特别的,与众不同的。能:本领,能力。

24、者:语气词,文中表示揣度语气,似的。

25、益:渐渐地。

26、习:熟悉。

27、终:始终。

28、搏:搏击,搏斗。

29、稍:渐渐地。

30、近:靠近。

3、益:更加。

32、狎:态度亲近而不庄重。

33、荡倚冲冒:形容虎对驴轻侮戏弄的样子。荡,碰撞。倚,倚靠。冲,冲撞。冒,冒犯。

34、不胜(shēng)怒:非常愤怒。

35、蹄:名词作动词,踢。

36、因:于是,就。

37、计之:盘算这件事。计,盘算。

38、技止此耳:(驴)的本领只不过这样罢了。技,本领。止,同“只”,只不过,仅仅。此,这样。耳,罢了。

39、因:于是,就。

40、跳踉(tiàoliáng):跳跃。

4、?(hǎn):吼叫。

42、尽:(吃)完。

43、乃:才。

柳宗元《黔之驴》翻译

黔地(这里的黔不指贵州)这个地方本来没有驴,有一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来一头驴进入这个地方。运到后却没有什么用处,就把它放置在山脚下。老虎看到它是个庞然大物,把它作为神来对待,躲藏在树林里偷偷看它。老虎渐渐小心地出来接近它,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

有一天,驴叫了一声,老虎十分害怕,远远地逃走,认为驴要咬自己,非常害怕。但是老虎来来回回地观察它,觉得它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老虎渐渐地熟悉了驴的叫声,又前前后后地靠近它,但始终不与它搏斗。老虎渐渐地靠近驴子,态度更加亲切而不庄重,碰倚靠撞冒犯它。驴非常生气,用蹄子踢老虎。老虎于是很高兴,盘算这件事说:“驴的技艺仅仅只是这样罢了!”于是跳起来大吼了一声,咬断了驴的喉咙,吃光了它的肉,才离开。

唉!外形庞大好像有德行,声音洪亮好像有能耐,老虎当初如果说看不出驴的本领,老虎即使凶猛,但多疑、畏惧,终究不敢猎取驴子 。如今像这样的下场,可悲啊!

柳宗元《黔之驴》赏析

《黔之驴》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诗词作品,《黔之驴》是我国一篇著名的古典寓言。本文旨在讽刺那些无能而又肆意逞志的人;联系作者的政治遭遇,又可知本文所讽刺的是当时统治集团中官高位显、仗势欺人而无才无德、外强中干的某些上层人物。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并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而胜之。

这篇寓言的题目叫“黔之驴”,然而通篇写驴的笔墨却很少,只有“庞然大物”“一鸣”“不胜怒,蹄之”等十多个字;相反,写虎的笔墨却非常之多,从开始的畏驴,到中间的察驴,再到最后的吃驴都写了。既有不断发展的行动的生动描写,更有不断变化的心理的细致刻画。因此,也许有的人要问:这是否有点“文不对题”呢?既然重点写虎,为什么不命题叫“黔之虎”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弄清这篇寓言的主题是什么,作者创作这篇寓言的意图是什么。我们知道,《黔之驴》是柳宗元在“永贞革新”失败后,他因参加这一进步改革而被贬作永州司马时写的《三戒》中的一篇。所谓“三戒”,就是应该引起世人警戒的三件事。《黔之驴》就是以黔驴的可悲下场,警戒那些“不知推己之本”、毫无自知之明而必将自招祸患的人。联系作者的政治遭遇,讽刺当时无德无能而官高位显、仗势欺人而外强中干的统治集团中的某些上层人物,指出他们必然覆灭的下场,也就不能不是他的写作动机了。这一点,从寓言末尾作者的议论、感叹和《三戒》文前的小序当中都可以得到说明。显然,要想表现这样的主题思想,关键在于充分揭示黔驴的可悲下场;而黔驴覆灭的可信与否,关键又在于是否能够把虎写活。??这,也许就是作者为什么命题为“驴”而着意写虎的原因了。当然,如果把主题理解为对于任何事物,不应被表面现象迷惑,只要弄清其本质,认真对付,就一定能战而胜之,那么寓言自然就“文不对题”而应易之为“虎”了。应该说,这样理解,也未尝不可。但是必须明白,这是对寓言本意的引申和发挥,不是原作的本来意思。

然而,尽管用于驴的笔墨甚少,但是驴的形象依然极其鲜明。这当然一方面是由于借助虎的形象的有力衬托。因为虎的一切心理和行动都是围绕驴而产生和展开的,所以明写了虎的深谋谙练、谨慎精明,也就暗写了驴的麻木不仁、愚不可及,这样,驴的形象便在不写之中被写出来了。另一方面,这是由于描写驴的笔墨虽少却精、以寡胜多的缘故。“庞然大物”一语,由于作者没有把它处理成自己笔下的客观描写,而是作为老虎心目中的主观反映,这就很富讽刺意味,不仅明写了驴的外在形体,而且暗示了它的内在无能。“不胜怒,蹄之”五字,通过对驴的心理和行动的极其简略的交代,就把它在别人暗算面前的麻木和乖乖进入圈套的愚蠢揭示无遗。如果说在虎“荡倚冲冒”的时候,作者只用“蹄之”两字就写出了驴的愚蠢上当;那么,在虎“??然,莫相知”的时候,作者只用“一鸣”两字就似乎写出了驴的虚荣和卖弄了。因为当时虎对驴并无任何妨害,所以驴让虎“大骇”“远遁”“甚恐”的“一鸣”之举,不是自我炫耀、借以吓人又是什么呢?人们都把驴作为愚蠢的代名词,看来同它在这篇寓言里的鲜明形象是不无关系的。

总之,柳宗元的《黔之驴》这篇寓言,笔法老到,造诣精深;既揭示了深刻的哲理,又塑造了生动的形象;不仅给人们以思想上的启示和教育,而且给人们以艺术上的享受和满足,难怪它千古传诵成为我国文苑里一朵永不凋谢的奇花。

柳宗元的诗词代表作品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shiju/542777.html

相关阅读:孟郊的诗词全集
丽达与天鹅[1]_诗歌鉴赏
大戴礼记?曾子大孝第五十二篇
假如我能选择_诗歌鉴赏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