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三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试卷说明:

1.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的概念,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其中 “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A.政权和族权互为表里 B.专制王权披上神权外衣C.中央对地方直接控制 D.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2.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这里所谓“违制”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 )A.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 B. 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C. 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 D. 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3.20世纪初梁启超指出:“吾中国言民族主义者,当于小民族主义之外更提倡大民族主义。小民族主义者何?汉族对于国内他族是也。大民族主义者何?合国内本部属部之诸族以对于国外之诸族是也。”其大民族主义观念在当时的主要价值是A.协调民族矛盾,缓和社会局势 B.突破传统“天下观”,否定专制C.凝聚社会力量,挽救民族危机 D.追赶世界潮流,推动改良变革4.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年5月)刊载:“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行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这说明当时中共A.坚持以城市斗争为中心的革命道路 B.走以农村为中心的革命道路失败了C.还没有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 D.内部仍存在革命道路选择的分歧5.《全球通史》说:“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险的。但20世纪50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这实质上意味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至少从政治上来看是如此。”上述材料意在说明A.冷战时期已呈现政治多极化趋势 B.美苏两极格局已被多极格局所取代C.世界格局即将呈现“一超多强”局面 D.多极化格局的形成致使地方主义发展6.下面是1820年至1870年国际贸易额及其增长速度的演变趋势示意图,这一演变趋势主要取决于A.工业文明进程的持续发展 B.世界文明融合程度的加深C.世界经济体系化与制度化的推动 D.全球普遍推行自由主义贸易政策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这九个执政官是主要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后来朝民主化方向发展。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出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当时,“政治民主化”体现在权利分配标准发生的变化,即A.扩大民主权利 B.打破贵族世袭特权 C.以财产取代血缘关系 D.实现雅典民主政治8.阅读“张一元”企业大事年表(部分),以下结论符合史实的是时间事件1900年安徽人张文卿于北京花市创办张玉元茶庄1906年在前门大栅栏开办第二家茶店,始称“张一元”1930—40年代开始利用电台、电影等手段进行广告宣传①企业创办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当时清政府放松了“民间办厂”的限制②在第二家茶店开业初期,经常有穿着改良的旗袍的女子和穿着西服的男子出入茶店③二十年代开始中国人自办的电台与商业活动密切相关,非常重视广告播报④“张一元”企业还可以通过商情类报刊进行广告宣传A.③④ B.①② C.①③ D.①④9.“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由平民出身、从事贸易或其他资本主义冒险事业的人组成的中产阶级的相应发展。到19世纪末,资产阶级政治家在西欧很多国家中担任最高领导职务,同贵族分享权力,因为出身不再能保证贵族对国家政治权力和社会权力的垄断。富有的资产阶级花钱买地产,模仿贵族的习惯和爱好,成了遍及欧洲各地的寻常的事。”上述现象主要说明A.资本主义国家人民获得了自由平等B.工业革命促使社会结构发生变化C.工商业的发展使贵族阶层扩大D.世界经济格局逐渐改变根据材料,关于英国崛起的史实表述正确的是①“16世纪社会和经济的变动”是受到新航路开辟的影响②“17世纪政治和思想改造”主要是指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启蒙思想出现③“18世纪的经济“起飞””是指英国开始工业革命④“19世纪英国进入最辉煌时代”主要表现为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 ①③11.19世纪英国一著名政治家说,美国1787年宪法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人类智慧和意志所创造出的最美妙的杰作。”恩格斯则认为“它最先承认了人权,同时确认了存在于美国的有色人种奴隶制。”对这两种评价的解读正确的是A.“特定的历史时期”:美国两党制形成时期B.“最美妙的杰作”:邦联制赋予政府权力C.“最先承认了人权”:世界上最早实行代议制D.“有色人种奴隶制”:体现该宪法反民主《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中说:“一致认为应迅速结束训政,实施宪政,并先采必要之步骤,由国民政府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邀集各党派代表及社会贤达,协商国是,讨论和平建国方案,及召开国民大会各项问题。”这表明A.国共两党坚守和平建国方针B.政治民主化是和平建国的必由途径C.国民政府成功主持召开了政治协商会议D.该协定被蒋介石集团在军事部署完成后破坏18世纪末叶以后,华夏文明日益感受到从西方基督教文明中崛起的现代工业文明的咄咄逼人的压力……迫使中华文明不得不经常地在‘生存或灭亡’之间彷徨……西方文明赢得世界……是依靠它运用有组织的暴力优势,这在……两个强势文明的猛烈撞击中表现得尤为充分。”对此解释不正确的是:A.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中华文明的手段比较单一 B.“文明的撞击”是指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碰撞C.西方工业文明的发展和扩张是近代中华文明压力的来源D.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给中国既带来了压力也带来了动力14.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批判》一书中说:“这是一个帝国制度不断成熟、完善的过程,它表现在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秦创郡县制,汉因之;隋创科举制,唐因之;宋创文官制(文臣将兵制),明因之;明创阁臣制,清因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隋朝开始形成的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②三省六部制标志着我国古代封建国家官僚制度的成熟③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标志着内阁的出现④清康熙时期设立的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①②④15.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令:“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光复以后,闻中央地方各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有研究者发现,同年6月《申报》载:“公堂会审之时,(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上述材料最宜作为下列哪一观点的论据? ( )A.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沿用前清审判制度B.作为“施之者”的被告不知民国政体之变C.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有意玷污平等制度D.作为“施之者”的被告等级观念根深蒂固16.1950年12月美国商务部下令禁止美国飞机、船只装卸前往社会主义国家的战略物资,并针对中国,特别把香港、澳门也列入禁令适用地区。1954年12月“美台共同防御条约”出台,规定美国“维持并发展”台湾的武装力量。面对这一形势,新中国的外交努力包括( )①取缔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 ②中苏双方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③贯彻执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④确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外交准则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7.1949年11月,周恩来指出:“外交工作有两方面:一面是联合,一面是斗争。”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外交工作的“联合”主要表现在①推行“一边倒”政策  ②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③推行与亚非拉国家友好合作政策  ④重视加强区域合作的外交政策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④ D.①③第II卷(非选择题 共49分)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18~19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15~1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一、必做题18.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 民国初年中国的政治发展其实应视为现代中国史上的第一次民主转型。下图记录了1833年~1915年“共和”“民主”这两个关键词在部分著作和报刊中出现的频率。(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图中“共和”“民主”字眼在1893---1913年出现的频率呈现快速增加趋势的主要原因。(4分)材料二 下图为1940年~1947年报刊上“民主”出现频率统计图(2)依图分析1940~1947年“民主”出现的频率高低情况并说明理由。(8分)材料三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参加北平市首次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后,感慨万端:“我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金冲及《新中国的第一年:写在国庆55周年之际》(3)材料三反映出新中国的政治生活发生怎样的变化?请简述发生变化的原因。(4分)19.(18分)人类政治文明演进的经历了从专制、人治到民主、法制的重要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秦汉帝国的结构并不是任何人设计的,……。战国时代晚期,一个国家已是由君主与专业官吏治理,也已有了中央与地方的分层管理。秦始皇统一中国,将秦国已实行的制度施行于全国,汉承秦制,大体未改,但是经过三四代的逐渐改革,专业的文官构成统治机构的主体。——许倬云《历史大脉络》(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归纳秦汉帝国政治制度的特征。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san/682584.html

相关阅读:山东省烟台市2015届高三3月模拟 文综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