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2019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训练:议论文阅读1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初中议论文阅读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议论文阅读(一)

(本试卷总分60分 测试时间:45分钟)

(2018?哈尔滨)一、阅读《心系一处,难能可贵》,回答问题。(15分)

①很多人都知道要有所作为就应该“心系一处”的道理,但现实生活中能真正做到“心系一处”的人并不多。“心系一处”,难能可贵。

②做到“心系一处”,需要具有顽强的毅力。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先生在40岁时就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有人问他成功的原因,丁先生说:“与物理无关的事我从来不参与。”事实的确如此,几十年来他始终把精力集中在科学研究上,集中在探索宇宙的奥秘上。他在实验室里做实验,有时候连续四五天不睡觉,正是凭着这股韧劲,他的实验获得了成功。

③做到“心系一处”,需要守住内心的宁静。在这个越来越繁华的世界,人们的目光能够不被五光十色的景色所吸引,的确不易。作家苏童一直以来潜心创作,心无旁骛。作品《妻妾成群》被改编成电影后,他名声大噪,上门的采访者、崇拜者络绎不绝,但是苏童很冷静,他对记者说:“门外的繁华不是我的繁华,我是过室内生活的人,以前很安静,现在更安静。”另一个作家张炜则奉行‘三不主义“不看热闹的书,不去热闹的地方,不交热闹的朋友。对于许许多多的成功者而言,最难能可贵的是他们成功后依然做到了“心系一处”。

④“心系一处”是一种智慧。这种智慧不是一意孤行的固执,而是繁华过后的觉醒;不是缺乏思想的单纯,而是一种去繁就简的境界。当你处在人生的低谷,“心系一处”能让你学会坚持,给你重振雄风的希望;当你处在人生的峰巅,“心系一处”能让你保持清醒,带给你再创辉煌的动力。 (选文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分)

2.第②段以丁肇中先生为例证明了什么道理? (4分)

3.第③段中加点的“门外的繁华”和“我的繁华”的含义分别是什么?(4分)

4.为什么说“‘心系一处’是一种智慧”? (4分)

(2018?中考改题)二、阅读《打造心境》,回答问题。(15分)

①女作家毕淑敏主张“造心”,心为血之海,打造平衡心境,在生活中寻找快乐,寻找自慰,寻找解脱,也就有了方向,有了动力,有了前进的勇气。

②打造,首先离不开打磨,却不是把自己打磨的光秃秃、滑溜溜,当是“守”和“磨”并进,守住实诚,磨去空泛,打造成熟;守住底线,磨去狭窄,打造宽宏……

③学者于丹说:我就一个字,“守”。无名前,要守得住寂寞。成名后,要守得住名利的诱惑。守和受相通相连,“守”就要从忍受到接受到享受,“受”的境界达到了,守便有所成。人生跌宕起伏,顺逆交错,成败轮转,受不住,就可能失身落水;社会浮躁难耐,花样百出,怪招迭迭,守不住,就可能误入左道旁门;现实诱惑多多,温情脉脉,咄咄逼人,放不下,就可能成为俘虏。

④打造,还有锻炼之意,不但要自我开脱,更要自我开拓。印度前总理尼赫鲁有一句名言:“人生如牌戏,发给你的牌代表决定论,你如何玩手中的牌却是自由意志。”打错牌、打臭牌、,打败牌,根本原因在自己,不得怨天尤人。

⑤作家二月河曾长期处于人生的最底层,当年开过山、放过炮、打过炮眼、挖过煤,什么苦活累活险活都干过,然而,他没有放弃人生追求,刻苦磨砺,成为著名历史小说作家。他说:“人生在最底层有一个好处,就是无论从哪个方向努力,都是向上的。”这种努力可能痛苦,可能吃力,咬牙挺住,坚持不懈,就会有收获。“孤云出山,去留一无所系,明镜高悬,静躁两不相干。”人难达此境界,有些不平衡感是正常的,问题在于怎么看待。怒气冲天就会丧失理智,随波逐流就会打折人生,努力向上就会柳暗花明。《弟子规》曰:“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面对优秀,就得虚心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面对机会、运气,当知其垂青有准备之人;面对拉关系、走后门等不正当手段,用不着羡慕,也不必妒忌,各走各的路。巧饰不如拙成,老实常在,欺骗生活的人多是自种苦果。

⑥法国作家雨果说:“做一个圣人,那是偶尔的情形;做一个好人,那却是为人的常轨。”打造生命的平衡点,是做人的支撑。打造平衡心境,就要“看见自己的心,使自己明白,我是谁,我要什么,我这一生有什么外在的变化”。有内心的淡定与坦然,不屈于人,不惑于物,化解生命中的遗憾,扼住命运的咽喉,活得洒脱,活得有声有色。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2.第⑤段画线的部分运用了什么论证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2分)

3.作者主要从哪几个方面论述了打造心境?(4分)

4.结合选文内容,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说说你准备怎样打造自己的心境?(2分)

5.请从《岳阳楼记》《醉翁亭记》《鱼我所欲也》《送东阳马生序》这四篇文章中任选一篇,说说作者是怎样打照他们的心境的。(4分)

(2018?中考改题)三、阅读张颐武的《熬住就是一切》,回答问题。(15分)

①我们经常用竞技来比喻人生。在漫长的人生竞技中,什么都不是一眼看得到头的。一时的春风得意算不了什么,一时的失败其实也不能算数。林彪与越南的国防部长武元甲会见时。他告诉武元甲,与美国对抗只有一个字:熬。这一个字的确道出了人生的一种真谛,美国那么强大,和它对抗当然不容易,但因为“熬”住了,最后越南还是赢了美国。但真正熬得住又谈何容易。林彪自己经过了“熬”,成了接班人,最后却到底没“熬”住,闹到“抢班夺权”,遂有温都尔汗的一劫。

② “熬”住其实非常重要。人生中进进退退是寻常事,关键是能够“熬”得住。所谓“熬”就是对于自己的事情不轻易放弃,不随便离开自己的位置,就在那里一步一步地努力,有时候就好像龟兔赛跑的那只乌龟,未必跑得快,但“熬”得住,却能笑在最后。

③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曾经看在大阪举行乒乓球世界锦标赛的电视转播,看到中国的刘国正和韩国金泽洙在男子团体赛上异常激烈的比赛,刘国正几乎老是要输,但居然能够九死一生地“熬”下来,也笑到了最后。当然这仅仅是一场比赛,但他旁边的教练蔡振华的经历就更加让我感慨。当年我还是学生的时候,蔡振华就是乒乓球运动员,以旋转球拍著名,他能够将球拍在手中飞速旋转,使对方无法知道他两面不同的胶皮,接不住他的球。但那时我们都是另外一位名将郭跃华的球迷。当时蔡振华多是赢不了郭跃华的,后来国际乒联又限制了旋转球拍,蔡振华便黯然退役。那时,郭跃华的辉煌和蔡振华的黯淡恰成对比。郭退役后开始从商,渐渐淡出了体育界,而蔡振华始终在这一行里“熬”着,直到成了国家体育总局的副局长。

④文人的生涯“熬”也不可或缺。我曾经听到一位知名的老学者讲笑话,说他大学时同屋的三个人中,另外两个都才气逼人,他觉得远远在他之上,不过,天妒英才,一个在大学时因失恋自杀,才华还没有表现就死了。另外一个在五十岁就病故了,才华同样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而他却身体健康,活到高寿。老先生说:现在几乎没有自己的同代人了,学生或者晚辈自然都捧场。于是乎水涨船高,就是泰斗了。老先生当然是说笑话,但仔细想想也非常有道理。

⑤写小说也是如此。有些人偶尔才华一闪,就再也不见了的,终究难于让人记住。我记得90年代初有位小说家叫薛勇,写都市人的心态写得非常妙,可惜作品不多,后来也不见再有作品问世。而贾平凹和莫言,从出道以来就没有中断写作,作品非常多,让人有了印象。未必他们每本书都写得好,我记得早年贾平凹还曾经被人批评过有粗制滥造的情况,但现在提起中国文学的大家,没有人能够绕过他们。这非常容易理解,在十部书中有两部杰作的概率总比仅仅写两部大得多。

⑥所以我们只能像阿甘那样,在人生的马拉松中“熬”住。诗人里尔克曾说:“挺住就是一切。”但“挺”字没有“熬”那么传神,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成“熬住就是一切”。当然,人其实也有不出场比赛或者中途退场的权利,但只要选择参加,就不能不“熬”住。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分)

2.从第①段中摘抄一句有关人生辩证哲理句子。(2分)

3.把第②段中的“龟兔赛跑”的事例换为“守株待兔”好不好?请简要说说理由。(2分)

4.第③段中划横线的句子在层次结构上所起的作用是 。(2分)

5.用你平时所积累的名言警句为本文补写一个道理论据。(2分)

6.把第⑥段中最后一句去掉好不好?为什么?(2分)

7.用自己的话从文中所列举的事例中提炼出你对“熬”的理解。(3分)

(2018?牡丹江)四、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共15分)

①每年“世界读书日”前后,“阅读”都会成为一个热门话题。近年来,“阅读”领域内的一些新变化,如迅速流行开来的“浅阅读”现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②所谓“浅阅读”,是指一种浅层次的,以简单轻松、实用性甚至娱乐性为最高追求的阅读形式。“浅阅读”的出现与社会竞争加剧,人们工作、学习节奏快,压力大有关;同时也与信息爆炸带来的多样选择有关。近年来,网络阅读、手机阅读并存的多元化阅读方式,带来了铺天盖地的资讯。这在拓展人们知识面的同时,也使得以快餐式、跳跃性、碎片化为特征的“浅阅读”取代了“深阅读”。

③对于这一现象,一些专家认为不必视同洪水猛兽。著名文化批评家王晓渔说:“30年前,大家都读‘走向未来’丛书,都读李泽厚的书,而发展到后来,特别是近2019年,阅读的分野出现了。‘浅阅读’时代最大的进步,就是选择的自由。有人喜欢读通俗小说,有人热衷励志类、财经类的书籍,也有人青睐哲学、文史类的书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阅读喜好,于是阅读也就呈现出了多样性。”

④然而,面对“浅阅读”迅猛的攻城掠地,“深阅读”越来越式微,许多专家还是感到忧虑。事实上,近年来,世界各国学者都意识到“浅阅读”带来的负面影响,开始强调传统式“深阅读”,如西方一些学者倡议“关掉一周电视”,反对阅读“浅表化”、“快餐化”,呼吁“深阅读”、“深呼吸”等。

⑤“‘浅阅读’这种阅读态度导致了阅读的工具性质,加深了整个社会的浮躁。”上海大学社会学教授邓志伟认为,思想使人进步,思考又往往是沉重的。那些读来显得沉重的文字,往往能够使人更好地了解社会,激发起读者的感悟和思考。不能仅仅因为“浅阅读”的轻松、愉快,而放弃学习积累的机会。

⑥“无论现代人多么功利,总得给攸关心灵的阅读留出空间。”接受采访时,著名文学评论家雷达这样说,他很怀念这样的自己:“在书店的一角斜倚着,默默地读着,不觉天已黄昏;在图书馆坐了一整天,闭馆的电铃声响了,周围的人都走了,我满足地伸了个懒腰;午睡时看书,书掉到地上了,我也沉沉睡去……”

1.阅读全文,给文章拟一个标题。 (2分)

2.文段⑤中划线句的论证方法是什么 ,有什么作用?(4分)

3.你赞成文中哪种阅读方式?谈谈你的理由。(3分)

4.在文段⑥中,评论家雷达谈到了读书时投入忘我的经历,请把你的阅读经历写出来,

与我们一起分享。(6分)

点击查看:2018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训练汇总

编辑推荐

2019--2019全国各地中考真题汇总

2019年各地各科目最新模拟试题及答案

小编寄语:欢迎来,为了方便您寻找资料,信息,请将本页加入收藏!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chuzhong/1114263.html

相关阅读:阅读初中议论文《石头里有一只会飞的鹰》附答案
议论文阅读《给困难起个名字》(6分)
《缺少阅读的民族,“穿越”不远》阅读答案
阅读培根《论友谊》有答案
初中议论文阅读《人生是立体的》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