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想品德中考命题命题原则命题技巧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中考复习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作为初中生“培养人格的工具”、初中德育的主阵地,目前我国思想品德课程在各地区基本都被列入了中考科目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关于学业评价的指导意见,思品学业评价方式包括纸笔测试、面试和形成性测试。但是,由于受多种因素制约,目前思品学业评价手段主要停留在纸笔测试方式上。本文针对思品纸笔测试命题,从命题原则和技巧角度对思品中考命题作阐述如下:

  一份试卷至少受下面的因素制约: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的性质;考试科学研究达到的高度;内在联系把握达到的水平;命题者素养;对考生的依靠性;试卷呈现方式;答卷方式;评卷方式等。据此,笔者认为思品命题必须兼顾以下几点:1、把准新课程改革与考试改革方向的脉搏;2、了解学业考试的性质,明确学科考试导向;3、切合考试大纲的要求;4、遵循命题原则,讲求命题技巧。

  一、把准新课程改革与考试改革方向的脉搏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指出: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强调在把握知识的过程中,注重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从课程改革方向来看,思品考试改革,很重要的就是强调初中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广泛联系。纵观近几年思品中考命题,不难看出其改革的方向:很强调从不同角度联系现实生活,联系社会生活,联系经济生活,更加注重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强调学生灵活地把握和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希望在这个过程中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了解学业考试的性质,明确学科考试导向

  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学生在学科学习目标方面所达到的水平。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学业考试的命题应根据学科课程标准,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把握情况,非凡是在具体情景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杜绝设置偏题、怪题。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全国中考试卷评价组专<?xml:namespaceprefix=st1ns=“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家李亦菲博士对思品学科学业测试的导向阐述概括如下:一是要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考查,材料应短小、通俗、新奇;二是开放性试题的设计要让学生有充分的发挥余地;三是强调阅读量和书写量,卷面阅读量在4000字左右,书写量在1500字左右;四是考试方式上强调开卷和半开卷结合,闭卷集中考查知识点,开卷考察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做法;五是作为社会学科要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熟悉和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要适当控制客观题的比例。

  三、切合考试大纲的要求

  考试大纲是中考命题的方向、依据和说明。中考实践中,本文的第一、二两方面观点和要求在各地的思品中考考试大纲中均有一定的体现。以我省淮安市近年的《思品中考说明》为例,在能力要求方面表述如下:根据选拔性考试,尤其是开卷考试的特点要求,党的十七大精神及教育部颁发的对初中学生的能力要求,思想品德学科在考查有关知识的同时,着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熟悉、分析社会生产、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生应能:1、再认或再现初中《思想品德》七年级上、下册,八年级上、下册和九年级全一册中的有关基本知识。2、理解所学知识的内涵和有关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重大方针政策的内容及其意义。3、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初中生所能分析的实际问题。4、运用所学习知识提出新观点、解决新问题,具有质疑、创新等能力。5、恰当使用所学的政治术语并条理清楚地表述。因而,一份高质量的命题,切合考试大纲的要求是必不可少的标准和要求。

  四、遵循命题原则,讲求命题技巧

  结合课程与考试改革方向、学业测试性质特征以及考纲要求对命题原则和命题技巧阐述如下:

  一)命题应当遵循的原则

  1、效度原则试题能成为测量对象真正的问题;有利于测量对象进行自我测量;选用的题型使用得当,发挥了该题型的功能;试题陈述无科学性错误;开放性试题的评分标准合理,体现开放性试题本意;知识点源于课程标准,抓住课程标准中的实质性内容,而不拘泥于教材;不偏;不旧;涉及的问题具有同质性。

  2、信度原则陈述试题的语言简明、易懂、无歧义;对测量对象轻易疏忽的地方,有提示语,最常见的方式是“友情提醒”或者加注重点符号;非开放性试题的评分标准合理,评分标准预见性好。

  3、区分度原则根据学业水平测试的性质要求,试题应具有适当的区分度,且试题的区分度较稳定。最理想的区分度在考生成绩统计上应当呈现出纺锤状分布:既有拔尖的??适合于重点中学的生源选拔,又有中等成绩??适合于正常升学和略超毕业水平线,同时还有部分仅达毕业水平线

  4、人文性原则命题在大量采用人性化和激励性语言,体现人文关怀,彰显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同时,能关注不同层次考生、兼顾城乡,并且要严格控制阅读量,适度缩短试卷长度,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的空间、时间。

  5、基础性原则试题难易度比例的易、中、难应控制在6:2:2范围内,侧重于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难易度应从当地考生生理、心理、知识和能力的实际水平出发,选用图表、图片和漫画等多种考生喜闻乐见的形式陈述题目;不是繁题;不是难题;不超出教学大纲的要求。

  6、教育性原则体现素质教育的理念,有利于推进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爱好;具有时代性,体现时代特性;贴近生活,引导考生关注社会;注重叙述题目语言的价值取向,等等。

  二)命题的技巧

  1、讲究命题的梯度,体现命题的渐进性

  1)、题型编制以淮安市2007?2008思品中考命题为例,该市命题共有四类题型,按照选择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实践探究题的顺序编制,并且每类题型中具体题目也同时遵循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原则,体现了命题的渐进性。

  2)、考试内容与考法编制仍以淮安市2007?2008思品中考命题为例,该市命题从题型到各类题型中具体题目的编制均遵循了由知识层面考法到方法层面考法再到思想层面考法的命题原则,科学合理,体现了命题的渐进性。如2008淮安市思品中考试卷第三题“材料分析”,它以2008北京奥运为背景给出了两则材料,材料一以奥运火炬接力主题和火炬登顶珠峰为主要内容;材料二以“世界给中国十七天,中国给世界五千年”的庄重承诺为主要内容。本题共设置了三个问题:1、圣火接力以“和谐之旅”为主题说明了什么?圣火登峰让世界屋脊见证了中华民族什么精神?2、圣火登峰彰显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材料二中是如何体现这一重大理念的?3、“世界给中国十七天,中国给世界五千年”,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第一问是典型的知识层面的考法,目的在于考查对“和谐世界或者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以及“民族精神”内容的“知”与“不知”;第二问是典型的方法层面的考法,重在突出方法及适用的典型问题情景,以考查学生对“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理念与材料信息对号入座的“会用”与“不会用”;第三问是典型的思想层面的考法,重在考查会运用思品学科的思想思考问题,以考查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了试卷的结构效度,其目的在于考查“会思考”与“不会思考”,对学生融合或整合知识与方法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第三问的开放性很强,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的全球化趋势”、“文化交流、文化认同、民族责任感”、“对外开放的国策、中国融入世界、世界走进中国的现实”、“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和综合国力增强”等知识的整合。

  2、讲究选材的新、精、活

  综观近年来的思品中考命题,无论是选择题还是简答题、材料分析题、实践探究题,开门见山直接针对知识点提问的考法已几乎不再使用,一般都是给出材料,根据材料设置问题。因此,命题的背景材料的选取尤为重要。背景材料的选择应讲究新、精、活。

  所谓的“新”,即命题要有强烈的时代性,反映时政热点,选材新奇,与时俱进。命题者要能善于运用敏锐的政治眼光,捕捉反映当前国内外形势发展的热点信息,并能将其与教材知识点巧妙结合,使思想品德凸现知识化趋势。以淮安市2008中考思品命题为例,其选择题第1题、第6题选取了十七大信息,第2题选取了“嫦娥一号”信息,第8题和第12题选取了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信息作为背景材料;其材料分析题针对“奥运年”选取了北京奥运信息并与“和谐世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以及“民族精神”、“经济、政治、文化的全球化趋势”、“文化交流、文化认同、民族责任感”、“对外开放的国策、中国融入世界、世界走进中国的现实”、“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和综合国力增强”等知识点巧妙结合,突出了一个“新”字。同时,材料的“新”还体现在材料的时效性上,比如2009年的中考命题,假如拟选取“载人航天”方面的材料,那只会选“神七”而不会选“神六”;假如拟选取国家重要的会议,只能选“十七届三中全会”而不会选“十七大”。

  所谓的“精”,即选取材料的有效性、科学性,首先在语言表述上叙述材料的语言要流畅、准确、直截了当,不玩文字游戏和绕口令,符合考生年龄的阅读特点,字数要符合阅读量要求;同时材料立意和观点要严谨、科学,无科学性错误,比如考查“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知识点时,就不能选取“刘文学为保护集体财产与地主搏斗献身”的材料,因为事件本身就违反了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时要以保护自己生命为第一原则的要义,不符合敢于斗争,更要善于斗争的要求。

  所谓的“活”,即材料要能以小见大,信息量丰富,注重创设问题情景,或文字、或表格、或图式、或漫画,简而言之,要突破过去单一的“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等直接设问模式,实现“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的转变,突出考查学生的归纳综合、分析运用和创新等能力,呈现较大的灵活性。

  当然在选材的同时,问题设置的指向性、层次性也相当重要。

  3、重视活动探究,体现开放性,关注实践性

  教育部早在2000年就对政治中考提出“应设计一些开放性试题”的要求。因而,近年各地中考试题都广泛地采用了开放性试题。它的特点是命题材料多层次、设问窗口多方位,要求考生的思维和答题多角度,而阅卷评分则“采意不采点”,这是一种鼓励答案多元化而不唯一的试题。而开放性试题的最常见形式之一就是“实践与探究题”。实践与探究类题是以考生活动为内容创设情境,考查考生参与活动能力,以及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探究、应用、创新能力情况的一类试题。这类题一般是以压轴题的形式出现。如淮安市2008思品中考最后一题“实践与探究题”,以“淮安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为背景材料,针对我国严重的环境、资源形势,以社会调查活动为内容提出了三个要求:1、谈本次活动的意义。2、实地调查的方法。3、针对“水污染”现象,按照范例完成倡议书。本命题第一问的评分标准要求答案必须针对材料内容进行组织;第二问着力考查学生审题能力,突破平时就“社会调查方法”设问的桎梏,创造性地提出调查方法中“实地调查”法的具体方法,评分标准要求从“看、闻、访、取”几个角度组织答案,极富创新性;第三问虽然答案的开放性很强,但是给定了“水污染”的范围,给出了“针对……现象,建议市政府……”的范例,使得答案“形散而形不散”,便于评分的公平公正。

  以上观点乃笔者一孔之见,如有不当,敬请同仁批评指正。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zhongkao/307510.html

相关阅读:好习惯决定中考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