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鞠躬尽瘁,逝世而后已_全诗赏析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励志诗句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出自三国诗人的《后出师表》

先帝虑汉、贼不两破,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

臣授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想北征。宜先入南。故蒲月渡泸,深刻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得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谨陈其事如左:

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

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

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好像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任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驽下,何能必胜?此臣之未解四也。

自臣到汉中,旁边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此臣之未解五也。

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迭今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长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以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而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赏析
当初有人猜忌《后出师表》不是所写,只有《前出师表》才是他自己写的。不过,其内容还契合诸葛亮的为人,特殊是那句“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传为诸葛亮的《后出师表》,见于《三国志?诸葛亮传》注引《汉晋年龄》。说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引咎责躬,厉兵讲武,当孙权破曹休,魏兵东下、关中衰弱之时,他上此表恳求再次伐魏。因为他第一次北伐时有一篇《出师表》,因而这一次的被称为《后出师表》。这篇《后出师表》是否为诸葛亮所写?从来见解不一。

东晋的习凿齿把它收进《汉晋春秋》,当然认为它是牢靠的。但南朝裴松之注《三国志 》引这篇《表》时却注明:“此表,《亮集》所无,出张俨《默记》。”他持论谨严,不言其非,也不言其是,不过,他客观记述的情形,却能启示人们去怀疑《后表》的真伪。所以,清人钱大昭在《三国志辨疑》中就疑惑《后表》是后人伪撰的,他认为,习凿齿把它收进《汉晋春秋》欠斟酌,《三国志》不载此文“极有卓识”。

经研讨,局部史学者认为此文(《后出师表》)并非诸葛亮所写,而是后人伪托诸葛亮之名所写。(虽然大多数人仍认为此文确是诸葛亮所写。)

《后出师表》的作者史学界有争议。不外较多历史学家以为《后出师表》非诸葛亮所做,因为,诸葛亮写的《出师表》(或称《前出师表》)写的非常诚恳,在第一次北伐曹魏失败后,诸葛亮自己也承当起义务,自贬三级.然而《后出师表》的语气写的似乎是为本人的战斗失败做诡辩的,说了良多理由,权且不管对错,它不合乎诸葛亮的作风.诸葛亮是一个有担负的人,不会说诸如“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这类回避责任的话.我感到最有可能是晋朝人所作.当然这个人写《后出师表》时,陈寿已经逝世,由于陈寿的《三国志》里都不提到《后出师表》,但有提到诸葛亮所做的《出师表》(或称《前出师表》).

近年有人提出,《后出师表》应是诸葛亮所写。因为张俨与诸葛亮同时稍后,对诸葛亮的生平业绩很熟习,假如《后出师表》为人伪撰,张俨不会不加分辨就把它收进《默记》。至于陈寿,因为不敢犯司马氏之讳,所以不敢把骂他们为魏贼的《后出师表》收入《三国志》本文。

但较多的人恐怕仍是认为《后出师表》不是出自诸葛亮之手。比拟而言,这一种看法理由充足一些。

《后出师表》所说的许多事件与史实分歧。好比,它列数曹操的几次失利,如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祈连、僵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除南阳、乌巢、潼关几回遇险史书有记载,另多少次都没有确实根据。又比方,《后表》说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连年不征不战,坐使孙策占有江东,这和史书记载的情况也不合。

这或者能够说明为史书缺载或误载,或诸葛亮误记,但有一件事却不可能误记,即赵云之逝世。赵云是建兴七年(229)死的,他在第一次北伐中固然失利,但未大败,更不至于丧生,他还被贬为镇军将军,这是退军当前的事。这是《三国志?赵云传》跟注引《云外传》明白记录的。但上于建兴六年(228)十一月的《后表》却说赵云和另外七十多名战将都已经死了。这个显明的破绽很难道别的解释。

更重要的是,《后出师表》的行文不像出自诸葛亮之手。《表》是上给后主的。诸葛亮这时只管揽蜀汉大权于一身,他也明白地晓得后主窝囊无能,但后主究竟是他的君主,而且他受刘备临终之重托,因此,他对后主一向是恭谨的,虽时时苦心劝谏,但措辞老是恳切委婉,《前出师表》就是这样。不像这篇《后表》,开头就直说后主无能,当面指问:“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计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这不是臣下对君主的口吻,更不像诸葛亮说的话。

诸葛亮一贯有胆略,有抱负,有百折不挠、不屈不挠的毅力。未出茅庐,他就自比管仲、乐毅,刘备请他出山,恰是势单力孤,处境最艰苦的时候,他却在这时为刘备画出了据荆州、取益州,以成帝业的雄伟蓝图。就在上《后出师表》的统一年,他上《前出师表》,先主崩殂,益州疲弊,正值危急存亡之秋,但他仍信任,只有后主亲贤臣,远君子,“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而他率军北伐,也有信心“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但不到一年,在《后出师表》中,这所有全不见了,低沉、懊丧,列举的六条不解,都是对北伐缺少信念。“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亡,孰与伐之?”北伐全然是无可奈何的。“凡事如是,难可逆料”,只有努力而为,“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看不到成功的盼望,对前程达观渺茫。这不是《前出师表》中那个诸葛亮的精力状况。

不像是诸葛亮写的,张俨为什么又收进《默记》呢?实在,张俨并不是一个严正谨严的史学家,他只是一个周于礼节、搞搞外交的人物,他的身份,他“博闻多识”的特色,使他能接触到很多别人不易见到的资料,但又不可能严厉加以甄别。《后出师表》可能就是未加甄别就收入进去的一种。

不过,《后出师表》有一处却很可取,就是它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两句话。这两句话,正确地概括了诸葛亮毕生的精神品德。《后出师表》的全体价值也就在此。罗贯中把《后出师表》写入《三国演义》,大概也是看准了这一点,他捉住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塑造了一个鲜艳夺目,为世代人们景仰的艺术典范。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shiju/86598.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