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株洲市二中2014届高三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三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试卷说明:

株洲市二中2014届高三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命题人:高三历史备课组 时量:90分钟 分值:100分第I卷 选择题部分(共50分)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1.韩愈有唐诗名作《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传世,“左迁”实为中国古代士大夫被调降官职的一种讳称。下列例子中,在中国古代属于“左迁”的是 A.秦朝,会稽郡郡守调任御史大夫。 B.东汉,会稽郡郡守调任扬州刺史。C宋朝,三司使调任枢密使。 D.元朝,南阳府府尹调任连州知州。.刘向在《战国策续录》中说:战国时期,“国异政教,各国制断,上无天子,下无方伯……故孟子、孙卿儒术之士,弃捐于世,而游说权谋之徒,见贵于俗”。上述材料意在说明当时A.没有天子,没有诸侯,只有游说权谋之徒得势为适应兼并战争的需要,各诸侯国重视儒家和纵横家孟子、荀子摒弃学术争端,联袂对抗游说权谋之徒从现实的目的出发,各诸侯国重视纵横家,摒弃儒家学说 (据王定保:《唐摭言》)基于当时“能进入国子学的几乎都是勋贵和高级公卿子弟”的情况,上面表格意味着( )A.武则天政府依靠门第选官       B.唐朝中央政府高度集权C.科举考试在武则天统治时期失去了选拔人才的功能D.扩大统治基础需要制度设计的进一步合理化4.右图中的A、B、C、D四条曲线代表的四个国家分别是( )A.中国、英国、美国、德国B.英国、中国、德国、美国 C.中国、美国、英国、德国D.英国、德国、美国、中国5.《后汉书蔡伦传》记载:“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细绢)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据材料能得出“蔡伦是造纸术的发明者”这一结论B材料说明文字记载是我们得出历史结论的首要依据C人们的需求是科技进步的原因之一( )8.右图是一幅“针路”示意图。“针路”出现于宋代,指的是古代人们在罗盘指引下将不同地点的航行方向连结而成的一种航线。据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的出现是宋代航海事业发展的必然结果B.它的出现使得古代海上航行更加安全便利C.我国在宋代就已将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D.宋代开始突破“海禁”政策鼓励对外贸易9.( ) A.卖香肠的人是雅典成年男性公民 B.卖香肠的人不会因为财产而使其参政受到限制 C.抨击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 D.反映了梭伦改革的局限.虽然远航的目的是寻找黄金,但客观上却取得了地理上的重大发现,它不仅发现了美洲这块新大陆,而且通过实地考察探明了地球上的海洋是相通的,证明了地球是圆形的,这对科学的发展和人们宇宙观念的更新具有重要意义。材料突出反映了新航路的开辟A.把美洲纳入世界大家庭 B.有助于近代自然科学的C.导致了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 D.导致了世界市场的最后形成.戊戌维新之前,主张维新的人发表各自意见。严复在《上皇帝万言书》请皇帝“结百姓之心”,方法是“亲至沿海各地,巡守省方,纵民嵩呼,瞻识共主”。谭嗣同在《仁学》中说,“君也者,为民办事者也。事不办而易其人,亦天下之通义也”。依据这些材料,下列叙述最为适宜的是(A.两位维新者,都抱有新思想,都反对旧观念B.严复思想保守,谭嗣同思想激进C.两位维新者,重点各有不同,但都主张民主D.严复思想激进,谭嗣同思想保守A.北伐战争 B.淞沪会战 C.徐州会战 D.淮海战役14.19世纪中期英国首相迪斯累利在其著作《西比尔》对他所在时代描绘道:“(它们好像)两个民族,它们之间没有往来、没有同感;它们好像不同地带的居住者即不同行星上的居民,不了解彼此的习惯、思想和感情,按照不同的生活方式生活。”以下各项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A.新航路开辟后东西方民族的生活差异凸显B.工业革命以后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C.19世纪中期东西方文化的重大差异D.19世纪末形成了两个对峙的军事集团15. 根据1871年开始生效的德意志帝国宪法文本,这个新的民族国家称为“德意志联邦”,其最高首脑为“联邦主席”。直到威廉一世加冕时,人们才从发布的皇帝宣言中得知,“联邦主席”改成了“德意志皇帝”。原来,威廉一世希望自己被称为“德国皇帝”,这一要求遭到巴伐利亚国王等的反对,最后威廉一世接受了“德意志皇帝”称号。上述材料表明 ( )A.德意志帝国不适合建立联邦制 B.德意志帝国仍是封建专制政体C.德意志帝国分裂割据局面仍没有消除 D.德意志帝国存在集权与分权主义之争16.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下列表格中因果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 )17.2010年8月,台湾领导人马英九认为:“(解决两岸关系)我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争取足够长的历史阶段,让双方进行深度的交流,双方真正找出求同存异、共创双赢之路。”马英九这一主张的实质应该是( ) A.在维持两岸现状的前提下,谋求两岸和平发展 B.积极开展两岸对话,谋求国家统一C.拒绝两岸统一,坚持“台独”立场 D.反对台湾独立,促进国家统一18. 著名学者费孝通指出通商口岸“是一个经济上处于劣势的区域向外开的一扇门,……它的繁荣却并不代表它所在区域的繁荣”,只是一个经济缺口,吸取邻近乡村地区财富,经济上无法自给自足,富有消费城市特点,导致通商口岸周围的乡土经济进一步萧条 。材料主要体现的是通商口岸 ( )A.改变了所在地区的城乡经济结构 B.对中国城乡经济的破坏性作用C.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D.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19.198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设立了四大经济特区,右边珠三角地区示意图中甲、乙两处分别是 ( )A.甲——深圳,乙——珠海B.甲——汕头,乙——厦门C.甲——汕头,乙——深圳D.甲——珠海,乙——深圳20.下面是两幅不同时期的欧洲政治形势图,其共同之处在于 ( ) 图一 图二 A.体现欧洲在多极化格局中的地位 B.反映了当时的欧洲政治格局 C.反映了欧盟成为重要的区域集团 D.说明了欧洲安全遭到美苏的威胁 21、20世纪60年代,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攻击不结盟是“一种不道德的近视的概念”,苏联也预言这个运动“像走钢丝一样长不了”。这些现象说明了不结盟运动 ( )A、形成了与美苏抗衡的军事政治集团 B、改变了超级大国对世界事务的控制C、是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D、缺乏明确而坚定的基本原则和宗旨22.越是高度的概括,越容易引起争议。对20世纪历史的概括,下列说法中争议最少的可(  )A.帝国主义战争,社会主义革命,第三世界崛起,经济、科技和文化大发展B.帝国主义战争和社会主义革命,冷战和走向多极化,和平、改革与发展C.两次世界大战,两种制度,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革命改革,和平与发展D.一战和二战,冷战23.美国经济史学家尼尔?弗格森提出了一个新概念中美国(共同体Chinamerica) 这个词认为,现在中美已走入“共生时代”A.世界格局多极化已形成 B.世界经济全球化在发展C.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加快 D.中美关系进入结盟新时代 24.《神曲》《红楼梦》《物种起源》《老人与海》四部书在1986年均被法国的《读书》杂志推荐为理想藏书。下列与这四部书相对应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诗歌 剧本 散文 小说B.彼特拉克 曹雪芹 达尔文 海明威C.倡导人文主义 反对封建礼教 阐述自然选择 体现现代主义D.抨击世俗王权 叙述爱情悲剧 挑战教会神学 歌颂民主自由25.《2012》是一部关于全球毁灭的灾难电影,它讲述在2012年世界末日到来时,主人公以及世界各国人民挣扎求生的经历。该片投资超过两亿美元,2009年在全球105个国家和地区上映,首映当天全球票房就已达到两亿美元。这说明电影艺术 ( ) A.渗透了大国的强权意识和价值观 B.折射出基督教文明的永恒生命力 C.纯粹是投机商人赢利性商业炒作 D.能够唤起人类对自身命运的思考第II卷 非选择题部分(共50分)本卷共3小题。第26题20分,第27题18分,第28题12分,共50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6.(20分)幸福是什么?亚里士多德说:幸福就是我们寻找的最好东西,也是完满的目的。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代,人们对幸福的理解也不同。某中学学生探究小组收集和整理了下表中的内容。请你根据下列表格中的内容回答关于幸福观的有关问题。中国西方古代1.不断提升美德的过程就是追求幸福的过程。“一箪食,一瓢饮”能够修得高尚品德,这样的苦行值得赞颂。2.“多子多福”是幸福的显著标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家族“香火”的旺盛是个人幸福的体现。1.苏格拉底把由理性指导的精神满足当做最高幸福,视情欲为一时快乐之下的痛苦。他提出“知识即美德”。2.中世纪的欧洲,人们普遍认为,人类的幸福来自上帝的恩赐,而物质享受只是世俗的、虚幻的幸福。近现代近代的中国人,对幸福的理解似乎更多样。有人把国家的富强独立当做终身幸福而奋斗,而新文化运动以来的年轻人却认为幸福就是自由、平等地追求自己所渴望的东西,比如婚姻、学业、事业。19世纪的西方,享乐幸福论流行,主张物质需要的满足高于一切。费尔巴哈认为“幸福只是某一生物能够无阻碍地满足关系到它的本质和生存的特殊需要和追求”。当代改革开放前,人们普遍接受幸福与物质追求相分离,“越穷越光荣”。改革开放后,很多人把财富的多寡看做幸福与否的标准。“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成为2010?年的流行语。经济发达的西方社会,人们依然相信为自身谋取各种物质利益是幸福的保证,同时有些人已经把眼光投向社会弱势群体,帮助他人,实现个人湖南省株洲市二中2014届高三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san/242964.html

相关阅读:【解析版】湖南省永州市2014届高三二模试题(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