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解析】湖南省攸县醴陵等四校2015届高三上期第三次联考历史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三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试卷说明:

湖南省攸县二中、醴陵二中等四校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教师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史记》记载,刘邦称帝之后以旧礼尊其父,有人劝说刘父:“今高祖虽子,人主也,太公虽父,人臣也。奈何令人主拜人臣!如此则威重不行。”此后其父以尊礼待刘邦。材料主要反映出汉初:A.宗法关系服从于君权B.刘邦违背了纲常伦理C.宗法制趋于崩溃D.君臣关系等级森严2.《通典》记载:“(汉)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遣丞相史出剌,并督监察御史。”《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左右丞“掌辩六官之仪,纠正省内,劾御史举不当者”。《金史》记载:“己卯,制纠弹之官知有犯法而不举者,减犯人罪一等科之,关亲者许回避。”上述材料说明( )A.弹劾是中国古代监察的一项重要权力 B.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重视监察官员的素质C.中国古代监察机构的权力来自皇权 D.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逐步走向完善与成熟3.钱穆在《中国历史政治得失》中谈到:“政治制度是现实的……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下列各项制度的发展演变能够体现上述观点的有①中国的分封制 ②古罗马法 ③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④新中国的政治协商制度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4.宋敏求《长安志》说:“(长安城)棋布栉比,街衢绳直,自古帝京未之有也。”也有人感慨长安城是“六街鼓歇行人绝,九衢茫茫空有月”,这一现象反映出唐都长安A.城市布局整齐 B.城市规模过大 C.城市功能单一 D.经济政策抑商 5.伯利克里说:“不关心城邦事务的人,有人称其为心情平和的人,我们雅典人称其为废物。它毋需公民多少政治才能,关键是每个公民都应本着一切从城邦出发……”。反映了A.雅典公民的政治才能普遍较低B.集体主义是雅典民主的重要特色C.民主发展程度与公民政治才能无关D.不关心城邦事务的人无法成为公民6.古罗马查士丁尼皇帝钦定的《法学阶梯》规定:“法学家的解答是那些被授权判断法律的人们所作出的决定和表示的意见。古时规定应该有人公开解释法律,这些人由皇帝赋予权力就法律问题作出解释,称为法学家。他们的一致决定和意见具有这样的权威,根据宪令规定,审判员也不得拒绝遵从”。这反映出罗马法的特点是A.注重法律的灵活实用 B.贵族垄断法律解释权C.重视法律的形式和程序 D.法学家的地位高于法律7.亚里士多德曾说人类社会有三种好的国家形式和三种不好的国家形式,它们一一对应,分别是:君主制和暴君制;贵族制和寡头制;共和制和暴民的统治。若以掌权者人数的多寡来区分,那么君主制和暴君制是一个人的统治;贵族制和寡头制是少数人的统治;共和制和暴民的统治是多数人的统治。试问18世纪的英国是什么政治制度A.君主制 B.共和制 C.寡头制 D.贵族制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评价中国近代史时说:“(这一运动)注定要失败,因为它所基于的基本设想是荒谬的。西方化不可能是一个不彻底的过程,要么完全照抄要么全盘否定。工具方面的西方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上的西方化。因此,西方的科学不可能用来维护儒家文明,相反必将削弱这一文明。”这说明斯塔夫里阿诺斯A.对清顽同派的因循守旧不满 B.对清洋务派的“中体西用”进行批评C.对维新派借孔子宣传变法失望 D.对新文化运动全盘西化表示怀疑洋务运动9.毛泽东曾对美国记者斯诺说:“从城市的观点来看,这个运动似乎是注定要失败的,因此中央委员会这时就明确的指责我。我被撤销政治局常委的职务。湖南省委也攻击我们,说我们是枪杆子运动”。材料中的“这个运动”A.照搬苏俄模式注定要失败 B.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首次运用C.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D.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10.1938年3月,国民党在《抗战建国纲领》中指出:“加紧全国军队之政治训练,使全国官兵明了抗战建国之意义,一致为国效命;训练全国壮丁,充实民众武力,并训练华侨抗战;指导及援助各地武装人民,与正式军队共同抗战,并在敌后发动普遍的游击战。”这反映了抗战初期国民党A.放弃了其片面抗战路线 B.加紧同中国共产党合作抗战C.主张全面抗战、积极抗日的决心 D.执行了全民族抗战的路线11. 1957年1月,周恩来应邀访问苏联,帮助解决苏联同其他社会主义国之间的问题。面对周恩来的批评,赫鲁晓夫说:“出身于工人阶级的是我,而你却是出身于资产阶级。”周恩来回答道:“是的,但至少我们两个人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我们都背叛了我们各自的阶级。”以上材料最能说明的是A.当时中苏矛盾已经严重激化 B.赫鲁晓夫改革是资本主义性质C.周恩来肯定了赫鲁晓夫的改革 D.周恩来运用才智维护国家尊严【答案】D12.据报道,2002年,伊朗官方曾发布了一批玩偶,希望以此来抵御人们对芭比娃娃的需求。这些娃娃身着伊斯兰传统服装,而女性娃娃则以头巾裹头,身上披着宽大的衣服,完全符合 伊朗女性在公共场合必须遵循的礼仪。不过,此举并不成功,人们还是更喜欢芭比娃娃。类似的现象在很多国家和地区也发生过。这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A.美国对伊朗进行“和平演变” B.美国文化和伊朗本土文化的冲突C.美国和伊朗的政治对立 D.文化全球化与民族文化的冲突 某版本高中历史教材的单元内容如下,此单元内容最适合的标题是A.现代化的世界进程B.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C.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D.现代化的不同模式【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提供的标题:现代化在英国...现代化在欧洲...现代化在北美、东亚的14.南宋时,民间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到了明清时期,“湖广熟,天下足”“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十分流行。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江浙一带的农业开始转型 B.经济重心已经向中部移动C.太湖流域经济开始大衰退 D.江浙地区不再是经济重心15.“19世纪末期,洋货消费已遍及中国社会各阶层。许多农民争服洋布,中产之家及上流社会享用洋货已成时尚,即使在云南交通偏僻之地的商店里也可见到诸如羽纱、法兰绒、钟表、玻璃等洋货,而且其售价也并非贵得惊人。”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是鸦片战争带来社会变迁的表现 B.反映了洋货的流行促使小农经济破产C.清末国人消费结构与内容均有较大变化 D.国人消费能力普遍提高16.清代乾隆年间,学者洪亮吉曾言:“然言其户口,则视三十年以前增五倍焉,视六十年以前增十倍焉,视百年百数十年以前不啻增二十倍焉……或者曰高曾之时,隙地未尽辟,闲廛未尽居也,然亦不过增一倍而止矣,或增三倍五倍而至矣……故田与屋之数常处其不足,而户与口之数常处其有余也。”由此分析洪亮吉人口论思想的进步性在于A.认识到人口激增会带来社会动乱B.发现了清代人口增长的客观规律C.肯定了人口多是国家富强的前提D.意识到盛世之下隐藏着人口危机17.以下是1919年和1937年中国注册工厂数和资本的统计表。它反映出A.民族资本受官僚资本的严重挤压B.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越来越普及C.工业平均资本减少,生产日益萎缩 D.民族资本主义空前发展18.下表是北美人口统计。(单位:万人)材料能够说明的是A.土著遭到灭绝,欧洲殖民者成为当地主人B.欧洲提供劳动力和先进技术,带去了近代文明和近代制度C.北美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D.美利坚民族的形成【答案】C【解析】19.钱乘旦在《现代化与中国的世界近现代化史研究》中认为:“现代化”是一个中性概念……现代化的执行方式可以姓“资”,也可以姓“社”,甚至出现更复杂的属性。下列各项能体现“现代化复杂属性”的有()①苏俄新经济政策 ②苏联“斯大林棋式” ③美国罗斯福新政 ④中国的改革开放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20.下图为1948—1970年世界出口贸易总额年均增长率示意图,这一发展趋势主要得益于A.世界经济朝制度化和体系化发展 B.第三世界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推动 D.经济区域集团化的速度大大加快【答案】A2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四分之一世纪是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世界工业和世界贸易在这些年以5.6%和7.3%的前所未有的增长率增长,促成这一繁荣的因素包括①商品和劳务在大战期间被抑制 ②福利国家制度的确立和扩展③冷战期间不断增长的军事购买力 ④军事技术的副产品转向民用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22.战国末年,吕不韦认为:“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又说:“一则治,异则乱。”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撰成《吕氏春秋》。材料表明吕不韦是想A.强化君主专制统治B.礼乐与法制并举C.融合诸子百家思想D.强调思想文化专制23.某时期的报纸上出现了一首题为《相隔一层纸》的诗:“屋子里拢着炉火,老爷吩咐开窗买水果,说‘天气不冷火太热,别任它烤坏了我’。屋子外躺着一个叫花子,咬紧了牙齿对北风喊‘要死’!可怜屋外与屋里,相隔只有一层薄纸!”请问这首诗反映出①打破旧诗词格律的束缚,形式上灵活自由是早期白话诗的特点之一 ②早期白话诗在写作上讲求“真率”与“质朴” ③揭示了贫富差距,阶级对立,反映了诗人对不公平制度的抨击 ④“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A.①②③ B.①②③④C.①②④ D.②③④24.英国东印度公司创立于1600年,原是一个殖民商业垄断公司,代表英国控制着英国与印度、香港等殖民地的商贸关系,后在1874年被解散。纵观英国东印度公司兴亡史,导致其被解散的主要原因是A.殖民地人民的反抗B.英国殖民霸权的衰落C.东印度公司与政府矛盾尖锐D.工业革命使其不符合时代潮流25.著名的历史学家【名师解析】湖南省攸县醴陵等四校2015届高三上期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san/255406.html

相关阅读:【解析版】浙江省浙北名校联盟2014届高三上期期中联考试题(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