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把我对教育孩子的摸索献给别的家长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家庭教育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作者:一个刚做妈妈不久的江苏省南京市拉萨路小学女教师韩芳

题记:
  作为妈妈,我没有一点点经验,不停地在教育自己女儿的问题上摸索着。通过在网上搜索查找,认真拜读了哈佛女孩刘亦婷的故事,潜心学习了《我们这样把孩子送进耶鲁大学:黎蒙家教培养方案》,全面了解了关于"马宇歌"的几十篇系列报道及其个人成长历程,特别是反复看了《清华学子马宇歌素质教育启示录》这篇传遍大江南北的教育名篇……我对马宇歌的爸爸马弘毅先生公开说过的这段话印象深刻,产生了共鸣,发生了很有启迪的联想。马弘毅先生说:"未来社会需要的是思想解放、心胸开阔、远见卓识,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团队精神,廉洁诚信,富有高度民间亲和力,民主、宽容、创新、自立、图强的开放型高素质,掌握现代文化科学知识的有为人才;将来他们要以中国为出发点,与国际社会、世界潮流同呼吸共命运。现今我们培养孩子,一定要偏爱真理、深入人心、立足社会、放眼未来。这是为人父母不可推卸的今生使命与重大社会责任。"马宇歌的爸爸马弘毅先生对教育的认识如此朴实、深刻,令我汗颜,不禁发出感叹!
  (关键词:德育有效易操作)
  儿童是纯洁,也是脆弱的,他们需要扶持和教育。但现代社会发展产生许多严峻问题,如社会转型过程中剧烈的价值冲突引起的道德困境,全球化进程对不同文明的冲击,等等,使得儿童道德教育面临挑战。
  道德教育是一种发展教育,它的关键问题是价值观问题。道德教育的实质是要塑造健全的道德人格,给类以及个体带去和谐和幸福。但是,什么是健全的道德人格?真正的道德教育,不仅要使个体获得发展和满足,更要通过不求报偿地关怀他人而获得内心的快乐。如何学会关怀他人,仅仅关怀他人的衣食住行吗?E.M,福斯特说过,"世界上最麻烦的事起因于’无法想象他人的内心生活。’"不能想象他人的内心生活,就无法真正地拥有道德。
  传统的道德教育一味诉诸知识灌输、诉诸权威控制、诉诸精英式的"美德"教育、诉诸肤浅的感官快乐,背离了德性成长和道德教育的本性,而对儿童来说,想象他人的内心生活是需要经验的,身为儿童可以加入的社会活动环境毕竟有限,可以相互发生作用的场合毕竟不多,这一切造成道德教育的低效、无效甚至负效。我建议,摒弃原有的取向和模式,转而通过切实有效的途径,构建一种基于文化、返璞归真的生活化的德育模式。
  建议一:选择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的存在是对儿童世界的承认和尊重。广义的儿童文学是指适合于各年龄段儿童心理特点、审美要求以及接受能力的,有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文学。儿童文学包括两类,一类是专门为儿童创作的;另一类虽然主观上不是为儿童创作的,但却是为儿童主动接受、喜闻乐见并有益于他们身心健康的文学作品。
  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会经历许多发展阶段,包括生理与心理方面,而文学对儿童语言、认知、人格,与社会各方面发展更是息息相关。若非透过图书,他们如何想象几百年前或从未经历过的事?如何了解其他人的想法与观点?历史故事提供过去生活的体验,科学小说推测未来,现代写实小说则鼓励儿童与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物建立良好的关系与互动。儿童可以透过文学学习他人解决问题的方式、人格特质,与道德意识,这些不仅可以帮助儿童自身解决类似的问题,更可以经由与书中人物的模仿及认同,培养良好的品德。这都是文学"潜移默化"的效果,也是文学对人类最大的贡献!
  儿童文学则开辟了想象他人内心生活的一个窗口。阅读会发扬大自然赋予儿童的人类精神的各种因素??发扬儿童的博爱感和对无尽事物的感觉。比如《夏洛的网》中,当小蜘蛛知道小猪那么恐惧被杀掉时,他无私地真诚地关怀着小猪的内心。他不顾劳累日夜织网帮小猪解决生存的危机,最后付出了自己的生命。还有《乌丢丢的奇遇》中乌丢丢因为能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而获得了生命,他珍惜生命的可贵,并懂得用爱滋养生命,用爱回报生命……爱,让乌丢丢的生命变得更加鲜活、有趣;爱,也让乌丢丢和老诗人的友情变得神圣。
  阅读儿童文学有助于儿童学会角色承担,学会想象他人的内心生活。儿童可以依赖这种阅读机会,心同此情地与他人进行换位体验,设想自己在类似的情况下接受发生类似的行为。"推己及人"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正是道德的本性。儿童文学以善为美,以关怀为美,发扬着大自然赋予儿童的最宝贵的精神因素??关怀每一个生命,不以金钱为目的,不以权力为目的,不以个人幸福为惟一。这种以关怀为美的价值观也将为儿童带来个体的幸福。
  如何选择儿童文学作品?
  故事应该有一个清晰的道德或人性冲突:例如在《青铜葵花》一书中,青铜面对葵花是否离开自己的家去城市生活,是一个很难做出的决定,他究竟应该留住葵花和自己一起嬉戏玩耍,享受快乐,还是为了葵花的未来让她随着城里来的阿姨一起进城开始新的生活?
  书中的角色应该掩饰同等或略高于儿童的逻辑思考能力:例如在《夏洛的网》一书中,儿童将试着去了解小蜘蛛究竟会想出什么办法去搭救没有反抗之力的小猪,小蜘蛛为了一个朋友竟耗尽了自己的全部精力,这给能够为儿童开启一个崭新的精神世界。
  故事还应该能够有许多的活动配合:像是角色扮演、艺术创作……
  故事要有扣人心弦的剧情,情节要清晰而合理,能提供批判性思考的机会,帮助儿童学会批判性思考。
  故事中拥有个性鲜活的角色,每一个角色应该拥有各种外表、社会、及心理上的特征,并同时拥有好及坏的一面。尤其童话、神话、民间传说中的角色多样化,又善恶参半,这样的角色特性能够帮助儿童发展辨别善恶的思考能力。
  故事严谨美好的结局,能激起儿童对多姿多彩生活的无限憧憬,让他们对生活充满希望,快乐地学会享受生活,包括挫折带来的幸福。
  在生活中,一个有能力的教师要善于向学生推荐有益的儿童文学作品,一个既有能力又有责任心的教师会和儿童一起来交流阅读后的情感体验。在大部分儿童对同一部儿童文学作品有了接触后,用短短的二十分钟,让他们就书中的情节、角色等内容畅所欲言,能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层次思考,能使不同的阅读体验进行碰撞,产生新的思维火花,让儿童文学最大限度地释放出儿童的天性,最大限度地肯定童心的自由和创造力。
  阅读儿童文学,讨论儿童文学是一个很复杂的心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儿童与文本环境相互作用,有了角色扮演的机会,能产生积极的思考。这种积极思考不仅能提高儿童的认知能力,更有助于滋养他们的心灵、情感,塑造健全的道德人格,而道德教育的实质,就是要塑造一个健全的道德人格,给类以及个体带来和谐和幸福。
  让我们共同选择充满无限德育生机的儿童文学吧!
  建议二:走近家庭教育
  不知道您有没有聆听《知心姐姐》的精彩报告??《关注孩子心灵的成长》,给我印象最深的三句话是:忽视孩子心灵的成长是中国家庭教育中一个最大的盲区;关注孩子心灵的成长一定要给孩子均衡营养;健康美好的心灵是父母留给孩子的最宝贵的财富。
  不知道您有没有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成长在线"栏目,有一位年轻的教育专家叫兰海,抱定"中国的孩子只要获得同等的机会,可以获得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孩子同样的创造力"的坚定信念,只身回国,创立了上濒教育中心,明确提出"孩子的眼界决定了他未来的世界",帮助孩子打开视野,是成年人的责任。
  以上切实印证了"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发展教育,全民有责。"
  作为年轻的妈妈,我也和所有中国的父母一样全身心地关注孩子、关注教育、关注未来。每当用殷切的目光看着自己的孩子的时候,我发现周围的人都和我一样期盼着。那为什么实际生活却远离我们的理想呢?作为一个德育工作者,我一直在思考??究竟是什么原因使青少年人群中出现了介于社会主流道德和道德反叛之间的"亚道德"现象?究竟是为什么家长、德育工作者花了许多的心血与精力,做了许多的工作,受到的效果却微而甚微,甚至有时候还是反效应呢?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良好的效果。学校里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里折射出来,而学校复杂的教学过程产生的一切困难的根源也都可追溯到家长。"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庭对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关系到孩子走什么路、做什么人、能否成才的关键问题。这是教育的基础建设。
  在三百六十行中,当家长,教育孩子,是最为复杂的一件事。那么,究竟怎样进行科学的家庭教育呢?
  首先得知道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
  1、爱心教育。具体有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尊老爱幼等。爱心是要父母精心培育的。
  2、文明礼貌教育。具体有礼貌用语。待人接物的礼节。文明行为规则。
  3、劳动教育。具体有生活自理。家务劳动。集体公益劳动。
  4、良好品格教育。包括诚实、正直、勇敢、毅力、进取心、自尊心等等,这些都是做人的一些不可缺少的品格。
  其次我们要明确家庭德育的主要方法。
  一、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
  陈鹤琴先生对于儿童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非常重视。他认为儿童从小应"养成公民应有的品质",培养孩子种种良好的习惯"是建立健全人格的基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第一所启蒙学校,要让孩子品行端庄,父母要做出榜样,以身作则。这是家庭教育的"根本法",非常重要,决定家庭教育工作的成败。所谓"习于善则善,习于恶则恶。"
  二、寓教育于故事游戏中。
  在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时,要注意形象性、榜样性、渐进性和针对性,而游戏、故事是儿童最容易接受的形式。
  三、注重第一次。
  俗话说的好,万事开头难,第一次做得好,第二次、第三次……就容易做得好;第一次做错,以后就容易做错。许多孩子养成的种种坏习惯都是因为他们一开始学的时候,父母没有及时去纠正他们才导致的,以至于后来一错再错,长大后就更难改变了。所以要把小孩子教得好,必定要在第一次的时候就得教好,奠定较好的基础,为以后做好准备工作。习惯的形成还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孟子说:"其进锐者其退速。"孟子认为,"揠苗助长",操之过急,违背规律。习惯的养成也如此,一般要经历一个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首先是完全由父母来管理和约束。第二阶段是由团体管理。最后到达某个阶段时才是自己管理。
  四、道德教育必须从小抓起
  因为优秀的品格,只有从孩子还在摇篮之中开始陶冶才有希望,在孩子的心灵中播下道德的种子越早越好。
  五、让儿童使用自己的手脑。
  大人代替小孩子做的害处是:剥夺了他们肌肉发展的机会;养成他们怠惰的习惯;养成他们不知劳苦的习性;阻止他们发展独立自主的精神。因此,陈鹤琴提出"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这个原则是教学的基本原则,所有的学习,都要*"做"的。应注重儿童直接经验的掌握,应积极地鼓励儿童去实践,去获得直接经验。凡是儿童能够自己做的,就应该让他们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就应该让他们自己想。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让我们放下师道尊严,走近每个家庭,用微薄的力量去感召、去影响、去感染、去熏陶……
  建议三:推广富有真情的德育评价
  2006年的春天,我一下子成了校园里的热点话题,因为我给孩子们创立了"优点银行"。报纸上的报道我还记得"只要你有优点,就可以存到"银行"。4月10日下午,拉萨路小学三(8)班"优点银行"行长宣布:"优点银行"成立。3天过去,该银行竟有了100多笔"业务"。据悉,该"优点银行"在南京还是第一家。"这是我针对班级中等生偏多而采取的一种德育评价方式,目的是让中等生有更多"唱主角"的机会,让学生和家长知道,其实这些孩子身上有很多闪光点,我要帮助他们找到自信。这一年,我坚持开展这个活动,相继在班级里评选全面发展的"小小优点王"。这样的评价方式得到了同学的欢迎,家长的支持。一位家长在《班级接力日记》中写道"他进步了。他当上了优点银行的管理员,整天把工作牌挂在胸前。他从上幼儿园开始对什么都不在意,但这次他非常在意这件事的结果。回家一改常态,作业抓紧时间了,努力把字写写好了,学习成绩明显提高了,甚至最让他头疼的作文也不怕了。而且能珍惜各种各样的学习机会了。这几天还让我和他一起制作一个幻灯片,说在周三的谈天说地中用。"
  这不就是人人都渴望的德育教育的有效体现吗?学生好比种子,需要教师提供土壤、水分、肥料、空气和阳光。学生认识自己与认识世界一样,需要经历模糊到清晰、浅显到深刻的较长过程。教师的评价是学生赖以感受成长的喜悦、烦恼或挫折的主要参照物。教师富有情趣的,具有真情的积极评价,会有效地改变学生自我认知的倾向性、自主行为的调控力,以及认知动机、风格和技能,使学生的实际发展状况比预见的更好。"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
  作为一个有大教育观的教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的经验阅历、信念理想、主体特征,全面地、个性化地、发展地进行评价。因人育德,打破传统道德的一元价值取向,允许中度道德和低度道德的存在。在实践中,需要把各种评价方法结合起来,把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自评与他评,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这样既可以充分发挥各种评价方法的优势和特长,又可以互相弥补其不足,从而使评价的结果更加客观、公正。
  贴心提示:
  换一种新颖有趣的评价方式。因为儿童年龄小,热情不能持久,教师不仅要适时肯定他们的每一点微小进步,还要经常激活他们思路,激励他们树立信心。其实很多时候,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对或错的评判,而是教师对他的感情流露,尤其是对班上的"后进生",一定要做有心人,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有时老师给表现好的或有一点进步的学生加上一个"苹果"、一个"五角星"或老师的一个表扬、一句风趣幽默的语言作为评价等等。这种真诚的鼓励和赞扬的评价,正好能满足人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信任和尊重的需要。
  创造成功记录。教师应多创造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成功是产生自信的基础,成功记录越多,成绩越大,自信心越容易获得。创造成功的记录,对于"中等生"来说尤其重要。教师可以在班集体中,每周安排一节课来组织一些带有竞争性的活动。如学习竞赛、劳动技术竞赛、书画展览、体育技能竞赛、小知识竞赛、课文评议、热点分析、小制作、小设计竞赛以及特长展示等,提供不同特长的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这样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使"中等生"也能经常参与到活动中来。
  减少孩子的难过情绪。在他人面前倾诉孩子的缺陷错误是使孩子难堪情绪强烈的表现,而过多的难堪情绪造成孩子这样两种个性心态:一是不去思考,我行我素;一是情感思维,羞愧无比。这两者都不是教师所愿看到的。所以在纠正孩子荒唐行为时要留意孩子的难堪情绪,发现孩子有消极情绪,应及时采用适当的方法消除。可以建议他用以下方法思考:"即使不如人家,但毕竟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继续试着做,并满意自己所做的,不要胆怯、害羞。"
  允许儿童失败。孩子给出的行为尝试难免会遇到失败的挫折,教师在孩子失败时需要给他心灵的支持与爱护,让孩子真正体会到师长对他的理解和信任。当孩子在某事上失败了,他在自我激励时,教师更要鼓励他肯定自己的成功,这样可以帮助他缓解紧张的情绪和压力。而过分的保护和缺乏保护都是有害的。当孩子遇到困难和压力时,要鼓励他自己动脑筋想办法,有需要时才给予帮助。
  从我做起,向身边的每一位同仁推广富有真情的德育评价方式,让更多的孩子幸福地享受成长的酸甜苦辣。
  作家高尔基说过:"爱孩子,那是连母鸡都会做的事,如何教育孩子,则是一件大事。"可见,我们光有爱孩子的心还是远远不够的,关键要懂得怎样去爱,尤其要讲究"爱"的方法。让我们摒弃过去不够科学的、不够有效的,努力学习,勤于反思,善于总结,努力践行一个德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在此不妨再次重温一下这段名言:"’未来社会需要的是思想解放、心胸开阔、远见卓识,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团队精神,廉洁诚信,富有高度民间亲和力,民主、宽容、创新、自立、图强的开放型高素质,掌握现代文化科学知识的有为人才;将来他们要以中国为出发点,与国际社会、世界潮流同呼吸共命运。现今我们培养孩子,一定要偏爱真理、深入人心、立足社会、放眼未来。这是为人父母不可推卸的今生使命与重大社会责任。’(清华学子马宇歌的爸爸马弘毅先生语)"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zaojiao/1075806.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