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转化初中数学学习困难生的途径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来源: 高中学习网


数学学科的特点是:内容的抽象性、应用的广泛性、推理的严谨性和结论的明确性。任何事物必有量和形,所以数学是无处不在、无时不用的。随着教育的发展,中学阶段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相当一部分“后进生”。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学习成绩差,数学思维水平起点低、跨度小、节奏慢。这在提高学生素质和数学教育质量方面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但后进生的由来也是值得我们重点关注的问题。研究和测验表明:95%以上“后进生”的智力都是正常的,只不过是由于他们经受了反复失败的打击而失去了信心,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学习成绩才变得不理想。

那么,怎样令数学后进生得以转变呢?本文引入了“延时评价”方式。

一、直面后进生现状,解剖学困缘由

所谓后进生,一般是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较差,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良,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弱,综合学习成绩较低的学生。后进生问题,是基础教育中的一个大问题。中国的后进生问题在90年代开始突出起来。2000年还规定了实行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这种强制性规定,使小学初中联系一起,全体学生不经筛选全部进入初中,从而使系统性、逻辑性很强、比较抽象的数学成为那些知识准备不足、能力薄弱的学生难以越过的障碍。而在以升学为目标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不少学校为了在升学竞争中取胜,加快进度,加快难度,提高要求,这样不仅使那些底气不足的学生拉得更远,而且使一部分知识有缺欠,能力薄弱的学生也跟不上班,在过度紧张的拼搏中步步败退下来,逐渐失去了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失去了学好数学的信心,最终也成为数学后进生。

数学后进生是后进生中的最大群体,是数学教学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我们不得不承认,后进生在学习上的失误是比较多的,而这些学生之所以“差”,固然有智力因素,但大部分后进生却是后天形成的,主要表现为自身原因及外部原因两大类:

(一)自身原因

1、学习方法不当

不当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上多走弯路,浪费大量学习时间,导致大量知识学不透、掌握不好。

2、克服困难的意志薄弱

缺乏进取的品格,遇到困难时畏惧不前,自动放弃,缺乏自信,缺乏毅力。

3、存在情感障碍

天生对数学存在惧怕心理,或对任课老师有厌恶感,导致放弃学习数学。

4、学习态度不端正

不良的学习态度直接导致在学习上不努力,不思索,不探究,不在乎学习好坏。

5、缺乏学习兴趣

长期停留在数学学习的表层处,发现不了学习数学的乐趣,慢慢导致对数学不爱好,厌倦。

6、体质、体能差,影响学习

健康的身体是学习的基础,部分学生因为本身身体弱,导致学习上力不从心,无法适应艰苦的学习。

7、心理素质方面

健康的心理会使人在困难面前不低头,胜利面前不骄傲,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上进势头,不健康的心理会使这些学生对学习,对环境,对他人产生各种看法,导致他们认为“四面楚歌”,影响学习。

(二)外部原因

1、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及对后进生的态度

教师如果在平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能用一视同仁的态度对待后进生,教法上不用因材施教的方法教学,将直接导致部分学生沦为后进生。另外,如果教师歧视后进生,不帮助后进生,甚至放弃后进生,将会使后进生更差。

2、育人环境

不良的校风、班风、学风也会使部分是非观念淡薄,分辨能力差的学生随波逐流,滑入后进生群体中。

3、家庭素质

家庭生活条件,家长的文化层次,对待学生学习的态度,教育子女的方法,家庭成员关系的处理,以及家长处理事情的态度等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

4、社会不良引诱

学校作为社会群体的一部分,很难抵挡来自社会的冲击,个别学生在种种诱惑面前不能战胜自己,随波逐流,误入歧途,沦为后进生。

二、正视教育公平公正、改变心理偏见

对后进生的教育,是教师责无旁贷的任务,是教学工作的重点,后进生的教育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成败,做好后进生的教育工作,是实施“全面育人”的保障,但是,在对待后进生的问题上,许多教师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某种心理偏见,既给后进生教育工作增添了主观上的困难,也会使后进生产生逆反心理而增加工作难度,教育的公正性已严重失调。

如:1、后进生一旦出现反复,就指责讽刺,认为“朽木不可雕”,甚至轻易做出“不可救药”的结论;2、对后进生抱有厌弃心理,认为后进生是“拉分生”,是班集体前进的“阻力”,是影响班平均分和升学率的包袱,甩开这个包袱,可以轻装前进,这种厌弃心理,使对后进生的教育变成简单粗暴和讽刺挖苦,以致想方设法挤他们留级,劝他们转学,激他们退学;3、对后进生的教育缺乏耐心,对后进生出现的不良现象感到不耐烦,认为整天处理他们的事就忙得不可开交,便不分青红皂白,随便训斥,以罚代教,敷衍了事。

由于有的教师重优生、轻后进生,甚至挖苦、惩罚,使后进生感到自卑,刺伤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大大影响了后进生思维活动的有效进行。有个后进生曾在作文中写到:“老师看不起我,同学们嘲笑我,我真感到无地自容,哪还有什么心思学习呢!”而在学校中编制重点班之外的“普通班”,也会使学生的未来发展束缚在一个低水平上,从而产生歧视意识,贬低人格价值。

事实上,“爱是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心声,即使是后进生,教师也需要用严父慈母般的“爱”这种情感去感化他们创伤的心灵,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培养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

三、巧借“延时评价”,提高后进生学习效率

研究表明:公平的评价能使学生感到尊重。年纪越轻的人引人注目的愿望越强烈,学生有被评价和引人注意的需要。中学生已有一定的判断能力,更需老师在教学中公平地评价他们,教师在对每一个学生进行评价之前,要调查了解,把真实情况摘清弄明,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既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不能戴有色眼镜看待不同的学生。比如对成绩好的和成绩差的看法不一,或者从印象出发偏爱一些学生,都会使评价失之偏颇。为了使后进生也感受到被尊重的感觉,我们想到了“延时评价”,下面列举案例说明:

在新教材(人教版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反比例函数)检测后,我照例进行试卷分析。有位女生举手说:“陈老师,我能再考一次吗?”我心中一愣,走过去一看,试卷47分(满分150分)。问为什么,他她回答说:“我想继续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我当即答应:“行。”同时对其他同学说,如果你们觉得这一次发挥不好,或者感到不满意,三天后也可以补考,而且把你们各自最好的成绩作为这一单元的成绩。当时,教室里沸腾了,特别是考得不理想的同学。

在这三天里,我仔细地观察这批学生:上课闲话少了,提问多了;课外打闹时间少了,学习时间多了。目的只有一个:下次一定要考得更好些。三天后进行检测,这位同学在补考中取得92分的好成绩,其他同学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从此,每当我进行一次单元测试后,总会听到很多同学的请求:老师,这次我由于心理压力过大,考试时心里紧张,没有达到满意程度,能再考一次吗?老师,这次考试我没有准备好,还能再考一次吗?……看到一个个渴望上进的眼神,我满足了他们的要求。到了期末统一考试,这个班的数学成绩居然上升为全年级第二。

正是使用了“延时评价”这种方式,为什么会有这样好的效果呢?主要有如下原因:

(一)延时评价符合学生能力发展的规律

实验表明:学生心理能力与其数学学习成绩的好坏及数学能力的发展有关。心理能力就其发生和发展来看,既服从于其共同规律,又表现出人与人之间的个性差异。了解差异并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同时,学生之间的学习成绩和学习速度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成绩好的学生常常一次能前进许多,成绩差的学生则需要以较小的步子前进,且需要经常复习。延时评价正是给了他们经常复习的最好机会,给学生以足够的动力。案例中“上课闲话少了,提问多了;课外打闹时间少了,学习时间多了”就是一种具体体现。

(二)延时评价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

心理学表明:每个孩子都向往得“高分”的成就感体验。如果因为“看走眼”而失去了成功,自然会非常懊恼,而且学生的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不够强。有了“延时评价”,学生就有了调节的机会,真正得给学生以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将评价与考试作为促进学习的动力。这样,学生不会为一次的单元测试失手而懊恼不已,因为他们知道:只要我付出,还会有成功的机会。

(三)延时评价更能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速度的差异,必然存在着数学学习上的差异。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允许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努力,使他们达到预定目标。这中延时评价,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感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新的学习动力。心理学表明:自信心是学习成绩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很难想象一个学生会对20分、30分的数学分数说:“我喜欢数学,我会把数学学好的。”只有不断地给他创造机会,使他从原来的20分变为后来的70分,才能产生“只要我努力,我就能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当时教室里沸腾了,特别是考得不理想的同学。”就是这种自信心的表现。“延时评价”这种过程性评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能体现学生的发展变化。

(四)延时评价符合新课程的评价理念

单元测试的目的不是为了甄别,而是为了学生的进步,为了学生更好掌握知识和技能,让学生通过考试对自己的学习做出正确的评价,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反复尝试成功的喜悦。案例中,对学生不满意的成绩教师采取了师生协商、重新检测的方法,给学生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

(五)延时评价能够更好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

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类具有大量尚未加以利用的潜力。因此,每个学生都有潜能,且都有实现潜能的愿望,只是没有得到充分开发。而创新型的课堂教学,不仅要发展学生现有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开发那些处于萌芽状态的潜力。而延时评价就是为学生提供了发展潜能的条件,使发展学生学习潜力成为了可能。

“延时评价”实行后,学生对考试的恐惧逐渐消退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普遍提高了。学困生为了基础知识而相互请教,为了一点疑问而抓住老师不放;优秀生为了探究某一结果而互相探讨、研究,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气氛。结果,许多后进生进步了…

记得有位名家说过:“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是没有找到适合他的教育方法” 。所以对后进生的教学,也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要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才能见成效。当然,提高后进生成绩是一个十分艰巨复杂的过程,需要我们对学生有一颗赤诚的爱心,付出艰辛的劳动。而每一个后进生的不断进步,正是对教师辛勤劳动的最好报偿。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chuzhong/698660.html

相关阅读:初中数学几何定理121个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