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化学化学实验基础复习教案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三 来源: 高中学习网
M
专题十五 化学实验基础
班级: 姓名: 学习时间:
【课前自主复习与思考】
1.完成《创新设计》P:72――主干知识整合;
2.阅读并思考《创新设计》P:73――突破核心要点;
3.归纳常用仪器使用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结合自主复习内容思考如下问题】
1.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
2.下列实验操作或对实验事实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以鉴别苯和甲苯
②如果皮肤上不慎沾有苯酚,应立即用酒精洗涤
③用pH试纸测得氯水的pH为2
④用稀硝酸清洗做过银镜反应实验的试管
⑤少量的钠、钾、白磷通常保存在煤油中
⑥用瓷坩埚高温熔融Fe(CrO2)2和Na2CO3的固体混合物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②④⑤ D.②⑤⑥
3.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础和保证。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考纲点拨】
了解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和主要用途;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自主研究例题】
(1)有右下图所示A、B、C、D四种仪器:
请选择下列仪器名称的序号,填入相应的空格内:
①烧杯②碱式滴定管③圆底烧瓶④锥形瓶⑤分液漏斗⑥酸式滴定管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烧杯的质量,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由图中可以看出,该同学在操作时的一个错误是______________,烧杯的实际质量为______________g.

(3)指出下面3个实验中各存在的一个错误: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成本题后同学们的思考和质疑:

【高考链接】
【例1】(2009?广东理基,21)参照《创新设计》P:73

【例2】(2010?重庆,7)参照《创新设计》P:73

【例 3】(2010.全国卷1,29) 请设计CO2在高温下与木炭反应生成CO的实验。
(1)在下面方框中,A表示有长颈漏斗和锥形瓶组成的气体发生器,请在答题卡上的A后完成该反应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夹持装置,连接胶管及尾气处理不分不必画出,需要加热的仪器下方用△标出),按气流方向在每件仪器下方标出字母B、C……;其他可选用的仪器(数量不限)简易表示如下:

(2)根据方框中的装置图,在答题卡上填写该表
仪器符号仪器中所加物质作用
A石灰石、稀盐酸石灰石与盐酸生成CO2


(3)有人对气体发生器作如下改进:在锥形瓶中放入一小试管,将长颈漏斗下端插入小试管中。改进后的优点是 ;
(4)验证CO的方法是 。
【例4】(2010?浙江高考)一水硫酸四氨合铜(Ⅱ)的化学式为[Cu(NH3)4]SO4?H2O是一种重要的染料及农药中间体。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以氧化铜为主要原料合成该物质,设计的合成路线为:

相关信息如下:
①[Cu(NH3)4]SO4?H2O在溶液中存在以下电离(解离)过程:
[Cu(NH3)4]SO4?H2O=[Cu(NH3)4]2+ + SO42?+ H2O
[Cu(NH3)4]2+ Cu2++4NH3
② (NH4)2SO4在水中可溶,在乙醇中难溶。
③[Cu(NH3)4]SO4?H2O在乙醇?水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随乙醇体积分数的变化曲线示意图如下:

请根据以下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图3
(1)方案1的实验步骤为:
a. 加热蒸发 b. 冷却结晶 c. 抽滤 d. 洗涤 e. 干燥
①步骤1的抽滤装置如图3所示,该装置中的错误之处是 ;抽滤完毕或中途停止抽滤时,应先 ,然后 。
②该方案存在明显缺陷,因为得到的产物晶体中往往含有 杂质,产生该杂质的原因是 。
(2)方案2的实验步骤为:
a. 向溶液C中加入适量 ,b. ,c. 洗涤,d. 干燥
①请在上述内填写合适的试剂或操作名称。
②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步骤c的洗涤液是 。
A. 乙醇 B. 蒸馏水 C. 乙醇和水的混合液 D. 饱和硫酸钠溶液
③步骤d不宜采用加热干燥的方法,可能的原因是 。

【归纳与思考】
1.化学实验基础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仪器和试剂及其规格的选择,仪器的组装及绘制,实验基本操作,现象的描述及其解释,实验过程细节的分析,实验原理的表述,实验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等。
2.化学实验基础通常在选择题中出先1-2题,填空题会有不同程度的考察,实验的思维过程一般为:“原理→反应物→仪器装置→现象→结论→作用意义→问题讨论”。如:
①实验目的是什么?
②所用反应物的名称、状态
③有关装置:性能、使用方法、适用范围、注意问题、是否有替代装置或改进装置可使用、仪器规格。
④有关操作:操作要点、操作顺序、注意事项或操作错误的后果。
⑤实验现象:自下而上,自左至右全面观察。
⑥实验结论:直接结论,导出结论。

【自主检测】《创新设计》P:74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san/70067.html

相关阅读:2012届高考化学金属材料与金属的冶炼复习考点详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