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上册期中测试题(有答案)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二 来源: 高中学习网
嘉峪关市一中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30分)
一、(共12分,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蹩(biē)进 垓(gāi)心 恁(rèn) 地 湛(zhàn)蓝 丹墀(chí)   
B.拗(ǎo)断 瘐(yǔ)毙 裨(bì) 益 号召(zhào) 窗棂(líng) 
C.奇葩(pā) 翘(qiáo)首 乘(chèng)务员 窈窕(yǎo tiǎo) 觇(chān)视
D.玉醅(pēi) 庠(xiáng)序 逋(bū) 慢 央浼(miǎn) 智者乐(lè)水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在大会发言中说,在国际反恐斗争中,对他人的安危隔岸观火,势必会招致各方舆论的抨击。
B.这位代表说的虽不是什么崇论宏议,但他的话发自肺腑,句句实在,没有套话和假话,因此我们更加重视。
C.四川省汶川县的映秀镇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依山傍水,秀色可餐,名不虚传,可在“5?12”特大地震中却变成了一片废墟。
D.领导干部要正确把握方向,制定符合实际的工作方针,就必须深入基层,必须做仔细的调查,必须改变目无全牛的工作作风。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我校学生文明道德、礼仪规范教育,提高学生遵纪守规的意识,学校决定把11月下旬至12月中旬定为全校学生“文明行为养成教育月”。
B.北京市有关部门已于16日夜间启动了沙尘天气扬尘污染控制预案,以减弱沙尘的影响。市政部门将继续加大道路保洁冲刷作业,各类建筑工地也将停止土方作业和渣土运输。
C.生活中的这些不起眼的小事,如果细细地咀嚼或探究,常常能感到它们给生活增添了一种况味,一种情趣。
D.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戏文概论》,是我国著名南戏研究专家钱南扬先生几十年总结的研究成果。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圣人的精神成就,相当于佛教的佛、西方圣教的圣者的精神成就。
所谓“内圣外王”,只是说,有最高的精神成就的人,按道理说可以为王,而且最宜于为王。至于实际上他有机会为王与否,那是另外一回事,亦是无关宏旨的。
①内圣,是就其修养的成就说;外王,是就其在社会上的功用说。
②但是中国的圣人不是不问世务的人。
③就实际的政治说,他大概一定是没有机会的。
④他的人格是所谓“内圣外王”的人格。
⑤圣人不一定有机会成为实际政治的领袖。
A、②④①③⑤ B、④①②③⑤ C、②④①⑤③ D、④①②⑤③

二、(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下文,完成5—7题。
华人姓氏有宝藏
姓氏通常属于社会科学研究的范畴,然而,将它作为生物学标记进行群体遗传学研究,在国外已有相当长的历史。从19世纪开始,西方姓氏遗传学家已从世界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姓氏传递中,找到了有关生命遗传的信息。1985年,美国斯坦福大学人类群体遗传学专家卞瓦利 ? 斯福扎将他的“姓氏基因”理论带到中国。那时,有着5000年姓氏记载的华夏民族尚未意识到姓氏与基因有关联。
斯福扎认为,通过对中国人姓氏和同姓人群分布规律的研究,就有可能找到探讨中国人起源和父系遗传物质进化的一条新的重要途径和科学依据,中国人几千年来有关姓氏的记录,甚至可以解开人类遗传的奥秘。
在许多国家,姓氏传递的历史不够长久也不够连贯。此种背景下形成的姓氏传递,很难找到与遗传基因的关联。然而,中国姓氏历经四、五千年始终延续,它一直是代表中国传统宗族观念的主要外在表现形式,并以一种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记录中华民族的形成和繁衍,在民族文化的同化和国家统一中曾起到独特的民族凝聚力作用。大约在5000年前的伏羲氏时代,姓就被规定为世袭并由父系传递。受宗法制度的影响,祭祀祖宗、不断烟火,成了家族的头等大事。尤其是汉族社会,宗族观念根深蒂固,有着同姓聚居和修谱联宗的习俗,国内形成了无数群大小不等的同姓群体。
中国人姓氏的悠久历史和相当稳定的传递,以及具有中国社会进化特色的改姓现象,不但增加了国人姓氏的多样性,为追踪各个姓氏的始祖和年代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更重要的是广大农村一直存在同姓聚居的习俗,加之婚姻半径较小的特点,同姓人群可以认为是某种程度隔离的Y染色体群体,这为近代生命科学探讨人类Y染色体DNA多样性和进化,提供了有价值的研究模型和线索。
历史悠久的姓氏文化和传统独特的中国谱牒学,不但在社会科学中得到发展,在生命科学中也受到重视,并已形成具有中国资源特色的跨学科研究领域——中国姓氏群体遗传学。在多数情况下,中国人的姓氏是世代遗传的,姓氏人,资料比较容易搜集,其历史跨度也很长,非常适于大量数据统计性质的研究。人们可以通过各种姓氏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探讨人群的遗传结构、不同群体间的亲缘关系以及人群迁移等。
我国科学家自正式加入人类群体遗传学研究起,共收集了上百万份血型数据,经过计算机聚类统计分析,发现不同人群血样中的血型、酶、蛋白质的区域分布和人们姓氏的区域分布高度一致。这证明了中国人的姓氏分布是稳定的!这一发现,无疑说明“姓氏基因”存在的可能,而且证明研究姓氏的遗传规律将有助于找到特殊姓氏人群的特殊遗传基因。
——节选自《大众科技报》
5.下列对“姓氏基因”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姓氏基因”理论以姓氏特定的文化背景和特殊的传递规律为基础来探讨遗传基因。
B.“姓氏基因”理论力图将姓氏与基因联系起来,解开人类遗传的奥秘。
C.“姓氏基因”理论以群体基因的遗传规律为基础,研究姓氏传递规律和同姓人群分布规律。
D.“姓氏基因”理论将姓氏作为生物学的一种标记进行人类群体遗传学研究。
6.文中可以作为“中国人几千年来有关姓氏的记录,甚至可以解开人类遗传的奥秘”的依据,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
A.中国姓氏在民族文化的同化利国家统,一直起到独特的民族凝聚力作用。
B.华夏民族,尤其是汉族社会,有着同姓聚居利修谱联宗的习俗。
C.具有中国社会进化特色的改姓现象,增强了中国人姓氏的多样性。
D.中国人姓氏,一般只随男性相传,Y染色体的基因信息大体上也就随姓氏代代相传。
7.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可以根据“姓氏基因”来确定任何个人或家族的真正姓氏。
B.中国人姓氏的遗传和基因的表现一样,有一定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C.“姓氏基因”研究显示的生命遗传信息与历史的发展可相互印证。
D.中国科学家对人类群体遗传学研究的已有发现,说明人类找到特殊姓氏人群的特殊遗传基因不是没有可能的。
三.(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石公弼字国佐,越州新昌人。登进士第,调卫州司法参军。淇水监牧马逸,食人稻,为田主所伤。时牧法至密,郡守韩宗哲欲坐以重辟。公弼当此人无罪。宗哲曰:“人伤官马,奈何无罪?”公弼曰:“禽兽食人食,主者安得不御,御之岂能无伤?使上林虎豹出而食人。可无杀乎?今但当惩圉者,民不可罪。”宗哲怒,以属吏。既而使者来,囚圉者,如公弼议。(公弼)再调涟水丞。供奉高公备之舟行淮,以溺告。公弼曰:“数日无风,安有是?”使尉核其所载,钱失百万。呼舟人物色之,乃公备与寓客妻通,杀其夫,畏事觉,故窃官钱赂其下,诡为此说。即收捕穷治,皆服辜。知广德县,召为宗正寺主簿。入见,言:“朝廷比日所为,直词罕闻,颂声交至,未有为陛下廷争可否者。愿崇忠正以销谀佞,通谏争以除壅蔽。”徽宗善之。擢监察御史。
迁侍御史。时苏杭造作局盛,公弼陈扰民之害,请革技巧之靡丽者,稍罢进奉,帝纳之。故事,初至宫,例得金缯之赐二百万,公弼辞不受。
水官赵霆建开直河议,谓自此无水忧,已而决坏钜鹿,法当斩。霆善交结,但削一官,犹为太仆少卿。公弼论为失刑,霆坐贬。进兵部尚书兼侍读。上疏言:“崇宁以来,臣下专务生事,开边兴利,营缮徭役,蹶民根本,因之饥馑。汴西挽运花石,农桑废业,徒弊所有,以事无用。宜使之休息,以承天意。”张商英入相,欲引为执政,何执中、吴居厚交沮之。以枢密直学士知扬州。群不逞为侠于乡里,自号“亡命社”。公弼取其魁桀痛治,社遂破散。江贼巢穴菰芦中,白昼出剽,吏畏不敢问。公弼严赏罚督捕,尽除之。卒,年五十五。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淇水监牧马逸,食人稻 逸:安逸
B、郡守韩宗哲欲坐以重辟 坐:判罪
C、设学校者,要以仁义渐摩 渐:熏染
D、擢监察御史 擢:提升
9、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石公弼明察果敢的一组是 ( )
①今但当惩圉者,民不可罪。 ②数日无风,安有是? ③例得金缯之赐二百万,公弼辞不受。 ④愿崇忠正以销谀佞,通谏争以除壅蔽。 ⑤崇宁以来,臣下专务生事 ⑥公弼严赏罚督捕,尽除之。
A、③④⑥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①②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石公弼执法公允严明,有官养马匹吃农夫田里稻谷,被田主打伤,他根据当时的放牧法,依据实情判田主有罪;他查清高公备盗窃官钱,贿赂手下人,以掩盖杀人罪行的事实,使之受到严惩。
B、石公弼敢于直谏。一次入见皇帝,他批评大臣们只知歌功颂德,不敢争论是非曲直,要求皇帝提倡谏诤,以使自己免受蒙蔽。
C、石公弼关心百姓利益,他批评了崇宁年间以来许多官员意为滋生事端,伤害百姓根本利益的种种行为,主张让百姓休养生息。
D、石公弼敢于打击地方邪恶势力,担任扬州知府时,严惩“亡命社”首领,使“亡命社”自行瓦解。江贼深藏芦苇深处,白昼出行抢劫。石公弼严明赏罚,督促抓捕,将江贼全部剿除。
第Ⅱ卷(非,共120分)
四、古诗文阅读。
11.把第一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禽兽食人食,主者安得不御,御之岂能无伤?使上林虎豹出而食人,可无杀乎?
译文:

(2) 时苏杭造作局盛,公弼陈扰民之害,请革技巧之靡丽者,稍罢进奉,帝纳之。
译文:

12、阅读这首诗,回答问题。(8分)
题葡萄图   
徐渭   
半生落魄已成翁,   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   闲抛闲掷野藤中。
注:徐渭(1521-1593),明代杰出的书画家、文学家。
(1)第一、二两句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结合诗句具体分析。(4分)


(2)第三句“笔底明珠无处卖”中的“明珠”指什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4分)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4分)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2)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李密《陈情表》)
(3)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 。 ,访风景于崇阿; ,得天人之旧馆。(王勃《滕王阁序》)
(4) 老当益壮, ?穷且益坚, 。(王勃《滕王阁序》)
(5)引壶觞以自酌, 。(陶渊明 《归去来兮辞》)
(6) ,鸟倦飞而知还。(陶渊明 《归去来兮辞》)
(7)已矣乎! ? ? ?(陶渊明 《归去来兮辞》)
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20分)  
黄山绝壁松
冯骥才
①黄山以石奇云奇松奇名天下。然而登上黄山,给我以震动的是黄山松。
②黄山之松布满黄山。由深深的山谷至大大小小的山顶,无处无松。可是我说的松只是山上的松。
③山上有名气的松树颇多。如迎客松、望客松、黑虎松、连理松等等,都是游客们争相拍照的对象。但我说的不是这些名松,而是那些生在极顶和绝壁上不知名的野松。
④黄山全是石峰。裸露的巨石侧立千仞,光秃秃没有土壤,尤其那些极高的地方,天寒风疾,草木不生,苍鹰也不去那里,一棵棵松树却破石而出,伸展着优美而碧绿的长臂,显示其独具的气质。世人赞叹它们独绝的姿容,很少去想在终年的烈日下或寒飙中,它们是怎样存活和生长的?
⑤一位本地人告诉我,这些生长在石缝里的松树,根部能够分泌一种酸性的物质,腐蚀石头的表面,使其化为养分被自己吸收。为了从石头里寻觅生机,也为了牢牢抓住绝壁,以抵抗不期而至的狂风的撕扯与摧折,它们的根日日夜夜与石头搏斗着,最终不可思议地穿入坚如钢铁的石体。细心便能看到,这些松根在生长和壮大时常常把石头从中挣裂!还有什么树木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
⑥我在迎客松后边的山崖上仰望一处绝壁,看到一条长长的石缝里生着一株幼小的松树。它高不及一米,却旺盛而又有活力。显然曾有一颗松子飞落到这里,在这冰冷的石缝间,什么养料也没有,它却奇迹般生根发芽,生长起来。如此幼小的树也能这般顽强?这力量是来自物种本身,还是在一代代松树坎坷的命运中磨砺出来的?我想,一定是后者。我发现,山上之松与山下之松决不一样。那些密密实实拥挤在温暖的山谷中的松树,干直枝肥,针叶鲜碧,庸懒而富态;而这些山顶上绝壁松却是枝干瘦硬,树叶黑绿,矫健又强悍。这绝壁之松是被恶劣与凶险的环境强化出来的。它遒劲和富于弹性的树干,是长期与风雨搏斗的结果;它远远地伸出的枝叶是为了更多地吸取阳光 …… 这一代代艰辛的生存记忆,已经化为一种个性的基因,潜入绝壁松的骨头里。为此,它们才有着如此非凡的性格与精神。
⑦它们站立在所有人迹罕至的地方。那些荒峰野岭的极顶,那些下临万丈的悬崖峭壁,那些凶险莫测的绝境,常常可以看到三两棵甚至只有一棵孤松,十分夺目地立在那里。它们彼此姿态各异,也神情各异,或英武,或肃穆,或孤傲,或寂寞。远远望着它们,会心生敬意;但它们 ?— 只有站在这些高不可攀的地方,才能真正看到天地的浩荡与博大。
⑧于是,在大雪纷飞中,在夕阳残照里,在风狂雨骤间,在云烟明灭时,这些绝壁松都像一个个活着的人:像站立在船头镇定又从容地与激浪搏斗的艄公,战场上永不倒下的英雄,沉静的思想者,超逸又具风骨的文人 …… 在一片光亮晴空的映衬下,它们的身影就如同用浓墨画上去的一样。
⑨但是,别以为它们全像画中的松树那么漂亮。有的枝干被飓风吹折,暴露着断枝残干,但另一些枝叶仍很苍郁;有的被酷热与冰寒打败,只剩下赤裸的枯骸,却依旧尊严地挺立在绝壁之上。于是,一个强者应当有的品质——刚强、坚韧、适应、忍耐、奋取与自信,它全都具备。
⑩现在可以说了,在黄山这些名绝天下的奇石奇云奇松中,石是山的体魄,云是山的情感,而松——绝壁之松是黄山的灵魂。

14.作者说登上黄山“给我以震动的是黄山松”,结合全文,请简要概括使作者“震动”的原因。(6分)


15.“这一代代艰辛的生存记忆,已经化为一种个性的基因,潜入绝壁松的骨头里。”说说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4分)


16.请你从语言表达和思想内容两方面赏析第八段画线的句子。(4分)


17.结合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共6分)
(1)文章多处运用了对比,请举出二例,并加以简析。(4分)


(2)文章最后,作者说绝壁松是“黄山的灵魂”,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分)
六、语言运用(8分)
18. 阅读下列材料,筛选重要信息,给“短信文学”下定义,要求语言简洁,信息完整。(4分)
①短信文学是一种文学新门类。
②短信文学的特点是以短信为存在方式。
③短信文学具有文学性、娱乐性、互动性、时效性等特点。
④短信文学还具有短小精悍、通俗易懂的特性。
⑤物质的极大丰富为短信文学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⑥短信文学是大众化催生的宠儿。
短信文学是

19.在下面的横线处填上适当的语句,组成与前面句子呼应的排比句。(4分)
  人生是一本怎样的书呢?有的人平平淡淡,和风细雨,但他的人生之书却丰富细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6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庄子》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子舆天生浑身缺陷,驼背、脖颈朝天。有人满怀恻隐地问:“你一定为你的形象很苦恼吧!”子舆昂然地回答:“我为什么要苦恼呢?如果老天把我的左臂变成一只公鸡,我就让它高亢地鸣叫,为人们报晓;如果老天把我的右臂变成一只弹弓,我就用他打下斑鸠烧着吃;如果老天把我的脊椎变成一辆马车,我就用精神的骏马拉起它驰骋天下。我为什么要埋怨、苦恼呢?”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明确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范围,不要套作。


第Ⅰ卷

一、基础题
1.B 2.D 3.C(A“提高”与“意识”搭配不当,“某某月”不能跨两个月份B成分残缺,“加大”的应是“力度”或“量”。D语序不当,应为“几十年研究成果的总结”。) 4.C
二、社科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5.C(应是以姓氏遗传规律为基础研究群体基因遗传规律)
6.D(只有D项揭示了遗传方面的关键信息)
7.A(过于绝对,况且世界上有些国家的姓氏很难找到与遗传基因的关联)
三、文言文
8、答案A。(逸,意为逃跑)
9、答案D。
10、答案A。(根据放牧法,应判田主无罪)
11、(1)(5分) 禽兽吃人的食物,主人怎么能不阻止?阻止它怎么可能不伤着它?如果上林苑虎豹逃出圈栏伤害了人,能不杀吗?(关键字“御”“安”“岂”;语意通顺2分。)
(2)(5分)当时,苏杭造作局很兴盛,公弼上书陈述苏杭造作局扰民的危害,恳请朝廷更改奢靡华丽的工艺,暂停进贡,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 (关键点“陈”、“革”、“罢”、定语后置句;语句通顺1分。)
12. (共8分)(1)一、二句写其潦倒不得志,寂寞孤苦的晚年。(具体分析2分)第一、二两句刻画了一个恃才傲物、落魄潦倒的诗人形象。(2分)
(2) “明珠”运用比喻手法,借指诗人的才华。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4分)。
13. 略(14分)

五、(20分)
14.①它生长在极项和绝壁上,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②它历经磨砺,强化出坚韧的性格。
③它身处绝境却卓立不群,志怀高远。
④无论苍郁与枯败,都具有强者的品质。(答对一点2分,答对三点6分)
15.这句话是说极顶和绝壁上的野松,在恶劣与凶险的环境中,一代代与风雨搏斗所形成的习性和品格,已化为绝壁松的精魂。(要点:凶险环境 与风雨搏斗 习性品格 精魂)(4分)
16.画线的句子运用比喻和排比的方法,形象地描绘了绝壁松在各种艰难环境下表现出来的非凡性格和精神。(4分)
17.(1)①绝壁松与草木和苍鹰的对比,突出绝壁松顽强的生命力:②绝壁松与山谷松的对比,突出绝壁松强悍的精神;③绝壁松漂亮的树形与断枝残干的对比,突出绝壁松永不言败的精神。(找到对比1分,简析1分,答对2处且语句通顺得4分)
(2)呼应开头,篇末点题,突出黄山绝壁松的品格。(2分)

六、(8分)
18. (4分)一种以短信为存在方式,兼顾文学性、娱乐性、互动性、时效性等特点,短小精悍、通俗易懂的文学新门类。
19.示例:有的人坎坎坷坷,千磨万难,但他的人生之书却引人入胜;有的人飞黄腾达,青云直上,但他的人生之书却不堪卒读。(4分)
20、作文(略)

【参考译文】
译文:
石公弼字国佐,越州新昌人。考中了进士,调卫州任司法参军。淇水监的马跑出来,吃了人家的稻子,被田地的主人打伤。当时监牧的表现很平静,郡守韩宗哲想判田地主人重罪。石公弼认为应判此人无罪。宗哲说:“这人伤了官员的马,怎么能不判罪?”石公弼说:“禽兽吃人的食物,主人怎么能不阻止?阻止它怎么可能不伤着它?如果上林苑虎豹逃出圈栏伤害了人,能不杀吗?现在只应当惩罚负责管马的,而百姓不应治罪。”宗哲发怒,因为管马的是他的下属。过了不久,(使者)依照石公弼的意见拘禁了圉者。后来石公弼调任涟水丞。供奉官高公备的船行驶到淮水时,公备报告官府船溺水而沉。公弼问:“一连几天没有大风,怎么会有这种事?”派手下核查沉船所载财务,发现少了上百万的钱。(公弼)就集合船上的人,观察他们的脸色,原来高公备与客人的妻子私通,高公备杀了他的丈夫,怕事情败露,船行到淮河,就盗窃船上官银贿赂属下,编造了沉船的谎言。公弼于是抓捕犯罪人员,彻底查究处治,所有罪犯都服罪。公弼任广德知县时,被征召为宗正寺主簿。(公弼)进见皇帝,说:“朝廷上每天很少听到直言,听到的多是不断歌功颂德的声音,现在没有当廷和您争执这些政策是否可行的官吏。希望您推崇为臣忠正,清除阿谀奸佞的作风,疏桐直言谏议之路,革除堵塞忠言之道的弊病。”徽宗赞同他的话。提升他为监察御史。
公弼后来升迁侍御史。当时,苏杭造作局很兴盛,公弼上书陈述苏杭造作局扰民的危害,恳请朝廷更改奢靡华丽的工艺,暂停进贡,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按先例,初到宫中,照例要得二百万金缯的赏赐,公弼谢绝没有接受。
水官赵霆建提出裁直河道的主张,称这样做从此就没有水患之忧了,但不久,河道决堤冲毁巨鹿,赵霆建依法应当被判处斩刑。赵霆建善于交际,只是被免除了一个官职,仍然任太仆少卿。公弼判定刑罚失当,赵霆建因此被贬。公弼后来升迁兵部尚书兼侍读。(公弼)上书奏道:“崇宁以来,臣下们专门制造事端,开拓疆土追逐利益,谋求整治徭役,用尽百姓的根本,因此(使百姓)遭受饥荒。汴西百姓(因)牵引运送花石纲,而荒废了农桑,这些都是弊端,于民生无益,应该让百姓休养生息,以顺应天意。”公弼凭借枢密直学士的头衔任扬州知府。一群不称意的人在乡间行侠,自称“亡命社”。公弼捕获他们的首领严加整治,“亡命社”于是破散。一伙江贼在菰芦中安下巢穴,白天外出抢劫,官吏害怕不敢干预。公弼严明赏罚,督促抓捕,将他们一网打尽。(公弼)死,享年55岁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er/56001.html

相关阅读:2013高二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带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