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科书修订的原因探析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初中生物 来源: 高中学习网


摘要: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是在原实验教科书的基础上经修订而来。修订时,增加动物类群的内容,突出重要概念的教学,其依据是课程标准;对七年级教科书做删减,对探究活动做精简,是吸纳一线师生的意见和建议。课程标准的修订和实验区师生的意见建议是影响教科书修改的直接原因。教科书修订深层的影响因素还有生物学科的发展、考虑学生的学习心理,以及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等因素。

关键词:初中生物 教科书 修订

人教版初中生物课标实验教科书自2001年开始实验以来,已使用了11年。2012年1月,《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正式版)颁布,自2012年秋季开始,初一学生将使用根据课标正式版修订的初中生物学教科书。教科书在修订时有哪些变化?变化的原因又是什么?等问题,是教师关心的问题,也是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教科书需要解决的问题。

1. 教科书修改的直接原因

教科书修改的直接原因,是课程标准的修订和来自实验区师生的意见和建议。

1.1 教科书修改的根本依据是课程标准

教科书需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修订。与实验稿相比,课标正式版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和内容框架上都没有大的变动。实验教科书是依据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的,全面体现了课标实验稿的要求。在课程标准未做根本性的改变的情况下,对教科书的修订在教材总体编写思路、内容编排体系上也未做大幅度变动。修订后的教科书保持和发扬原实验教科书的以下特色:构建了突出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通过多种方式,加强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通过系列化、多样化的科学探究活动,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落实科学方法教育和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注意反映生物科技的新进展。

和课标实验稿相比,课程标准正式版更加强调核心概念的教学,强化了关于动物的类群的内容要求。鉴于课程标准这些变化,突出生物学重要概念的教学就是修订教科书时的重要任务。与实验教科书相比,修订教科书更加重视了生物学重要概念的学习。例如,教科书对概念的讲解比原实验教科书更加详细透彻,表述更加明确,表述概念内涵的文字以黑体字排印;每节开始的“想一想,议一议”激发学生学习相关概念的兴趣,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活跃思维;每节开始部分的“通过本节学习,你将知道”以问题形式列出本节重要概念或相关知识;增加辨析概念的练习题;每章最后的“本章小结”引导学生对本章所学重要概念进行梳理和总结。由于课程标准正式版增加了对有关动物类群的内容要求,修订教科书在八年级上册将对现有内容做较大的调整,补充有关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等动物类群的内容,以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

1.2. 来自使用教材师生的意见和建议是修订的重要参考

教科书修订时要认真听取不可忽视的使用者对教科书的意见和建议。自2001年以来,我们就一直通过深入课堂听课、回访座谈、个别访谈、开研讨会、收集整理书面意见,有计划地、系统地收集教科书使用信息,为教科书修订提供参考。我们通过课题研究,深入研究教科书的使用情况,为教科书修订提供实证基础。自2001年至今,教科书编写组承担和从事的有关课题研究,有国家级课题4项(其中重大课题和重点课题各一项);有课程教材研究所立项的课题3项。

研究发现,实验区的广大师生总体认可教科书。例如,2004年、2007年两次大规模问卷调查都表明,绝大多数教师认可教科书的框架结构,肯定教科书有助于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思维、提高科学探究能力、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调查的学生绝大多数都喜欢生物课本。这些研究结果,我们在课程标准没有做根本性改变的情况下,继承以往实验教科书的编写思路,维持原有的在内容编排体系,保持和发扬原实验教科书的特色。

研究发现,在教科书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需要我们予以解决。

七年级课时紧张。课时紧张的原因,有课时分配不足方面的原因,也有教科书内容安排方面的原因。教科书内容安排方面,七年级教科书,尤其是上册的知识内容丰富,实验、探究设计也较多,实际教学时课时确实紧张。在修订教科书时,我们认真考虑这一问题,对七年级教科书的知识内容和实验、探究等活动都做了适当的精简。

实验、探究完成情况不理想。问卷调查表明,只有约60%的教师能完成教科书设计的半数以上的实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从教科书编写本身来说,教科书中设计的探究活动数量总体偏多(其中有些探究活动本身教育价值不高),有些探究活动可行性不够理想等也是重要原因。在修订教科书时,我们对教科书中的探究活动进行了必要的精简;认真考虑了目前许多学校的现实情况,尽可能地遵循低成本、简单易行的原则,尽可能地提供多种替代方案从而提高活动的可行性外。

关于教科书知识内容方面比较集中的意见是,教科书的开放性较大,有不少的知识内容需要学生自己去总结;有的则是以图代文,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再做补充。例如,七年级下册在讲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时,教科书以图代文,而没有在图后详细阐述,学生学习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教科书修订时针对这些合理意见做了修改,对必须要讲清楚的基础知识,教科书做了适当的补充,以更便于教学。

教科书中某些具体知识内容可进一步完善。例如,生态系统的知识安排较散,七上“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调节能力”部分内容与八上生态平衡的内容重复;七年级下册中用照相机成像来类比人眼的成像,而学生要到八年级才学物理的有关知识,因此类比后更不好理解。教科书修订时认真考虑了这些意见和建议进行修订。又如,有一些教师反映实验教科书中“光合作用”这样的重要概念被分割在两章里讲,中间还穿插了“呼吸作用”,不利于学生对光合作用概念的理解;也有不少教师认为,这样的安排有利于突出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不能改,改回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就失去了特色。教科书修订时,一方面按照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分章安排,另一方面,对呼吸作用内容的安排顺序适当调整,使光合作用在教科书中虽然是分章阐述的,但在教学上是连续的。

教师提出,部分册次的教科书中缺少巩固基础知识方面的练习题,题型也比较单一。教科书修订时我们对练习题做了补充。

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教师反映的所有意见和建议都能在修订时得到落实。例如,有不少教师提到七年级上册绿色植物部分内容存在季节性问题。教科书修订时,考虑到教科书总体知识体系的安排不宜大动,并且绿色植物的内容相对比较容易而适合在七年级上册学习,内容分量也适合与前面2个单元合组成一本书,因而未做调整。

2. 教科书修订的深层次原因

教科书的修订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要听取一线师生的意见和建议,但是,课标的规定往往比较宏观,教科书修订却则要落实到具体的文字,要落实课标的要求并不只能看课标的表面文字;对某一具体问题,一线教师有时可能会有截然相反的观点,怎么取舍也需要综合考虑。因此,决定教科书修订时具体怎么修改还有深层次的原因。

2.1 教科书修订的深层原因之一 ──生物学的学科进展

把教科书放到教学系统中分析,可以知道,教学系统由学科内容、教师、学生和环境共同构成。中学生物学课程的“精要是展示生物科学的基本内容,反映自然科学的本质”①。

中学生物学课程内容在课堂里的代表是教科书,因此,中学生物教科书一定会受到学科发展的深刻影响。

从中学生物教科书发展的历史来看,生物学研究的进展就一直对生物学课程产生深远的影响。例如,早期的生物学教科书内容主要是动植物类群形态特征的描述和人体结构与生理的知识,而随着生物学的发展,细胞的结构与功能、遗传规律、分子生物学的知识在教科书中的分量就越来越大了。因为在学生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要让学生学习更有“比较价值”的知识,所以,随着生物学的发展,原来很有“比较价值”的内容不再具“比较价值”,因而需要以新的、更有比较价值的内容来取代。

在实验教科书已经使用了11年之久的情况下,修订时应该反映十多年来生物学的发展。例如,七年级上册补充了《微藻与生物柴油》《森林可以减缓气候变化》,七年级下册的《试管婴儿技术漫谈》修改为《“试管婴儿之父”荣获诺贝尔奖》,《角膜移植和角膜捐献》改为《角膜移植、角膜捐献和人造角膜》。

需要注意的是,这10年来的生物学学科进展远未挑战生物学学科中心的“硬核”,具有比较价值的生物学知识仍未发生根本变化,因此。课程标准的修订并没有对课程内容做大的调整,生物学教科书在知识内容的选择方面也没有做大幅度的调整。

2.2 教科书修订的深层原因之二──使之更加好教好学

中学生物学教科书内容的组织,必须符合生物学的学科知识体系,但是,生物学知识体系是一种高度提炼的成人的经验,这种经验和中学生的认识往往存在距离,因此,教科书要考虑好教好学,就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心理。

在修订教科书时。如何使教科书更好地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是本次修订的重点之一,这也是修订后的教科书版式变化较大的重要原因。修订后的教科书以“想一想,议一议”思维热身、激发兴趣;以“通过本节学习,你将知道”栏目明确了每节的学习目标,以提高学习效果;以主副栏形式排版以分明层次,用不同字体表示不同内容的要求层次以突出重点;活动安排与陈述讲解整体设计,图片与文字交叉,变换方式以维持学习兴趣;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

2.3 教科书修订的深层原因之三──社会政治、文化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教科书属于教学系统的一部分,而教学系统又是教育系统,乃至社会系统的一部分。全面地看教科书,还必须把它放到社会系统中观察。“教育问题是如此复杂,以至于它容不得半点简单化和僵化”②。社会政治文化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是教科书修订的重要影响因素。一个很浅显的例子是,修订教科书中的图片、照片质量,比10多年前编写的实验教科书有很大的提高,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数码摄影技术的进步,3D图画的绘制技术提高,以及社会上图片资源的供应等方面的进步。

深入分析可知,“教科书从本质特性上说是确立一种文化标准”③,“责无旁贷地要以传播社会主流文化为己任”④。中央关于教育的方针、指示、精神,对教科书的编写修订往往起着方向指导的作用。课标修订时,落实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等文件的有关要求。2011年,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发展应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修订教科书时需要落实上述有关文件的精神要求。在实验教科书中安排了十分丰富的思想教育、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内容。修订教科书中有关内容进一步加强。例如,增加了我国克隆哺乳动物进展、我国宇航员太空行走照片等内容。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影响教科书编写的社会因素,就不仅仅是本国的社会政治文化,还在一定程度上受国际经济文化发展,尤其是国际教育发展潮流的影响。11年前开始的新课改,其基础理论之一的建构主义理论,对当时实验教科书的编写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课程标准修订和教材修订时,之所以强调概念教学的国际背景,和近几年国际科学教育界重视概念教学有一定的关联。我们在修订教科书时,也借鉴了国际上发达国家教科书编制的经验。当然,我们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同时,十分注意考虑中国的国情。在教材修订之前我们所做的回访、调查、研究等工作,就是为了更好地摸清教学实际情况,从而真正做到国际视野和本土行动的统一。

修订的教科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从而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但是对教科书的修订不能解决教学中面临的所有的问题。早有学者指出,无论教科书本身怎样改进、教师和学生的相互作用如何恰当,作为主要教材的教科书都不可能被单独作为学材来使用,教科书之外还需有辅助教材、其他各种资料和多媒体,等等⑤。在教学系统中,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仍然是有积极意义的。教科书是教学系统和教育大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承载的功能和能履行的责任都是有限的。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2.

S?拉塞克,G?维迪努. 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 马胜利等译.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248.

吴小鸥. 教科书文化标准的确立. 中国教育报/2011 年/10 月/20 日/第005 版

郑金洲.教育文化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293.

沈晓敏. 关于新媒体时代教科书的性质与功能之研究. 全球教育展望2001 年第3 期:25~27.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chuzhong/208674.html

相关阅读:七年级生物实验计划(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