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家长课堂】家庭教育浅谈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家庭教育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人们常常有一种错觉,一说起教育,总以为这是学校和教师的事情。殊不知,一个人的成长总是要接受三方面的教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而家庭教育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特殊的极为重要的作用,对人的影响最深刻。因为父母是儿童的亲人,是儿童最亲密,最信赖的人;同时他们共同生活在一个家庭里,接触的时间最多,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时时刻刻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所以,父母的教育,家庭的教育,往往在儿童的心灵上起着决定作用。现代家庭的许多父母都意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却迷茫苦恼于不知如何开展家庭教育?不知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哪些实际有效的方法可实施?作为一个年轻的母亲,我愿意就这个问题,发表我的一些理解与看法,说说我的一些教育孩子所采取的方法和手段,与大家进行探讨,期望大家都有所收获,教育好下一代。我认为,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作为教育者,首先要遵循“教育者先受教育”,这一普遍的原则,以便获得教育子女的知识,取得教育者的资格。也许有人会不屑地说:“教育孩子还需要什么知识?我是孩子的父母,难得还没有教育子女的资格?”,从而忽略了学习、钻研、掌握做父母的学问,针对这一现象,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在1937年撰写了一篇题为《怎样做父母》的文章,专门谈了掌握做父母的学问的重要意义和做父母应该掌握哪些学问的问题。他指出:“父母,不是容易做的,一般人以为结了婚,生了孩子,就有做父母的资格了,其实不然。我们知道,栽花的人,先要懂得栽花的方法,花才能栽得好;养蜂的人,先要懂得养蜂的方法,蜂才能养得好;育蚕的人,先要懂得育蚕的方法,蚕才能育得好;甚至养牛、养猪、养马、养鸟、养鱼,都要先懂得专门的方法,才可以养得好。难道养小孩,不懂得方法,可以养得好吗?”因此,家长自身素质和文化素养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当然,有的家长由于条件有限,学习较为高深的科学文化知识,可能有一定的困难。但是,家长至少应当有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更应该有正确的人生观和良好的思想品德,这样,才会给子女树立一个正确的学习榜样,给子女以积极的影响。反之,如果家长没有理想抱负,没有进取精神,整天是吃饱混天黑,子女也会固步自封,停滞不前,不求上进。家长好贪便宜,公私不分,子女也会跟着学。如果家长认为撒谎骗人是一种本领,那么,子女就会连家长都欺骗。家长好文过饰非,子女有了错也会死不认帐。如果家长在人生观和思想品德上有上述毛病的话,即便是出于形势所迫和社会舆论的压力,企图对子女进行一些正确的人生观和思想品德的教育的话,那么也肯定是言不由衷,不会有什么说服力;家长讲的道理再头头是道,娓娓动听,子女也不会听从,很可能还会说:“你有什么资格教育我?你还是先管管你自己吧!”正所谓“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从发生在2004年2月的云大学生马家爵残忍杀害四名同室学友的事件中,我们也可清楚地看到,正是由于他扭曲的人生观,最终导致了他如此冷漠地杀害了四条生命!就像马家爵自己所说:“没有理想,是我人生最大的失败。”因此,教育子女成才,先要教会孩子做人。由于家庭不是专门的教育机构,家长也不是专职的教育工作者,因此在教育实践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偏向,背离正确的教育原则。为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注意对孩子的教养态度。一是要做到理智施爱,爱而不娇。父母爱子女,这是人的天性,也是人之常情。然而。爱子女也是有学问、有讲究的,不是怎样爱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的。如对孩子提出的种种要求和需要,不能都满足。在一定情况下,对于孩子物质上和精神上的需求,不但不能给予满足,反而要予以限制,这也是爱。如孩子们痴迷于电子游戏,从而影响学业,影响身心发展,家长们加以限制或禁止,难道说,这不是对孩子深深的爱?二是要做到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凡是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早日成才,成为“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的佼佼者。这种愿望是好的,是可以理解的。但要实现这一愿望,家长在培养教育孩子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按照科学规律进行,不能随心所欲地将自己不切实际的主观意志和愿望强加于孩子,那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揠苗助长”的典故,大家都应该是耳熟能详了吧。三是要做到全面发展,因材施教。在家庭教育中,有一对矛盾比较难以处理好,那就是全面关心孩子,促使孩子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和区别不同情况,因材施教之间的矛盾。如何实现这两者的辩证统一,这是我们每个家长必须认真对待并妥善解决的大问题。因为当今社会,各种特长班、培训班比比皆是,而我们有的家长,为了孩子早日成为有一技之长的人才,不从孩子实际情况出发,不管孩子有没有某个方面的兴趣,而是根据家长的主观愿望,强迫孩子学习某个方面的技艺。人们常说:强扭的瓜不甜。孩子对某种技艺根本不感兴趣,你强迫他去学、去练,孩子没有兴趣,是不得已而为之,那无论如何也是不能成功的。现实生活中,由于家长逼迫着去参加孩子自己不感兴趣的活动,而发生的悲剧,我想家长朋友们不管是在电视上还是在报刊杂志上,听到看到的应该也不少吧?正确的态度应当是:从孩子年幼时,就要大力支持孩子参加各种兴趣活动,使他们的兴趣得到充分的发展。当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对某方面的活动产生了较为稳定的兴趣爱好,并有了较为强烈的追求以后,再将孩子的发展方向确定下来。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的兴趣爱好发展为特长。四是要态度一致,教育统一。在家庭教育中,家庭的所有成年人对于未成年的子女来说,都是教育者,都担负着教育的任务与责任。虽然在教育子女的时候,一般都是某个家长单独实施教育,但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和影响作用却是通过家长集体的工作实现的。因此,要顺利地进行家庭教育,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所有担负并从事教育工作的家长,都必须对子女有一贯一致的态度,做到要求、教育统一。不能是一个家长是这种态度,一个家长是另一种态度。不能有的管教,有的放任不管;有的管得严,有的管得又很松。这样只能分散教育力量,不能形成教育合力,必然管教无力,效果不好。由于家长的态度不一致和教育不统一,容易养成孩子的两面习惯、市侩作风,当着这一家长的面是一套,当着另一家长的面又是一套。在现实生活中,父辈、祖辈由于对孩子的爱所表达方式的不同,教育态度不统一的现象仍普遍存在,值得大家深思。另外,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的是,对孩子的教育态度一定要做到一以贯之,前后要一致,不能对子女的要求、教育“此一时,彼一时也”,更不能“朝令夕改”,反复无常,没有一定之规。不然孩子不仅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且也无所适从,不知家长的哪种要求、教育是要听从的。从小,我就对儿子爱清洁讲卫生,遵守社会公德方面进行严格的要求与培养,并以身作则,做孩子的表率,孩子在这方面也确实做得不错。但至今仍有一件事,让我懊悔不已。那是在我儿子两岁时的一天,孩子坐在我的自行车后椅上,我带着他匆匆骑车去上班,行至路上的时候,他吃完早点突然问我:“妈妈,口袋扔哪里?”我忙着赶路没答理他,而他呢,执著地一直问,我烦了,就随口冲他吼了一句:“扔路上!”这下糟了,袋子扔了没一会儿,他就开始大声地哭:“不对,口袋不能扔地上,要丢垃圾桶里!”吵着要回去捡起来。我忙着进班上接班,没有帮助孩子及时纠正这一错误,还凶了孩子。现在,我都还在不断地反思,是不是我的这一失误,让我对孩子一贯的教育打了折扣,使得过后不管我怎样培养教育,我的儿子至今仍对自己的物品不能很好地进行收拾管理?家庭教育不但要有正确的教育原则作指导,而且也必须通过科学的教育方法去实施。说服教育、批评、表扬等方法,是我们家长对子女进行教育常用的最基本的方法。其中说服教育的方法,由于是建立在对孩子充分信任和尊重的基础之上的,所以它的教育效果一般较好,易于为孩子所接受。现在的孩子自尊心一般较强,因此在实施批评惩罚教育的方法时,家长一定要掌握一个度,要明白批评惩罚只是一种教育孩子,帮助孩子纠正错误,促使其成长的手段,而不是家长“出气”的方法。那些信奉什么“黄金棍下出状元”的野蛮行径是应该坚决抵制的。有一首“挨打歌”很值得细细品味:“首次挨打战兢兢,两次挨打哭不停,十次挨打眉头紧,百次挨打骨头硬,千次挨打功夫深,酣然微笑入梦中。”越打孩子越是破罐破摔。中我认为利用家庭生活环境去影响孩子这一方法,也是蛮不错的。因为环境对人的心理发展和个性差异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它形象地说明了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巨大影响。中国古代一些有见地的父母,也特别重视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孟母三迁”的故事,我想大家应该不陌生吧。家庭作为人们出生的地方,是人们有生以来所接触和生活的第一个环境。刚刚出生的孩子身体柔嫩,心灵像一张白纸,极易涂上颜色。他们“心之未有所主”,可塑性相当强,极容易接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这也就给我们家长提出了要求:时时记着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在说到家庭教育时所说:“家庭集体的完整和团结一致是良好教育的一个基本条件。”家长在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亲相爱,和睦相处,尊老爱幼,从小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因此,榜样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除家长要亲自给子女树立榜样外,引导孩子向周围的同学、朋友学习,也是可取的。因为与孩子同年龄、有同样生活经历的同学、朋友,所表现出来的好思想、好品德、好作风,孩子比较熟悉,更为接近,容易理解、接受,更能激起赶超的上进心,具有直接的教育作用。但是,家长朋友要切记,不能专拣同学、朋友的优点、长处去和自己孩子身上的缺点、短处比,更不能借机去讽刺、挖苦孩子,以发泄对孩子的不满,不然,会事与愿违,使孩子更加反感。对孩子的表扬奖励也应适度,最好是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因为一味地给予物质奖赏,会促使孩子只贪图物质上的满足和享受,不利于激励孩子在思想、行为上的进步。在家庭教育中,有的父母,平时似乎没怎么费口舌、花气力去管教孩子,子女却是品学兼优。而有的父母,每时每刻都在严加管教子女,为子女的做人成才没少操心、费力,可子女身上却老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是为什么呢?这关键在教育子女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家长是否懂得、运用教育的艺术。所谓教育艺术,就是从实际情况出发,恰当地选择、创造性地灵活运用教育方式方法,去解决子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家长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孩子,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但它也不是什么“绝招”,不是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不是说只要家长做好了,就可以万事大吉了。“懒人是勤人给惯出来的”,这个道理大家应该都懂吧。只有身教跟言教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多数家长对孩子要求很严格,有缺点、错误,从不放过,发现了就及时批评教育。这种不姑息、不放任自流的态度是对的,也体现了家长对孩子深切的爱。但是,只是抓缺点、错误,一味地批评,教育效果并不一定很好。因为这样做,不符合孩子的心理特征。清朝思想家、教育家颜元说过:“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是说,数落孩子十个过错,其作用不如表扬、奖励孩子一个长处。有一个孩子很贪玩,每天放学后像出笼的小鸟,尽兴地玩耍,直到玩得满头大汗,才去做作业,作业极为马虎,错误连篇。妈妈为此很生气,几乎天天批评、数落他,可孩子总也改不了贪玩的毛病。恰好舅妈从外地来,她是个教师。舅妈看这孩子和小朋友玩得很好,趁他回家喝水的工夫,边替他擦汗边对他说:“你跟小伙伴们相处得不错,知道让着别人,大家也都听你的。你能不能先和小伙伴们一起做完作业再玩?做完作业再玩,不是玩得更开心吗?你跟他们说说,看他们听你的话不?”那孩子很懂事地点点头说:“好”一招呼,几个小朋友全来他家写作业。从此,这孩子便按舅妈的主意做了,而且坚持得很好。这种教育方式,就是发现并抓住孩子的长处、优点,给予肯定,使之受到激励,然后加以引导。这就体现了以表扬、奖励为主的教育效果。在某些表现不太好的孩子身上,积极因素往往表现不太明显,甚至是潜意识的,很难发现。要做到“奖子一长”,家长必须克制自己无益的感情冲动,保持冷静的头脑,要知道,每个孩子身上都有其闪光点。家庭教育中,能否抓住教育的最好时机对孩子进行教育,我认为也是教育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我的许多家长朋友常常对我诉说他们教育孩子时遇到的苦恼,我总结出他们失败的原因往往就在于没有抓住教育的好时机。该教育孩子的时候没有对孩子进行教育,说什么“一会儿再收拾你”,不该教育孩子的时候,却对孩子喋喋不休,没完没了地训诫孩子,使孩子对家长的说教非常反感,效果当然不会好。要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家长应针对孩子的实际思想情况,结合子女的实践活动,进行有关内容的教育。比如,孩子穿一件新衣服,及时教育孩子注意讲究卫生,爱护衣物;得到别人帮助照顾时,及时进行互帮互助的教育;在来客或出门做客前,进行礼貌教育;在孩子考试取得好成绩或成绩不理想时,教育孩子不骄不躁,或不气馁,继续努力,等等。这样不失时机地进行教育,要比事过境迁以后再毫无针对性地进行空洞说教,效果要好得多。“狼来了”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其实这就是“寓教于喻”的教育艺术的运用。采用这种教育方式方法,往往会受到预想不到的效果。古时“孟母断织”的故事,也是“寓教于喻”教育艺术运用的典故。孟子小时侯,很不喜欢读书,总是贪玩。一天,还没到放学的时候,他就回家来了。孟母正在织布,问他为什么这么早就回家来了。孟子说:“我觉得念书没什么意思。”孟母很生气,但觉得只是严厉训斥,并不能解决问题。她当即用剪刀把正在织的布剪断。孟子对母亲这一举动感到不解,问道:“母亲,好好的布,您怎么给剪断了?”孟母对儿子说:“你读书学习,就跟我织布一样。织布是累丝成寸,累寸成尺,累尺成丈,累丈成匹,这样才能成为有用之物。你读书学习,也只有下累年累月之功,不分昼夜,不断积累学问,才能成为有用之才。而你却懒学厌倦,中途逃学,前功尽弃,一事无成。我剪断织的布,就像你中途弃学一样,什么有用的物件也成不了。”孟子从母亲的比喻中领悟到了深刻的道理,深受教育,再也不逃学了。从此以后,他发奋笃志,朝夕勤学,终于成为著名的儒家学者。除此以外,还有许多的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如“以情动情,感化作用法“,“转移注意力,冷处理法”,“暗示提醒法”等等。所有方法的运用,都应针对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而加以采用,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因为,家庭教育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教育子女不同于用机器加工零件。加工机器零件,只要选好了原料,知道零件的规格,按照操作规程,一开机器,符合规格的零件就出来了。每个孩子有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每个家庭有每个家庭的具体情况,只有选择对了适合自己孩子发展的教育形式,才有可能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教育者必先受教育”,这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在科学文化高度发达的今天,开放的社会对于家庭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家长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及文化素养,掌握更多的教育子女的方法,才能教育并培养好自己的孩子,使之适应并立足于开放了的社会。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zaojiao/543098.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