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历史的“阅读”教学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初中历史 来源: 高中学习网


有教育家说:"学生的智能的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尤为重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去把握教材,从而确立一个合适的导入话题,选择话题不仅要密切结合课本所学内容和教学目的,更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带着悬念、疑问、惊奇、感动进入学习活动之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实践中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最终实现教学目标呢?我在十几年的历史教学中,总结了如下经验。

一、就地取材,利用课本中图片、阅读文字等信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初中历史教材教学内容的呈现是多样式的,有图片、地图、名人名言、警句、谚语、古代文献资料、自由阅读等。内容涉及历史、社会、自然、生产、生活等多个领域,它们能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课文,开拓视野,增长知识。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应"就地取材",充分指导学生利用这些"资料",使之与教材正文内容做到统一与融合。例如:在世界史"血腥的资本积累"一课中,关于"罪恶的'三角贸易'"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引导查看"被抓获的黑奴""三角贸易""黑奴运抵美洲"三幅插图和阅读课文中关于印第安人与非洲人被掠夺、贩卖的资料,从而使学生对西方殖民者贩运奴隶的丑恶行径有一个较深刻的认识,深刻领悟恩格斯语: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认识到"三角贸易"对资本主义发展所起的作用。

当然,知识的获取,兴趣的培养,也不仅仅是局限于课本的,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向课外延伸。比如说,可以设置与课本相关的一些问题,让学生到图书室或通过因特网来加以了解,这样的话,这种课外阅读也有助于课上阅读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阅读训练的进一步深化——活动与探究

历史教材中有小讨论、小游戏、故事会、小制作、看图分析和动动手等,学生通过这些活动与探究,可以进一步开发自己创造思维的潜能。做好这项工作的基本要求,我认为有以下几项:

1. 树立合作意识

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探究问题,共同完成任务,这样小组同学不仅交流了知识,正确认识了自我,而且也增进了友谊,真正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获取了知识。

2. 在阅读过程中,思考问题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比如: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课中,提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发生了什么变化?对于这一问题,我们可以让学生向家里老人咨询,或深入到工厂、农村去做个调查或查阅相关资料来加以认识。这样,学生就会很自然地得出结论:改革开放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

现代教学一定要改变过去那种传统观念,要改掉那种强调接受式学习,机械训练的方法,我们倡导的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乐于学习,乐于探索的教学方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完成21世纪历史教师的历史使命。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chuzhong/652447.html

相关阅读:初中生期中考试高效复习六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