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文综视野宽阔 理综着重探究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考复习 来源: 高中学习网


理综突出探究性考查解决问题能力

【物理】动量、近代物理纳入必考范畴

2018年高考物理试题注重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与科研进展、生产实践、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通过设置新颖的问题情境,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物理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关心身边的物理问题,关注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和躬身实践的能力。比如考查学生对氘核聚变反应和爱因斯坦质能方程的理解和运用;以扫描隧道显微镜(STM)中隔离振动噪声的有效措施为素材,考查学生对电磁感应规律的理解等。

物理试题注重增强探究性和开放性,考查考生的创新意识。实验题主要通过设计新颖的实验情境,要求学生将物理实验知识、方法和技能与新的情境相结合完成实验,在较高的层次上考查考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比如利用“滴水计时器”研究物体的运动,考查考生对实验方法的迁移能力。

今年高考物理试题根据大纲要求,将动量、近代物理的内容首次纳入到必考范畴,为确保考试大纲修订平稳落地,新修订内容的考查综合度和难度均适度控制,全部采用选择题的形式,重点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和规律的理解,降低物理过程和数学运算的复杂性;提供多种解答途径,降低入手难度。

【化学】体现模块融合考查综合能力

2018年高考化学试题广泛联系实际创设化学应用情景,引领学生正确认识化学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巨大贡献,认识化学学科的价值。例如,今年试卷中所运用实际情景主要有新材料制备、废物综合利用、环境保护技术、有机新物质和新药物合成、无机化工生产以及新技术性能源等。这些试题均要求学生将基础化学、基本化学原理和方法运用到实际生产生活中,解释生活中相关的现象,解决工业生产的问题。

化学与生活试题,让学生全面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试题选材设计废弃物品综合利用,展现化学变废为宝的神奇魅力,实验过程注重尾气吸收,使学生牢固树立绿色化学和环保理念。对创新思维能力的考查,主要体现在推理实验现象、设计合成路线、阐释结构与性质的规律三个方面。

今年高考化学试题的设计贯彻了2019年底高考化学大纲修订的指导思想。必备知识内容包括熟悉最为基本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及其相互转化规律,化学反应原理和结构知识的精髓,基本化学实验操作方法和实验设计思想。看似删去了化学与技术模块,实际上是将几个模块内容融合一起命制试题,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的能力。例如以电解质溶液平衡为题材,呈现平衡数据关系图,加大考查学生运用平衡原理、元素知识综合分析问题能力。

试题将与数学计算有关的内容的考查重点放在化学原理以及化学概念上。只有那些计算不是很复杂的内容,才要求学生计算出结果,其他等计算稍显复杂的内容均只要求列出计算的表达式即可。

【生物】实验题要求更高重视实际操作

2019年高考试题不但从一般层面考查学生对生物学基本知识的理解与综合运用能力,也尝试考查学生对生命过程进行深度、全面思考的能力,这种设计理念不但有利于区分和选拔学生,也是2019年生物高考的一个亮点。

在试题的设计上,在围绕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生物技术与实践和现代生物科技等展开的同时,对生物学科的素养、关键能力、核心价值也进行了考查。

实验试题对考生提出了一个相对较高的要求,如“密闭小室中的植物在光下光合速率降低的原因”这一问题,若考生只回答“CO2的浓度的降低”是不够的,回答出“植物在光下光合作用吸收CO2的量大于呼吸作用释放CO2的量,使密闭小室中CO2浓度降低,光合速率也随之降低”才是比较全面的。“密闭在无O2小室中的植物在光下有氧呼吸增加的原因”这一问题,若考生只回答“光下植物光合作用释放O2”是不够的,回答出“植物在光下光合作用释放的O2使

密闭小室中O2增加,而O2与有机物分解产生的还原型辅酶Ⅰ发生作用形成水是有氧呼吸的一个环节,所以当O2增多时,有氧呼吸会增加”才是比较完善的。

2019年的实验试题对考生提出了一个相对较高的要求,这不但有利于高考区分功能的发挥,对于改善中学教学不重视实验,不重视实际操作,较多关注“背”实验、“记”实验的状况也是非常有利的。

文综视野更宽阔突出价值观引领

历史】注重史学方法和概念辨别

2019年高考试题突出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点考查国史、党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考查要求侧重“基础性、综合性、创新性”,就基础性而言,历史试题设计切实把学科主干知识作为能力考查的主要载体,考生作答都必须结合所学;综合性体现在试题设计更加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和体系。

试题整体设计进一步明确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考查内容,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素养和宽阔的视野,能够在知识积累、素质养成和能力提升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如全国I卷第42题列举了14~17世纪中西方若干政治、经济、文化、对外关系等领域的重要史实,要求考生提取信息并形成论题,进行论述。该题要求的关键能力,包括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四个层级;考查的学科素养,囊括了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等方面,多角度、多层次考查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对《考试大纲》的修订,历史学科更加注重考查历史思维过程与方法,如考生对历史事实和历史叙述这两种不同史学概念的理解和辨别程度。对于引导中学教学注重史学方法传授、概念辨别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政治】题量有调整书写量未变

今年高考试题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背景材料,把文化具象化,让学生在阅读和回答试题过程中感受体验文化,引导他们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华民族历史传统和文化积淀,认识其时代价值,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在一致性,增强文化自信,提高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觉性。

今年的高考试题,注重反映中国发展理念,反映发展建设成就,通过考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提高国家荣誉感和自豪感,增强对中国发展道路的认同和自信,从而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2019年的思想政治科高考试题突出了学科能力考查要求的具体化和精细化,调整了材料分析题题量和学科搭配,对深化能力考查提出了新要求。如今年全国Ⅰ卷思想政治的材料分析题由过去的2题调整为3题,试题的总体阅读量、难度和答题书写量并未增加,有的试题答题书写量还有所减少。

【地理】以稳为主延续以往特点

2019年高考地理试题以稳为主,稳中求进,在题型、风格、呈现形式等方面延续了以往特点。

地理试题注重对基本概念、原理等主干知识的理解及其应用能力的考查,同时注重用整体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

区域认知是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之一,而对区域界线的理解是区域认知的重要方面。在中学地理课程和教学中,突出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但对区域之间的过渡性相对较少关注,甚至把区域界线绝对化。

高考地理试题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和问题,在素材和情境的基础上,自然地延伸出问题,启发考生运用学科知识和思想方法进行思考。如全国I卷1~3题“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有利于调动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思考和作答。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kao/1124909.html

相关阅读:2018高考一轮复习马上开始,你想要的理科复习方法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