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练习题(附答案)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九年级 来源: 高中学习网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绪言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培优训练题】
1.下列物质的哪些用途与它的物理性质有关:①氮气作灯泡的保护气;②用铝做炊具;③用氧气作助燃剂;④用碳作燃料;⑤用大理石铺地面。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⑤ C.②⑤ D.②④⑤
2.(全国竞赛题改编)乙醇汽油的使用可以缓解石油危机。从甜菜或甘蔗中提取的蔗糖可以通过发酵产生乙醇。下列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甜菜的生长 B.蔗糖的发酵 C.乙醇的蒸馏 D.乙醇的燃烧
3.(厦门中考题改编)下列科技成果不属于化学成就的是( )
A.色列科学家丹尼尔•谢赫曼发现抗氧化性强的准晶体
B.科学家用单个分子制成了“纳米车”,它能在人工操纵下运输药物分子到病源处释放以杀死癌细胞
C.厦门纳润公司用高分子材料生产的“隐形手套”,可保护人手不被浓硫酸腐蚀
D.美国科学家约翰等发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黑体形式”,获得诺贝尔奖
【情景创新题】
4.(原创题)2012年7月22日凌晨4点左右,京珠高速从北向南948公里处,河南信阳明港附近一辆35座大客车发生燃烧导致41人遇难。据现场救援人员介绍,起火车辆燃烧速度非常快,估计车上携带有易燃易爆物品,但是不排除因夏季高温,客车长期行驶导致客车燃料自燃。请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有关火灾现场相关描述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火场周围弥漫着刺鼻的气味
B.客车内物品燃烧放出热量将玻璃熔化
C.救助人员迅速向火区喷水,发现有大量白气产生
D.部分乘客头发和衣物被烧焦
(2)下列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用煤生产化肥和农药 B.用石油炼制汽油
C.用食盐制取氯气 D.用铁矿石炼铁
(3)汽车所用的燃料是汽油,请用“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现象”。
①汽油是一种无色、液体,易挥发 ;②汽油中主要含有碳、氢元素,能在空气中燃烧 ;③点燃汽油,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过一会儿,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④实验表明,汽油燃烧后产生了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
(4)试设计不同的方案,区别水与汽油,简述操作方法和判别依据。
方法一: ;方法二: 。
(5)化学科学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请你结合题给材料举例说明 。
参考答案
1.C 解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的性质,如用铝做炊具说明金属铝具有良好的导热性;用大理石铺地面说明大理石硬度大,耐磨。
2.C 解析:甜菜生长需要经过植物光合作用发生了化学变化;蔗糖发酵是蔗糖与氧气发生了缓慢的化学反应;乙醇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3.D 解析:A项中涉及的“抗氧化性”,B项中涉及的“分子”,C项中涉及的“高分子材料”等都是与化学相关的专业术语,故A、B、C项中的科技成果都属于化学成就;而D项属于物理成就。
4.(1)D (2)B (3)①物理性质 ②化学性质 ③化学现象 ④化学变化
(4)方案一:闻气味的方法。有气味的是汽油,没有气味的是水
方案二:点燃法。能燃烧的是汽油,不能燃烧的是水(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5)汽油这种化学产品易燃烧放出热量,常用于车用燃料,促进了交通事业发展,但如果存放或使用不当极易引发火灾或爆炸
解析:问题(1)化学变化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衣物、头发燃烧产生了新物质。问题(2)石油是由汽油、煤油、柴油等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根据它们沸点不同,采用加热分馏方法将它们分离,这一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问题(3)描述物质性质时,常出现“可以” “易” “能”等判断词或直接用“具有××性”的形式;物质的变化是一个过程,是动态的,反映了物质的性质,是其性质的表现形式。题中叙述的颜色状态、挥发性等都属于物理性质;产生了二氧化碳和水是化学变化;烧杯内壁出现水珠是化学现象。问题(4)根据生活经验和物质的性质进行区分,从物理性质角度抓住两者气味或密度不同来鉴别;从化学性质角度抓住汽油易燃烧而水不具有可燃性鉴别。问题(5)答案不唯一,我们可以抓住易燃易爆物品——汽油为例,从化学物质利与弊两方面思考作答。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培优训练题】
1.(泰安初赛题)某些金属工艺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同学们认为它可能和铁一样,有磁性。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就“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假设 B.实验 C.观察 D.得出结论
2.(全国复赛题)199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科恩(美)和波普尔(英),以表彰他们在理论化学领域作出的巨大贡献。他们的工作使实验和理论能够共同协力探讨分子体系的性质,引起整个化学领域正在经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化学不再是纯实验 B.化学不再需要实验
C.化学不做实验,就什么也不知道 D.未来化学的方向还是经验化
3.(海南考题改编)小明和他的伙伴们对科学探究有着浓厚的兴趣,下面是他们的一项探究。
研究课题:啤酒瓶打开后逸出气体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实验准备:用集气瓶收集3~4瓶从刚打开的啤酒瓶中逸出的气体。
实验步骤:
(1)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入集气瓶中,发现木条并未复燃,则说明该气体主要成分不是气体_________。
(2)向另一瓶气体中倒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后发现石灰水变浑浊,则可证明该气体中一定含有大量的气体______________。
【情景创新题】
4.(原创题)化学兴趣小组小军同学点燃一支蜡烛,然后用烧杯罩住,过一会儿蜡烛会熄灭。这是为什么呢?小军同学又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 蜡烛燃烧时间的长短与蜡烛的长度有关系吗?
[建立假设] 假设蜡烛燃烧的时间与蜡烛的长度成正比。
[收集证据] 点燃两支长度不同的蜡烛,将两只同样大小的大烧杯分别倒扣在燃烧的蜡烛上,用秒表计时,重复实验四次,分别记录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次数蜡烛燃烧的时间
长蜡烛短蜡烛
第一次23.18 s26.06 s
第二次23.19 s24.94 s
第三次20.02 s21.45 s
第四次15.16 s19.10 s
[获得结论]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在同样大小的倒扣的烧杯中,较长的蜡烛燃烧时间较短,得出结论: 。
[交流评价] 为什么蜡烛燃烧的时间与蜡烛的长度不成正比呢? 。


参考答案
1.B 解析:“拿磁铁来吸一下”是学生提出的具体实验设计,因此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实验。
2.A 解析:A项的意思是化学不单是实验学科,还要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与题干相符,而B、C、D选项的说法都带有片面性。
3.(1)氧气 (2)二氧化碳
解析:根据题给信息,为了解逸出的气体的主要成分,分别借助了带火星的木条、澄清的石灰水来进行检验。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根据实验现象很容易得出结论。
4.[获得结论] 蜡烛燃烧时间与蜡烛长度不成正比
[交流评价] 可能是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温度较高,密度较小,不易沉降到烧杯底部,反而聚集到烧杯的上部致使长蜡烛先熄灭
解析:由表中提供的数据不难得出蜡烛燃烧的时间与蜡烛长度不成正比;原因可能是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温度较高,密度较小,不易沉降到烧杯底部,反而聚集到烧杯的上部致使长蜡烛先熄灭。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培优训练题】
1.(广东初赛题)下图所示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称量NaOH B.CO2性质检验 C.添加酒精 D.制取CO2并验满
2.(佛山初赛)下列实验数据合理的是( )
①用托盘天平称取15.6 g氧化铜粉末 ②用100 L量筒量取5.26 L的稀硫酸
③用普通温度计测得某液体的温度为25.62 ℃ ④用10 L量筒量取某溶液6.6 L
A.①④ B.②③④ C.④⑤ D.①⑤
3.(天津初赛题)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化学实验室里,我们常常要进行药品取用、物质加热、仪器洗涤等基本操作,其中往往涉及用量问题。下列关于用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不超过容积的13
B.洗涤实验用过的试管时,每次注入12 试管水,振荡后倒掉
C.取用液体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液体一般取1~2 L
D.使用酒精灯时,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12
【情景创新题】
4.(原创题)(1)请结合所学化学知识指出图中的错误操作引起的后果:

A:倾倒稀盐酸 ;B:点燃酒精灯 ;
C:给蓝矾晶体加热 ;D:加入纯碱粉末 。
(2)2011年3月31日,家住灵宝市的王先生带儿子到灵宝市第一人民医院看病,不想取药的时候工作人员竟然弄错了药品,把“头孢曲松钠”取成了 “头孢唑林钠”, 导致患儿死亡。此为鉴,我们在做化学实验时,应注意什么?否则可能会造成什么后果?


参考答案
1.A 解析: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称量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应该放在玻璃器皿内,称量时砝码放在右盘,药品放在左盘。
2.A 解析: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的质量,一般能准确到0.1 g,因此能用托盘天平称取15.6g氧化铜粉末;5.26 L的稀硫酸不能用100 L的量筒量取,只能用10 L的量筒,且读数只能读到小数点后面一位;普通温度计的读数不能到小数点后面两位;6.6 L的溶液用10L的量筒量取。
3.D 解析:药品取用应严格按照规定量取用,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去最少量,液体一般取1~2 L;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23。
4.(1)A:桌面被腐蚀,试剂被污染
B:酒精洒到桌面上燃烧起来
C:由于试管碰到的灯芯,可能引起试管炸裂
D:药品沾到试管壁上
(2) 实验时要认真核对药品标签,以免取错药品;实验时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实验。可能造成的后果:实验失败,发生事故。
解析:解题的关键是熟悉常见基本操作要领,知道错误操作导致不良后果,认识正确操作的重要性,同时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综合训练
【培优训练题】
1.(2012黑龙江龙东中考题改编)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著名诗句中只含有物理变化的是(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身若等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2.(2011全国竞赛题改编)联合国决定2011年为“国际化学年”,以纪念化学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对人类文明的贡献为宗旨。下列提法不符合其宗旨的是( )
A.化学是一门创造新物质的科学,是自然科学中创造新物质最多的科学领域
B.化学已成为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
C.让公众更多地了解化学为满足社会需求所作出的贡献,鼓励人们尤其是青少年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创造未来化学的热情
D.化学的发展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3.(江苏初赛题改编)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①用托盘天平称取5.6 g CuO粉末
②用10 L的量筒取8.25 L水
③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时将玻璃管直接插入胶皮管中
④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⑤用胶头滴管向试管内滴加2 L液体
A.①③⑤ B.①④
C.①②④ D.③⑤
4.(2012盐城中考题改编)生活中处处有化学。铁锅是厨房中常用的炊具 ,请用所学的化学知识。
(1)铁锅做炊具主要是利用铁的 性,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 性质。
(2)下列对铁的性质和变化的描述:
a.铁锅加热到1535 ℃变成铁水 b.铁在潮湿空气里生成铁锈
c.铁能与稀盐酸反应 d.铁能导电
①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填字母,下同)。
②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5.(江西初赛题)美国科学家卡尔•克里斯特领导的研究小组成功地制取出盐粒大小的氮5。在制取氮5的实验中,它曾发生了爆炸,摧毁了实验室的部分设备。因此,科学家们认为,氮5与氮气不同,化学性质极不稳定,如果能让这种物质保持稳定;则它可能会成为火箭和导弹后级的理想燃料。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氮气和氮5的异同点:
氮气氮5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2)请你想象一下氮5在应用领域有哪些用途?(至少写两条)

【情景创新题】
6.据新华网报道,我国是电池生产和使用大国,每年电池的产量和消费量达140亿只以上,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一。我国目前对废电池的环境管理基本上处于空白,每年报废的上百亿只废电池大部分随意丢弃,对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构成了潜在的威胁。请你就“防止废电池对环境的危害”问题提出一个课题研究的初步设想。
(1)如下图所示干电池剖面图,请你推测锌筒、铜帽、碳棒等都具有 性质。
(2)你主要想解决什么具体问题?
(3)简要说明你如何进行这项课题研究。

参考答案
1.C 解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中“烧”涉及燃烧;“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身若等闲”中“烈火焚”也涉及燃烧;“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中的“爆竹声”涉及爆炸。燃烧、爆炸都属于化学变化,只有C项中的“铁杵磨成针”只是铁杵的形状、大小发生了变化,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2.D 解析:化学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同时化学也为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作出了重要贡献。
3.B 解析:量筒的精确度是0.1 L;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时先要将插入胶皮管一端的玻璃管用水润湿;胶头滴管不能量取定量液体。
4.(1)导热 物理 (2)①a ②c
解析: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铁锈属于化学变化,它是铁与氧气、水反应生成新物质铁锈这一变化的过程。性质是物质必须通过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它强调的是物质本身所固有的属性,是变化的内因,如铁能导电属于铁的物理性质,它是金属铁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所表现出固有的属性。
5.(1)
氮气氮5
物理性质气体固体
化学性质稳定极不稳定

(2)作燃料、制炸药等
解析:根据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描述的范围,结合试题所提供的新信息,判断出相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准确找出二者性质的不同点。
6.(1)导电
(2)废电池产生污染的原因,或电池的结构及组成,或我国废电池处理的现状,或社区废电池回收的情况调查,或废电池的回收和利用等合理答案
(3)实验方案、调查方案、访谈计划等合理答案。
解析:(1)联系生活实际推知金属、碳棒都具有良好的导电性;(2)解题时要注意提出与主题相关的要解决的问题或课题;(3)解题时要结合课题制定相关的研究方案。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chusan/129388.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