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教案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七年级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设计思路】
中国古代史以中华文明为基本内容,而青铜文明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文明成果之一。本课以司母戊鼎等为例,介绍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展现了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辅助,展示声音、图片、影像和文字资料,丰富教学资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圆满完成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在上课过程中积极动脑、动手参与自学、讨论、练测等学习活动中,并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让学生“学会”,还要让学生“会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屏幕欣赏联合国“世纪宝鼎”图
在联合国成立50周年前夕,收到了中国人民赠送的珍贵的礼物--世纪宝鼎。这个大型青铜器,安放在联合国大厦北花园绿色的草坪上,鼎座高0.5米,象征联合国成立50周年;鼎身高2.1米,象征21世纪,底座上饰56条龙,象征华夏的56个民族都是龙的传人。整个宝鼎造型古朴、工艺精湛,堪称宏伟杰作。你知道吗?它的制作是以商周时期的大鼎为范本设计制造的。让我们共同走进灿烂的青铜文明时代,学习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二、讲授新课
设计1:导学提示
第一步:图片赏析
请同学们欣赏商周时期青铜器图片,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第二步:问题导读
阅读课文第一目内容,并思考:
1、青铜制造业开始于: 。
2、青铜制造业鼎盛于: 。
3、青铜制造中的精品有: 、 。
4、除青铜制造外,夏、商、西周的 也很发达,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这个时期, 的制造也很兴盛。
设计2:拓展交流
拓展一:展示图文资料,介绍抗日战争时期河南农民发现司母戊鼎的经过,引起学生对青铜器的兴趣,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配以模型或照片,讲述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的冶炼过程,使学生对当时青铜制造业的高超水平有进一步深入的了解。
拓展二:播放中央电视台《探索与发现》栏目录像资料,展现“三星堆”文化的独特神韵。
文字介绍:北纬30°线,一条看不见的曲线然而却具有非凡的神奇魔力,它所经过的是地球上最亮丽、最神奇的风景线:最高的山峰、最深的海沟、最奇怪的湖泊、金字塔百慕大、撒哈啦、神农架…… 我们不得不惊诧三星堆文化遗址也位于这条神奇的北纬30°线上。
设计3:合作探究
青铜器的特点是本课的重点内容。在学习前面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深入探究,讨论并概括出这个时期青铜器的特点。
夏、商、西周的青铜器特点是什么?(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分布广)
设计4:自主学习
第一步:学法指导
关于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这一内容,结合“问题导读”栏目的设计,引导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相互交流,然后以选择、填空、列举等练习形式提出。
第二步:归纳升华
夏、商、西周时期,农业、畜牧业和青铜制造业高度发达,我国奴隶制文明出现了辉煌灿烂的景象。教师进一步指出灿烂的青铜文明是广大奴隶辛勤劳动的结果。
通过欣赏“商朝戴枷的奴隶俑”“人牲”“殉葬”或安阳商王大墓图片,使学生认识到夏、商、西周奴隶制的残酷、野蛮的本质,并得出夏、商、西周奴隶制经济高度发达是建立在对奴隶残酷剥削基础上这一历史结论。
设计5:各抒己见
有位著名考古学家说:商代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
男孩:我认为考古学家说得很对。这是祖国历史上的一个光辉时代。
女孩:不对!那时候多么残酷,奴隶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有什么好?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指出商代文明较全面地体现了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在诸多方面的进步,因此可称得上是“灿烂的文明”。当然这又是建立在广大奴隶极其悲惨的命运基础上的“文明”。
三、课堂小结(反思完善)
设计1:课堂感悟
谈一谈学习本课的感想或启发。
第一步:学生谈论夏商周时期青铜器文明高度发展的表现。
第二步:教师提出问题:“既然夏、商、西周时期,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畜牧业和商业都很发达,为什么要以‘青铜’作为当时文明的象征呢?”经过学生讨论,结合图表,通过推理的方式突破难点,深入浅出地解释“青铜文明”的概念,让学生理解“青铜文明”与青铜制造业的区别。
设计2:史海泛舟
本栏目设置了请你选择、知识园地和问题探究等形式新颖的栏目,进行复习巩固。通过多种活动设计,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升能力。
(1)请你选择(略)
(2)知识园地
说一说:本课中给你印象最深的三件青铜器的名称。
(3)问题探究
你能列举出汉语中有关“鼎”的成语吗?它的含义是什么?
四、结束语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chuyi/78173.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