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学期复习知识框架(岳麓版)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八年级 来源: 高中学习网
八年级历史下学期复习知识框架(岳麓版)
 过渡时期(1949——1956)
一.共和国成立的准备工作(召开第一届中国政治协商会议): 
1. 内容:①通过《中国人民政府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共同纲领)
②选取中央人民政府
③确定国都、国旗、国歌和纪年方法。
④修建人民英雄纪念碑
2. 时间:1949年9月。
3. 地点:北平
二.开国大典
1. 时间: 1949年10月1日下午
2. 程序:宣告→升国旗→奏国歌→鸣礼炮→宣布
3. 历史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的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斗争。
三. x藏和平解放
1. 时间:1951年9月
2. 历史意义: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四. 抗美援朝
1. 原因:①美国 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背景) 
②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请求
2. 起止时间:1950——1953年10月
3. 历史意义:①沉重打击美帝国嚣张气焰。
②大大提高中国国际威望。
③保卫了中朝两国安全。    
④为中国经济建设创建了和平环境。
 五.  土地改革
1. 原因(背景)这种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 内容: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3. 实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敌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
4. 结果:到1952年,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5. 历史意义: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六.  “一五计划”
1. 原因:工业落后
2. 时间:1953年——1957年
3. 基本任务:①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②相应的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③相应的培养人才
4. 成就:从此,改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七.  宪法的颁布
1. 时间:1954年9月
2. 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 历史意义:这是我国第一部社 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八.   三大改造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
改造前 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农民个体所有 民族资本家个人所有
改造后 集体所有 集体所有      国有经济
改造方式 合作化(社) 公私合营,赎买政策
意义 实现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义务 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十年探索(1957——1966)
一. 良好的开端与失误
1. 良好开端——中共八大:
①时间:1956年
②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
③意义: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2. 失误:①社会主义中路线的提出。  ②“大跃进”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二. 建设成就及模范人物:
1. 成就:主要工业产品
2. 模范人物:王进喜(大庆石油工人)、邓稼先(两弹元勋)、焦裕禄(县委书记)
三. 文化革命:
1. 原因: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错误的认为,党中央出现了修真主义,党和国家面临着资产                                                                                                               主义复辟的危险,他希望通过“文化大革命”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2. 事件经过:①开始:1966年,中央接连发出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成立“中央                                  文革小组”②党的历史上最大的一起冤案:国家主席刘少奇被开除出党。③抗争:1967年2月,老一辈革命家的斗争。④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九一三事件(1971年)。⑤结束:1976年,粉碎                       江青反革命集团,“文革”结束。
3. “四五运动”为后来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奠定了群众基础。
 建设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1. 时间:1978年
2. 地点:北京
3. 背景:①人们要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②中共中央主要领导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 
          ③关于真理的标准问题“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大讨论,解放了人们思想。                                                                                             
4. 内容:①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③组织上:会议实际上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5. 历史意义: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是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6.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①根本目的:纠正“文化大革命”以来“左”的错误,完整、准确的理解毛
              泽东思想②意义:通过讨论,人们认识到“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是一场深刻的思想 解放运动,为党 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也为开放的局面做了思想准备。
二.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1. 平反冤案。
2. 颁布了一系列法律(基本上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设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3. 意义:反映我国法律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广大人民群众法制观念不断提高,依法办事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我国逐渐向依法治国的道路迈进。
三. 改革开放
1. 对内政策:
1>农村改革:①目的: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②实施: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
             ③作用:农业生产得到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
 2>城市国有企业改革:①以公有制为主体种所有制的经济共同发展。
                     ②政企分开,,行经营责任制。
                     ③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2. 对外开放:①目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 。
              ②内容:吸引外商,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管理经验。
              ③对外开放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 ——内地
四. 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
1. 建设有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形成:①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提出改革开放。
         ②该给开放后: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 级自由化。
         ③中共十二大(1982年):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设的社会主义。
          ④中共十三大(1987年):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2)确立:①1992年南方讲话:指出“发展才是硬道理”
          ②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③1997年中共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2. 邓小平 的贡献: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前,邓小平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②在十三中全会上,邓小平
                 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③实行改革开放后,他提出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
项基本原则。④在十二大上(1982年),他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设的社会主义的重要观点。⑤在十三大上(1987年)他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⑥十三大根据他的设想,作出了社会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一. 民族团结:
1)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
   ①我国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②民族格局:以汉族为主体,各民族大杂居、小聚集
            ③民族关系: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相互依存、不可 分离。                                                                                
            ④民族区域资质的含义: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分别设立民族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行使在自治区域内,使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利。
          2)各民族共同发展:
             ①党的民族发展政策:各民族共同发展。
             ②西部大开发战略:带动了西部少数民族的发展。
     二.  祖国统一:
          1)一国两制:
            ①背景:实现诸 国同意,是整个中华民族强烈愿望;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的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②重大意义:为实现祖国统一指明了前景,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
            ③历史意义:A有利于实现祖国统一。B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C有利于港澳台地区稳定、繁荣发展。D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依据。
          2)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由来:
            ①香港问题:a.1840年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b.1860年通过《北京条约》割占九龙司地方 一区;c.1898年通过《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新界99年。香港遭受英国的殖民统治,至今已有一百余年的历史。
            ②澳门问题:a.1553年,葡萄牙人借口暴晒水浸货物,强行进入澳门。b.1557年,葡萄牙殖民者通过贿赂明朝官员,取得在澳门的定居权。c.19世纪五六十年代,葡萄牙人先后通过不平等条约侵占了
            ③台湾问题——三次分离两次回归:a.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b.16 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在台湾设“承天府”;1684年,清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c.1895年日本割占台湾d.1945年日本投降,台湾回到祖国怀抱e.1949年国名党内战失败,蒋介石集团退守台湾,造成至今两岸分离。
          2)香港澳门的回归:
                              ①中英、中葡两国政府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和国政府将分别于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3)重要 意义:洗雪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chuer/1140670.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