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的分布和发展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八年级 来源: 高中学习网
第三节 工业的分布和发展
[预习目标]
1、认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观察我国工业的空间分布特点。总结工业基地分布应具备的条件,分析工业基地发展优势。
3、了解高新技术的内涵和特点、分析高新技术分布特点及高新技术园区发展优势。
4、搜集、整理资料,检索有用信息制作演示文稿。
[预习内容]
一、工业与我们
1、读图4.23,什么是工业?答:工业生产主要是从 取得物质资源,以及对原材料进行 、 的过程。
2、工业的重要作用是什么?工业是 的主导 ,是国家 的主要来源,也是国家 自主、 独立、 现代化 的根本保证。
3、P119活动2,工业部门可分为哪两大类?
其中,以提供 为主的工业部门叫重工业,如 工业、 工业等;以提供 为主的工业部门叫轻工业,如 工业 、 工业等 。
二、工业的空间分布
1、读图4.25,我国工业的分布大势:
(1)沿交通线分布: 、 、 等铁路沿线,形成很多全国意义的工业基地;
(2)沿河分布: 流域是 开发的重要工业带;
(3)沿江分布: 沿线形成以 、 、 、 等城市为中心的沿江经济发达地带;
(4)沿海分布:沿海地区集中了 、 、 、 地区,及 经济特区 和 沿海开放城市 等工业最发达的 区。
2、我国的四大工业基地及特点:
四大工业基地工业中心特点发展条件
辽中南地区

京津唐地区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沪宁杭(长江三角洲地区)


珠江三角洲地区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靠近港澳、东南亚等地区,优越的地理位置为吸引外资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1、我国最早的高新技术开发试验区为:
2、高新技术产业是以“ ”和“ ”为龙头的产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很高。其特点为:(1)从业人员中, 人员所占的比重大;(2)销售收入中,用于 与 的费用比例大;(3)产品更新换代 。
3、分布: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多依附于 ,呈现出 、 的分布特点。
3、不同位置开发重点不同:(1) 地区侧重科技园区型;
(2)沿边地区:发展以 型的产业;(3)内地:多发展与 有密切关系的产业
[课堂检测] 一、选择题:
1.冶炼钢铁的工业生产过程属于( )
A.从自然界获取能源的过程 B.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源的过程
C.对原材料进行加工的过程 D.对原材料进行再加工的过程
2.下列工业属于轻工业的是( )
A.纺织工业  B.煤炭工业 C.化学工业  D.钢铁工业
3.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是( )
A.农业 B.工业 C.交通运输业 D.工业和旅游业
4.与印刷厂没有联系的工业生产过程是( )
A.伐木 B.造纸 C.运输 D.发电
5.我国具有全国意义的工业基地多分布在( )
A.京九、京广铁路沿线 B.兰新、京沪铁路沿线
C.宝成、浙赣铁路沿线 D.京沪、哈大铁路沿线
6.下列地区位于我国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的是( )
A.辽中南 B.长江沿线 C.黄河流域 D.陇海铁路沿线
7.下列城市属于长江沿江经济发达地带的中心城市是( )
A.上海、济南 B.南京、武汉 C.重庆、成都 D.南昌、杭州
8.下列工业基地按纬度从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A.辽中南、沪宁杭、京津唐、珠江三角洲
B.珠江三角洲、沪宁杭、京津唐、辽中南
C.辽中南、京津唐、沪宁杭、珠江三角洲
D.京津唐、辽中南、沪宁杭、珠江三角洲
9.有关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呈现大集中、小分散的分布 B.多依附于大城市
C.多依附于大中城市 D.具有相似的开发重点
10.位于沪宁杭工业基地的城市是( )
A.上海、福州 B.南京、青岛  C.杭州、南昌 D.苏州、常州
二、非选择题:
1、读“我国某工业基地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某工业基简图
(1).此图所示是我国的__________工业基地。
(2).写出图中数字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①_________市;③_______市;④______市;⑤________矿;⑥__________海;⑦__________海。
(3).①城市有著名的__________工业;③城市有著名的__________工业;④城市有著名的__________工业和__________工业。
(4).本区工业发展的主要有利条件有:
2、读我国某工业基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是我国的________工业基地,该工业基地是我国最著名的________(重、轻、综合性)工业基地
(2)填出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①城市:_______;②城市:________;③城市:_______;④河流:_______;
⑤海洋:______;⑥铁路:______。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chuer/68379.html

相关阅读:八年级地理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学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