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晋堂-高考加分,有多少利益假汝之名而行!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考复习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近日,教育部官员重提高考加分话题,再次引发人们热议,这也是由于2010年11月教育部等五部委公布高考加分政策调整时,公众只是“被告知”,还有很多意见未及表达。

  

  像这样一件关乎千万考生的大事,教育部没有履行公开听证的程序,调整的决策做出以后,发布《公告》也未见召开正式的新闻发布会。此后,笔者也没有看到各家媒体与有关部门对话的声音,显然,公众处于“被告知”的角色。

  

  1月17日,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戴家干撰文“坚持公平公正,深化高考改革”刊发在《求是》杂志上,这是继袁贵仁部长1月3日撰文“全面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实现科学发展”半个月后再次论及高考改革。教育部官员连续发表的两篇文章进入公众视野,一下子,使本来就未平息的高考加分之议再次升温。

  

  2010年11月,教育部等五部委公布高考加分政策调整,对于奥赛和体育加分做了一些限制,这是对过去加分政策的修正,也是对近年来社会上高考加分弄虚作假、弊病丛生诟病的回应。

  

  有人为之叫好,说这是高考加分“瘦身”;也有人认为问题尚多,对于此次调整提出许多质疑。

  

  首先,由与高考有相关利益的部门来讨论高考加分调整,有点“雅尔塔会议”的味道,本身就不妥。高考加分调整可以征求民委的意见,因为涉及少数民族加分;可以征求体育总局的意见,因为涉及体育加分;可以征求科委意见,因为涉及学科竞赛和奥赛加分甚至保送。但是,高考管理是教育部的职责,文件应该由教育部独家发布,而高考这件关乎千万考生的大事,不能让公众的参与意见缺位。

  

  其次,文件对于加分调整吞吞吐吐,确定的时间表又慢慢腾腾。这是很难让人信服的一个文件。文件发表后,我应约撰文“力度不够,速度迟缓”发表在《光明日报》上。

  

  为什么说力度不够呢?例如对体育特长生采取的“8+2”模式。省级限定在8项:足、篮、排、乒、羽五项球类,再加上田径、武术和游泳,而且省级还可以增加2项。近年来,高考加分的“重灾区”就是“二级运动员”弄虚作假、丑闻频仍——此次未见收敛,莫名其妙!为防止作假,有的地方拟采取对体育特长生统测时全程录像以为尔后有争议时打官司使用;您可以不嫌麻烦,考试成本却大大增加了!人们不明白高校要那么多“二级运动员”干吗?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不就行了吗?高考最主要的功能是进行人才选拔,考察的重点在智力,而不在体育。体育上真有才,自有体育院校向你招手呢!

  

  而且由于没有向五学科竞赛主办单位会商或征求意见,他们也不满意。即便共同发文的五部委中有中国科协参加,但中国科协只是五学科的主管单位而非主办单位,所以在决策的程序方面是有缺陷的,采取的还是由政府部门圈子内的人关起门来做决策的方式。

  

  “我们中国计算机学会是五学科奥赛的主办单位之一,教育部事先没有任何人来征求过我们几个主办单位的意见,说定就这么定了?!”身为中国计算机学会秘书长并兼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主席的杜子德要较真的问题是:这次高考保送加分决策改革的决策过程是怎样进行的?

  

  为什么说速度迟缓呢?别看文件匆忙出了台,可是执行却要三年以后!此次规定提出一个似是而非的“原则”:“老生老办法,新生新办法”。项目调整从2011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始执行;2011年之前的高中生仍旧执行调整前的办法。如此,新办法要在2014年才能浮出水面!而“老办法”连同它的弊端却可以披着“合法的外衣”再恣肆3年。真是匪夷所思!有了偏失,应该立即纠正;这种貌似有理的逻辑,只会拖延改革时机,成了错误东西延续香火的藉口。

  

  人们有理由置疑:照这种速度和逻辑,2010-2020国家中长期规划纲要期间,能够办成几件事?“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在这里并不适用;这里应该遵循的原则应该是:有错必纠,纠错从速!

  

  此次戴主任的文章,看来重点是在维护高考加分:“如果实行绝对的‘大一统’,不仅一些特殊人才难以选拔上来,一些对人才有特殊需求的专业要求也难以得到满足”。

  

  高考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如果掺杂了许多分数以外的“加分因素”,就会破坏当初的“游戏规则”,就会破坏高考的核心价值理念——公平。

  

  对于一些“加分因素”,比如少数民族加分,人们可以接受或者说可以容忍,但是对于“三好生”“优秀干部”加分,人们就不尽赞同,因为它不尽合理,而且很容易有“猫腻”。对于“二级运动员”加分,人们怀疑它有什么合理依据——何况这是弄虚作假的“重灾区”。至于特殊人才的选拔,自有特殊专业去接受,至于特殊需求专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完全可以在高考中办到——几十年不就做到了吗?

  

  而且,如果加分比例过大,也是对高考公平的倾覆。从目前地方加分比例看,重庆第一,占到17?19%,北京第二,占到13?33%,河北第三,占到11?59%。量变引起质变。加分比例这么高,严重影响了高考的公平性。人们对于“裸考”的呼声日渐声高、不绝于耳并不是偶然的。

  

  而最为重要的是:高考加分的动力,绝不是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能够说明。需要强调和正视的是:高考加分背后隐藏了太多的利益,成了一些“利益集团”的“红利”。这才是我们不能视而不见、不能被忽悠而疏忽了的本质问题!

  

  这也是我们要警惕的,从14项加分项目迅速膨胀为二百来项,除了“利益”——一些利益是权钱勾结的结果,难道还有更大的动力源吗?

  

  这也使人们有理由怀疑,提出“老生老办法,新生新办法”要把立即可以终结的错误纠正过来却要延迟三年是不是一种“策略”,在千方百计维持“利益集团”的利益呢?

  

  有趣的是,《规划纲要》公布之后两个省市发生的事实。

  

  一则是浙江省教育考试院近日宣布,从2011年起对高考加分进行大幅“瘦身”,其中包括取消此前备受质疑的“三模三电”(航海建筑模型、航空航天模型、车辆模型与无线电测向、无线电通信、电子制作)等体育加分项目、取消“奥赛”省级获奖者以及科技竞赛集体项目获奖者加分。

  

  另一则是2010年年底,记者调查发现,湖北省武汉市“走进数学王国”电视邀请赛决赛中,全市共有一万余名小学生参加了这一由教育部门组织的奥数比赛。教育部这次高考加分政策改变“风向”,仍未能让持续火热的小学奥数热“退烧”。

  

  看来,高考加分的改革也进入了改革的“深水区”。为了不迷失方向,我们应该保持清醒:高考加分,有多少利益假汝之名而行?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kao/255365.html

相关阅读:高考化学复习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