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大班艺术活动《我的面具》教学反思

编辑: 天高云淡 关键词: 大班教学反思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今天上午执教了一个大班美术活动——我的面具,还曾记得寒假备课时就对这个教学活动把握性不是很大,觉得活动要呈现很好的教学效果非常有难度。

在昨天和同行班老师的课前探讨中,我们也分别从不同的做法进行了有效的交流,因为有一个班级已经在前两天上过了,它们采用的是剪画的方式进行的,没有按照实际教学活动的方法进行。所以在探讨时我们也曾经想利用这样的方式进行制作,但又想想用教案上的方法制作出来的可能会更好。于是下午开始我便进行教具制作,把废旧报纸用浆糊一层层地涂在半个气球的身上,贴了好多层,因为等待浆糊完全干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制作完毕后把它晾着。今天上午我一上班直奔教室,结果效果还真不错,一个立体的面具模型呈现在眼前,马上决定上午第二个活动就按照这样的方法进行。

在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能够认真听好示范讲解,而且制作的积极性也相当高,能够认认真真地把废旧的报纸一层层的涂上去,因为结果需要时间的等待,所以做到中餐前大家的效果并没有呈现出来。看着孩子们放在一起的毛坯,我发现要达到很理想的效果可能会有一定的距离,因为大家普遍的一个通病就是涂的层数不是很多,而且不是很密。下午又去看了孩子们的作品,因为还没有完全干,所以效果还并不明显。

纵观整个教学活动的过程,虽然可能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但是教师间磨课交流的过程是认真的,孩子们制作体验的过程同样是快乐的,相信在下一次的这个活动中,孩子们一定会制作得更加成功!
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教师们共同的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时候,虽然按照教学设计去组织教学活动,但却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教师的教学反思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课前反思是课堂活动的成功基石。

  在备课过程中首先要反思新课改下教学目标应怎样制定,如:幼儿能力的培养,幼儿情感培养等等;其次,要结合以往的教学,对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进行反思,反思环节的设计是否做到了从幼儿的实际认知能力和兴趣出发,由浅入深、由点到面等等;最后,要针对幼儿以往学习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反思,设计出详细的具有可实际操作性的解决办法。这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才会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备课也就不会仅仅流于形式。比如在《我的面具》活动中,我首先考虑到幼儿对面具是非常熟悉的,如何采用不同的材料制作面具我觉得应该让幼儿尝试。新鲜的都是孩子感兴趣的而且容易造成无法控制纪律,所以我觉得应该先要集中教学,仔细观察材料和操作的要点这样才能转移幼儿的注意力,关注到此次面具活动与以往的剪、贴、画、折等方法不同并带有一定的探索性。  

  第二,课中反思是课堂活动的方向盘。

  教师在进行实际教学时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事先设计好的比较理想的教学环节或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效果却不尽人意。因为课堂活动受到多方面的影响,比如幼儿情绪、课堂意外事件等,使活动不能跟教师设想的一样。这时教师首先要认识到课堂不是车间的流水线,一成不变。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地调整教学的方式方法。比如在这次开展的《我的面具》中,本来我想教师示范后只要材料准备充分活动一定能有好的效果。结果我发现幼儿对这个活动特别感兴趣,我还未讲解清楚幼儿就蠢蠢欲动,当然,我知道操作有一定难度,特别是光滑的气球上涂抹纸浆将会对桌面、地面和幼儿衣服的卫生产生问题,于是进行了强调。在桌子上铺上了桌布,用针筒替代刷子这样一来,我发现幼儿的兴致更加高了,对活动也更加感兴趣了。

  第三,课后反思是下次课堂教学的存储。

  成功之处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败笔之处是以后再教学时应吸取的教训。教师的智慧火花是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创新火花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丰富教学的材料养分。《我的面具》活动结束了,然而,强烈的兴趣后面是教师预想不到的负效果,幼儿没有做成功一个面具,因为等待纸浆干后揭去气球需要一定的时间,然而正是作品完成后的等待时间,幼儿的作品都毁之一旦,没有计划好晾干和存放的地点,最终让面具还是变成了纸浆。  

  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多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多年教学工作过程的重复,他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水准上,因此,教师要不断对传统的“经验”进行超越。
本周开始我们进行了主题《不一样的我》,主题的目标是引导幼儿从外形入手、知道自己是区别与任何人的独特个体,形成独立意识,进而尝试用各种方式来表现自己在外形、名字、个性、能力等方面的独特性,借助社会评价来完善自己的角色形象。周一的活动《我很特别》,就是要请孩子们画一张自己的自画像,并且要用漫画的形式夸张地表现自己的特征。

在之前《不一样的我》这个活动中就我请孩子照照镜子,仔细观察五官,并说说五官、头发等特别之处,再跟同伴比较在外貌上的不同,因此孩子在作画之前还是能做到心里有底的。在活动中我们先欣赏原大班孩子的“大头像”,围绕“特别”进行突破让孩子欣赏,以此让幼儿寻找灵感。

然后,我和孩子一起讲讲自己特别的地方。刚开始,孩子们讲不出所以来,于是,老师慢慢引导:娃娃的眼睛很漂亮,大大的,睫毛长长的,我一下就记住了;戚潘?的两颗大门牙不见了:曹汀兰的牙齿有蛀洞,分得有些开;…在师幼共同描述中孩子找到了自己特别之处:或头发或嘴唇。孩子们这次的作品效果很不错,几乎每个孩子的画面都很丰满,每个人物都是大大地占了画面的主体部位,比他们之前的画有了明显的进步,人人都把自己特别的地方描绘得相当生动:曹汀兰嘴里缺失的两颗门牙;娄寓斐的两条长马尾;戈俊杰胖胖的脸蛋;张鑫皱着眉、瘪着嘴的神情……一幅幅“特别的我”栩栩如生。

在这个活动中,我觉得每个孩子的画都有他们自己的特色,现在最重要的不是教他们如何画,而是鼓励他们大胆画。他们只有敢画了,才能爱画,才能画得好,所以我们要给孩子信心。当孩子们有了自信,也许你会发现他们每个人都是一名小画家。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youer/590932.html

相关阅读:尝试用形体动作表现物体的特征
大班《自编棋》主题教案与反思
大班音乐艺术活动《雨趣》课后反思
数学《路线图》活动反思:教学“路线”是否清晰
大班律动教案《热情的非洲》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