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三历史学习方法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初中历史 来源: 高中学习网

第一,要,主要是准备,即上课前独立地自学好上课内容。调查结果显示,是最容易忽视的环节,只有不到20%的自觉地进行课前预习,预习就是象农民种地要备耕;工厂生产要备料;军人打仗要备战一样。要想学好,学得主动,必须重视课前预习。预习就象战前的火力侦察,可以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通过预习可能提高自学,提高。
预习主要是学会阅读教材,目前在学习中,学生在阅读教材时存在着一种错误倾向即把阅读教材简单解为背教材。实际上,教材的语言是两种语言,即叙述性语言和结论性语言。叙述性语言是对某一事件或某一历史过程的描述,这部分内容只要了解,而不需要的。如北师大版历史第3页的第二自然段“从意大利开始的文艺复兴运动,持续了近三百年……而这些思想正是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结论性语言是对某一历史事件或某一历史过程或某一历史人物的总结和评价等,这部分内容既要,又要理解掌握的。比如:北师大历史第11页的最后两自然段,主要介绍新航路的开辟的影响,从正反两个方面理解。因此,如果不能对历史教材中的两种语言进行有效区分,区别对待,一是大大增加了量,增加了负担,二是对于重点要理解记忆的部分又没有强化,会降低听课的效率。
第二,上必须在理解上下功夫。历史学习中要想记得多、记得牢,关键在于理解,因为只有真正理解了的知识才不会忘记。上历史课和上其他课一样,一定要专心听讲。有些同学认为上课听不听无所谓,反正课文内容都看得懂,只要前去背背,同样可以应付,这种想法是十分错误的。尽管有些简单内容可以死记硬背,但复杂一些的内容光靠死记是不行的,有许多历史知识必须弄明白这个知识是什么,为什么会是这样,意义何在,有什么影响等等。所以一定要抓住历史现象的因果关系和来龙去脉;如果上课不专心听分析讲解,自己也不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幻想前去突击硬背,临场时必然会颠三倒四或张冠李戴,有的则束手无策,不知所云。如:北师大版七年级第一专题:古代中国的制度,关于从秦朝到清朝如何加强皇权削弱相权这一问题:秦朝:三公九卿制;汉朝:建立了中朝;唐朝: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元朝:行省;明朝:废宰相,设内阁;清朝:军机处。有很多同学知道有这回事,但是不知道一一对应,以致时闹出了笑话,秦始皇就废除了丞相,明朝设三公九卿制度等等。
第三,课后要背教材,每个知识点都不能放过。背的时候我建议学生通常先读一遍要背的内容,然后边写边记忆。过一段时间后,再在脑子里如放映电影一样地重过一遍。由于记忆是一个反复的过程,其间伴随着遗忘,所以在进行下一步的时候,有必要再对前边的内容简略地重复一下。记忆就是这样在迂回中不断前进的,效果不错。在记忆过程中也有多种。下面说几种常用的记忆,如记理论性的知识时,要注重理解性的记 中考,通常是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表达或是引出具体的实例,这样有助于使干瘪的理论的种子在中萌发出芽。如:北师大版九年级第14页:《剥夺王权保留王位的革命》中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对《权利法案》的理解,就是“国王统而不治”。对于这个问题相对来说比较枯燥,我们就联系西方一位法学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说“如果英国议会把一份国王的死刑判决书放在女王面前,她也不得不签字”,通过这句话我们就能想到“虚君”这一特点。如记忆过程性的知识时,可以将自己置于当时的环境中,即幻想出一个场面,而自己是其中的一员,比如北师大历史九年级第十五课决定美利坚命运的内战中关于《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作用时,就可以把自己放在当时的环境中,设想自己是黑人奴隶听到宣言,应该如何做来保护自己的利益。这就很容易理解美国内战北方胜利的原因了,这也算是一种联想式记忆法吧。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chuzhong/32851.html

相关阅读:先秦思想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