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三历史仿真模拟检测试题(含参考答案)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三 来源: 高中学习网
历史试题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每小题4分,共56分)
1.“几乎每一位西方作者写到中国社会状况时,毫无例外地要描述一番中国人吸食鸦片的方式及其对道德和身体的危害。于是,在一般印象中,中国就是抽鸦片的国家。”(western concepts of China and the Chinese,1840~1876)材料中的“中国形象”形成的原因不包括( )
A.鸦片输入,国人吸食
B.西方学者刻意捏造事实
C.中弱西强,不受尊重
D.西方的舆论宣传和偏见
【答案】B
2.凌青诗作:“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前仇旧恨今尽雪,只缘华夏已腾飞。”诗中涉及的历史事件有( )
①虎门销烟 ②签订《南京条约》 ③签订《马关条约》
④香港回归
A.①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C
3.《安德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记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能轻易放过的。”最终“中国接受”他们的条件后,失去了( )
①关税自主权 ②内河航运权 ③九龙司地方一区 ④香港岛
A.①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由材料可知这是考查《南京条约》的内容,而②是《天津条约》的内容,③是《北京条约》的内容。
【答案】B
4.有人说,中国“战前千年不变,战后十年一变”。这里的“战”是指(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解析】由“战前千年不变,战后十年一变”可知,是第一次使中国发生重大变化的战争。
【答案】A
5.(浙江杭州萧山九中2014届高三质量检测)法国历史学家亨利?高第说:“我并不认为这在当时是个好办法。我们这样做了,就使得中国人感觉到,我们才是真正的野蛮人。此外,对同胞无辜的血,我们也不应该向石头寻仇。法国人与其英国同盟军的分歧就在这一点上:抢劫,可以;放火,不行!”亨利?高第所评价的历史事件是( )
A.英军武力强占香港岛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日军制造旅顺大屠杀
D.德国强租胶州湾地区
【答案】B
6.日本右翼教科书篡改甲午战争起因:“清不想失掉最后的朝贡国朝鲜,开始将日本作为敌人。日本进行了日清和日俄两场战争,就是由于东亚的这种国际关系。”这段历史的真实情况是( )
①朝鲜农民起义威胁到日本的安全 ②清军协助朝鲜镇压农民起义威胁到日本的安全 ③明治维新后,日本军事实力上升,制定了侵略中国的政策 ④日本蓄意挑起战争,袭击清军运兵船,挑起战端
A.①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挑起的,是有既定方针的,而朝鲜农民起义和清军镇压农民起义并未给日本造成威胁。
【答案】C
7.(山东省临沂一中2014届高三检测)康有为在诗中写道:“海东龙泣舰沉波,上相锚轩(古代使臣乘坐的一种轻车)出议和……台人号泣秦桧歌,九城谣谍遍网罗。”从该诗中可以获取的有效历史信息有( )
①甲午海战战斗壮烈 ②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③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遭到清廷压制 ④维新派发起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由“海东龙泣舰沉波”可以得出①是甲午海战;由“议和”得出②;由“台人”“谣谍遍网罗”可以得出③;④没有涉及,可排除。
【答案】A
8.上联是“内无相,外无将,不得已玉帛相将”,作者是中日甲午战争的主要策划者、日本内阁首相伊藤博文,当他把这幅上联拿给前去日本谈判的李鸿章,要求李鸿章对出下联时,这位清政府中举足轻重的人物思考良久,终于勉强想出下联:“天难度,地难量,这才是帝王度量。”下列对李鸿章的下联理解正确的是( )
A.清王朝整体的软弱导致被迫签约
B.李鸿章本可以不理伊藤博文
C.玉帛是精品,李鸿章愿意做“玉帛相将”
D.李鸿章无视皇权,说自己有帝王度量
【解析】李鸿章的下联,以“帝王度量”大来掩饰清王朝失败割地赔款的事实,反映了整个清王朝从皇帝到大臣的软弱,这也是战争失败的原因之一。
【答案】A
9.1894年,外国资本在中国经营的近代工业的投资总额约2 800万元。到1914年,外国在华工业投资总额约1 106万美元,较1894年前工业投资扩大了近8倍。各国纷纷扩大在华资本的所谓“法律”依据是( )
A.《马关条约》及协商关税条款
B.《马关条约》及“利益均沾”原则
C.《南京条约》及“利益均沾”原则
D.《南京条约》及“最惠国待遇”条款
【解析】由时间“1894年”可以断定是在《马关条约》签订后,虽然《马关条约》是中日之间订立的,但其他列强援引片面最惠国待遇中的“利益均沾”条款,也享有其中的特权。
【答案】B
10.鲁迅说:“因为多年受着侵略,就和这‘洋气’为仇,更进一步,则故意和这‘洋气’反一调:他们活动,我偏静坐;他们讲科学,我偏扶乩;他们穿短衣,我偏穿长衫;他们重卫生,我偏吃苍蝇;他们壮健,我偏生病……”他描述的现象出现在( )
A.太平天国运动中 B.辛亥革命中
C.义和团运动中 D.新文化运动中
【解析】鲁迅先生的描述,是“盲目排外”思想的典型体现。应该出现在农民阶级领导的义和团运动中,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农民阶级对西方的侵略和西方的文明分不清。
【答案】C
11.日人植松良二之现场报道说:“此次入京之联军,已非复昔日之纪律严明。将校率军士,军士约同辈,白昼公然大肆掠夺,此我等所亲见。计京城内富豪大官之居宅,竟无一不遭此难者,决非过论。”史料中的“联军”指的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英法联军
B.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日本侵略军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的八国联军
D.抗战胜利后在华的美国侵略军
【答案】C
12.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反抗外来侵略 B.寻求救国之路
C.掀起民主革命 D.推翻清朝统治
【答案】A
13.导游带领一群学生到博物馆参观,走到近代展馆前,导游向同学们解说关于近代列强是如何一步步侵略中国,不断地侵占中国权益时是这么说的:“起初①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接下来②取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和‘领事裁判权’;后来③各国派兵保护东交民巷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最后④外国可以在中国开设工厂。”显然导游把列强取得这些特权的顺序弄错了,那么下列符合历史事实的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④①③ D.③④①②
【解析】①是1858年《天津条约》中的内容;②是1843年《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中的内容;③是1901年《辛丑条约》中的内容;④是1895年《马关条约》中的内容。
【答案】B
14.一位教师教授中国近代史时要求学生为右图的漫画写一句主题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洋人的朝廷
B.傀儡政府
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相互提携共同奋斗
【答案】D
二、非(15小题16分,16小题28分,共44分)
15.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凡大英商民在粤贸易,向例全归额设行商,亦称公行者承办,今大皇帝准以嗣后不必仍照向例,乃凡有英商等赴各该口(五个通商口岸)贸易者,勿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
??中英《南京条约》
材料二 嗣后陆路前定通商处所、商人数目及所带货物并本银多寡,不必示以限制。海路通商章程,将所带货物,呈单备查,抛锚寄碇,一律给价,照定例上纳税课等事,俄国商船均照外国与中华通商总例办理。
??中俄《天津条约》
材料三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
??中日《马关条约》
(1)材料一中英国对清政府提出了什么要求?(2分)
(2)材料二中沙俄的侵略要求与英国相比有何发展?(4分)
(3)材料三中日本取得了什么利益?与前两者相比,它更具有危害性,为什么?(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经济侵略的手段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过程?(6分)
【答案】(1)取消政府严格控制的行商制度,自由贸易。
(2)由沿海口岸通商自由到陆路通商自由。
(3)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利用中国的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在中国进行生产销售,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更加直接、方便。
(4)由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
16.海疆,即主权国家的领海,沿海国家的海洋国境。近代以来,中国海疆和海防历史的兴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衰败与复兴。材料,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沿海水师,率皆老弱无用,军器率多残缺,并不修整。又战船率用薄板旧钉,遇击即破,并不计及夷器之凶利坚固,作何抵御?似此废弛,何以肃边威远?
??《鸿胪寺卿黄爵滋敬陈六事疏》(1835年)
材料二 御外之道,莫切于海防;海防之要,莫重于水师。
??《江苏巡抚吴元炳奏》(1874年)
材料三 “甲午一役,威海水陆之防,既毁于日本……”“东三省海防,奉天尤重。自日占旅、大,辽东半岛藩篱尽撤。”
??《清史稿》
材料四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舰艇编队2008年12月26日下午从海南三亚起航,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他们的任务是保护中国航经亚丁湾、索马里海域船舶和人员安全,保护世界粮食计划署等国际组织运送人道主义物资船舶的安全。这是我国首次使用军事力量赴海外维护国家战略利益,是我军首次组织海上作战力量赴海外履行国际人道主义义务,也是我海军首次在远海保护重要运输线安全。
??《半月谈》2009年第1期
(1)指出材料一所揭示的问题。从海权和海防的角度看,这些问题最终导致了什么严重后果?请结合有关史实说明。(8分)
(2)分析材料二,吴元炳的这一奏议是否正确?对此,清政府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请结合有关史实说明。(6分)
(3)结合有关史实分析材料三,甲午一役,中国新式海军竟惨败于日本,其根本原因何在?这对中国的海疆主权造成了哪些进一步的破坏?(8分)
(4)综合上述四则材料,我们能得到什么认识?(6分)
【答案】(1)问题:军队腐败,武器落后;海防废弛(有海无防)。后果: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英割占香港岛,迫使上海等五口开埠。
(2)奏议正确;举措:兴办洋务运动,创办海军舰队,修旅顺、威海卫海军基地,成立海军衙门。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san/75501.html

相关阅读:福建省2013年高考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