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一 来源: 高中学习网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内容标准]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概述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学习要求]
1、了解太平天国的兴起、发展、高潮、转折、失败等重要史实。
2、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及《资政新篇》的内容和评价。
3、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4、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
5、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6、孙中等革命者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
7、了解五四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五四运动在近代中国社会变革中的影响。
8、爱国学生、知识分子、工人阶级在民族危机中所表现出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9、基于中共“一大”、“二大”的召开,概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中
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10、了解国共合作、北伐战争、“工农武装割据”、红军战略转移、国共合作抗日以及人民解放战争等史实。
11、认识新民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12、体会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为人民解放事业而不懈奋斗的精神。
[整体感知]
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争取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国家的富强就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为完成这个任务,中国的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进行了前仆后继的斗争。本专题共包括三部分:1、太平天国运动在反对封建主义的同时,肩负起了反对外国侵略的任务,同时太平天国后期的人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因此太平天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声。2、以孙中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提出了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发动了辛亥革命,建立了共和国,是中国近代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3、五四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中国革命进入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其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不懈的斗争,终于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知识清单]
一 、太平天国运动
(一)、太平天国初期的斗争
1、背景:鸦片战争后外国产品大量涌进中国,导致沿海农民和手工业者失去生计;清政府的沉重捐税和地主的土地兼并与盘剥;连年的自然灾害;洪秀全将西方基督教与中国的民间宗教的相结合,创立“拜上帝会”。
2、爆发:1851年初,金田起义.
3、初步建政权:永安分封诸王(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初步奠定太平天国政权的基础。
4、正式建政权:1853年,太平军定都天京,正式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革命政权。定都天京以后,太平天国分别进行了北伐、西征和天京突围,特别是打垮清江北、江南大营,标志太平天国进入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二)、《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1.《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颁布。
中心问题:土地问题。
目的:建立“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
内容:(1)土地分配: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方法:不论男女,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2)产品分配:原则:“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方法: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评价: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进步性)
要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平均一切财富,人人平等,是不可能实现的空想。由于主观上的空想性及客观的战争环境的影响,并没有真正实施过。(局限性)
2.《资政新篇》,1859年洪仁?提出。
目的:重振太平天国,改革内政,建设国家。
内容:①政治上主张中央集权,反对结党营私,提倡广开言路;
②经济上:主张仿效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制度,发展工矿、交通、邮政、金融、水利等事业;准许私人开办工业,奖励科技发明;
③对外关系上:中外自由通商,平等往;
④其它:兴办学校,建立医院,设立社会福利机构。
评价:是先进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符合时代的潮流。(进步性)
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又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加之处于战争环境未能推行。(局限性)
(三)、后期的斗争
1.天京事变
原因:根本原因是小生产者的局限性;直接原因是领导集团内部矛盾尖锐。
过程:1856年,洪秀全和杨秀清为了太平天国的军政大权展开了激烈的争夺,破坏了太平天国领导集团起义初期的团结和谐局面。结果东王杨秀清和北王韦昌辉被杀,翼王石达开出走。
性质:领导集团内部争权夺势的斗争。
影响:严重削弱了太平天国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是太平天国从胜利发展
走向失败灭亡的转折点,是太平天国从战略进攻走向战略防御的转折点。
2.后期的防御战:在陈玉成与李秀成的领导下,开展既反封建又反侵略的斗争。
3.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的标志:1864年,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的失败。
失败的原因:主观原因是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客观原因是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四)、 太平天国运动意义和教训
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
意义: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狠狠打击了外国侵略者。
教训:由于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二、辛亥革命
(一)、武昌起义
1、背景:①经济基础: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获得了初步发展。
②阶级基础:资产阶级队伍及革命知识分子队伍的壮大。
③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④组织基础:1894年起,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资产阶级团体相继建立。
1905年,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
⑤革命形势的成熟: 1911年4月,同盟会发动黄花岗起义和1911年5月,全国范围的保路运动兴起,为辛亥革命的爆发提供了条。
2、爆发: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发动起义,攻占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黎元洪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二)、中华民国的建立
1.政权的建立
1912年1月1日,孙中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的建立。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颁布时间:1912年3月。
主要内容:A、规定了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享有人身、言
论、集会、结社等自由和请愿、诉讼、选举和被选举等权利。
B、约法按三权分立的原则建立政治体制。参议院行使立法权,
有权选举临时大总统、弹劾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委员行使行政权,实行责任内阁制。
C、司法权由法院独立行使。
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从法律上宣告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三)、辛亥革命的结果
1912年2月袁世凯迫使宣统帝正式下诏退位,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四)、辛亥革命的功绩和教训
性质: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功绩:A、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
B、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权利,提高了人民参政议政的意识。
C、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D、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
局限:未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未能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教训: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其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一)、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五四运动
直接原因: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过程:第一阶段5月中心在北京,以学生为主体。
第二阶段6月中心在上海,以工人为主体。
结果: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的学生,罢免亲日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意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以青年学生为先锋,工人阶级为主力;李大钊、陈独秀等进行了马克思主义的启蒙宣传,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①条
国内:工人积极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阶级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的结合;(思想基础)
一批早期共产党组织的成立;(组织基础)
国际:共产国际的帮助。
②中共“一大”的召开
时间:1921年7月23日;
地点:上海;
内容:确立党的名称、制定党的纲领和奋斗目标、确定党的中心任务以及选举领导机构。
③中共“二大”的召开时间:1922年;
中心任务: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意义:中国近代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二)、国民革命
1、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背景:(1)1922年至1923年第一次工人运动失败,中国共产党认识到:
工人阶级必须联合农民阶级和其他阶级,组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才能
战胜强大的敌人。
(2)孙中深感人民力量的伟大,决定“以俄为师”。
方针:党内合作
建立: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意义: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民革命运动迅速展开。
2、国民革命运动(1924.1-1927.7)
兴起:国共合作之后,国民革命运动迅速在全国兴起。
高潮:北伐战争:1926年7月开始。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
性质:国共共同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国民大革命。
失败: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分别制造“四一二”和“七一五”政变。
意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失败原因:客观上是由于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力量过于强大;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主观上是由于年幼的中共缺乏革命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和共产代表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尤其是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三)、“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
1、起义和会议
(1)南昌起义
时间:1927年8月1日;
领导人:周恩、贺龙、叶挺、朱德;
意义:打响了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宣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诞生。
(2)八七会议
时间:1927年8月7日;
地点:汉口;
主要内容: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意义:为全党指明了新的出路。(转折点)
(3)秋收起义:
时间1927年9月;领导人毛泽东;受挫后毛泽东率部向井冈进军。
2、工农武装割据
①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1927年10月,毛泽东创建井冈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②粉碎国民党的围剿(武装斗争):蒋介石组织对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大规模“围
剿”。毛泽东领导中央革命根据地军民取得三次反“围剿”的胜利。
③土地革命:在革命根据地,共产党开展了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度的土地革命。土地革命使得广大贫雇农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土地、努力发展生产,生活上有了保障。为了保卫胜利果实,他们积极参军作战。
④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江西瑞金建立,它的性质是工农革命政权。
3、红军的长征
背景: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时间:1934年10月开始;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于甘肃会宁,长征胜利结束。
意义:为中国革命锻炼和保存了一大批骨干。
遵义会议:
背景:长征途中。
时间: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举行了政治局扩大会议。
内容: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意义: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转折点)
(四)、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抗日战争的胜利(1937、7——1945、9)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倡导下,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经过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中华民族取得了近代以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2、解放战争的胜利
爆发:1946年6月
反攻: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决战:1948年底—1949年初,人民解放军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渡江战役: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于1949年4月23日,占领南京,国民政府覆灭。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标志:(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讨论新中国的成立问题。)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意义:(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成为国家的主人;
(2)为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扫清了障碍,创造了必要的前提;
(3)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增强了世界和平力量;
(4)它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重点突破]
1、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也打击了外国侵略者;它冲击了旧的纲常名教,破天荒地提出了近代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资政新篇》。它的失败说明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的代表,缺乏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
2、辛亥革命的意义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权利,提高了人民参政议政的意识。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3、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
相同点:(1)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
(3)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不同点:
领导力量指导思想革命前途群众基础结果
旧民主主义革命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思想(三民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由于领导阶级的局限性,失败。
新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无产阶级思想(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广大人民群众。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胜利。
注意:判断革命性质主要看革命任务,而非领导阶级。
4、五四运动的影响
五四运动是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主旋律;五四运动也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化运动,体现了鲜明的民主和科学精神;五四运动又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体现了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
[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
1.之所以称太平天国运动是属于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是因为
A.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B.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 
C.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  D.规模大、时间长
2、太平天国兴起的最主要原因是
A.民族矛盾激化  B.洪秀全正确领导 C.阶级矛盾激化 D.西方列强入侵
3.《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A.是太平天国先后颁布的革命纲领 B.都是农民阶级革命实践的产物
C.二者对于社会经济改革主张完全一致 D.都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潮流
4.柳亚子在《题太平天国战史》中提到“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其中“煮豆燃萁”是指
A、北伐失利 B、永安建制 C、安庆保卫战失利 D、天京事变
5. 《天朝田亩制度》无法实现的根本原因是
A、实行条不充足 B、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
C、主阶级的反对和破坏 D、战争环境不允许
6. 与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新的时代特点表现在
①运动规模空前巨大 ②反封建的同时反侵略
③《天朝田亩制度》的平均主义思想 ④《资政新篇》的资本主义色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民国约法》
C、《资政新篇》 D、《和平建国纲领》
8.1912年,孙中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这里的变局和创举是指
A、辛亥革命的爆发 B、清朝统治被推翻
C、中华民国的成立 D、《临时约法》的颁布
9.孙中就西方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的问题提出
A.民权主义 B.民族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粹主义
10.孙中盛赞黄花岗起义之价值主要是因为它
A.扩大了武装起义的规模 B.推动了国内革命形势的发展
C.导致了武昌起义的爆发 D.体现了革命党人的斗志
11.1918年12月《每周评论》说:一战的结果是公理战胜强权。这说明当时中国一些知识分子
A.对帝国主义战争缺乏真正的认识
B.对巴黎和会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C.对中国国际地位认识不清
D.期望大战的结果能彻底恢复中国的主权
12.国民大革命相对于辛亥革命而言,有内在的继承性,这主要表现在
A、革命领导阶级上 B、革命任务上
C、革命结局上 D、革命的指导思想上
13.下列土地政策符合1931年毛泽东制定的土地革命路线的是
A.一切私有土地完全归组织公有 B. 农民分得土地不得转让买卖
C. 没收富农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 D. 没收公共土地及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
14.毛泽东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主要依据是
A.“八七会议”的精神 B.中国的国情
C. 共产国际的指示 D.人民群众的支持
15.1934年红军开始长征,其目的是
A、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 B、保存革命力量,实现战略转移
C、将革命推向全国 D、实现中国革命重心的转移
16.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确立于
A、中共“一大”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7.“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A、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B、十月革命的影响
C、学生爱国精神的驱使 D、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18.1947年,人民解放军进入战略反攻,主攻方向是
A、中原地区 B、华东地区 C、华北地区 D、苏南地区
19.三大战役的胜利
A.是所有解放军直参战的结果 B.是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
C.标志着人民解放战争的结束 D. 彻底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20.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提出的土地政策的共同点是
①体现了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 ②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
③维护了农民基本利益 ④促进经济的发展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解析题
21、阅读下列:
材料一: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材料二: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材料三: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材料四:国务员(指国务总理和各部部长)辅佐临时大总统,召其责任。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可决弹劾之
——以上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请思考:
(1)材料一体现了什么原则?


(2)根据材料二中的权力分工体现了什么思想?


(3)材料三掩盖了什么实质问题?


(4)材料四规定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决议指出“对现有各政党,应采取独立、攻击、排他的态度。” ……我党应坚守无产阶级的立场,并不准与其他党建立任何联系。
——李达《中国共产党的发起和第一次、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回忆》
材料二:马林向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建议放弃他们对于国民党的排斥态度,到国民党中去进行政治活动……党则不需放弃独立,与此相反,同志们必须统一他们在国民党中所采取的策略。
——《马林给共产国际执委会的》
材料三: “我们必须努力扩大国民党的组织于全中国,使全国革命分子集中于国民党,但仍旧保存我们的组织,并须努力从工人团体中,从国民党的左派中,吸收具有阶级觉悟的革命分子,渐渐扩大我们的组织,谨严我们的纪律,以立强大的共产党之基础。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代表大会》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中共在斗争策略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共产国际是怎样推动中共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


(3)根据材料三党的三大会议在国共合作上明确了什么?


(4)根据以上材料分析说明中共的政治态度发生了怎样的演变?你能从中得出什么认识?


三.问答题
23、回答有关辛亥革命的几个问题:
(1)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什么?其纲领什么样?成立于何时何地?


(2)中华民国的成立是中国20世纪发生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概括指出这一巨变在政治上的突出表现。

(3)简要回答辛亥革命的意义。

24、“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它反映出这一时期中共领导的斗争具有怎样的特点?简析其成因。


第三专题单元检测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2345678910
BCADBCACCB
11121314151617181920
ABDBBCDABC
解析1、答此题应熟悉中国民主革命的含义。民主革命是指中国人民从事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12、辛亥革命属旧民主主义革命,而国民革命属新民主义革命。解答此题应准确掌握中国新旧民主革命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二、材料解析题
21、 (1)主权在民。(2)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思想。(3)掩盖了阶级的不平等。(4)主要目的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约法成了一纸空,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就废除了它。
22.(1)仅靠无产阶级单枪匹马地进行斗争,反对与其他党派的联合。
(2)确认孙中领导的国民党是中共合作的对象,国共合作采取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形式。
(3)确定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扩大国民党,保存共产党的组织,从国民党的左派中,吸收具有阶级觉悟的革命分子。
(4)以反对和其他党派联合到决定建立统一战线,中共能从实际出发,及时调整自己的策略和政策。
解析本题第(1)问要求学生根据材料一回答中共在斗争策略上存在的主要问题;第(2)问要求学生根据材料二回答共产国际推动中共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作用;第(1)问要求学生根据材料三回答中共三大对推动国共合作的作用;第(4)问的理论要求较高。
三.问答题
23、(1)中国同盟会;(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1905年;东京。
(2)表现:推翻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
(3)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权利,提高了人民参政议政的意识;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
24、形成:从开创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到全国已建立起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土地革命使得广大贫雇农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土地、努力发展生产,生活上有了保障。为了保卫胜利果实,他们积极参军作战;粉碎敌人的三次反革命“围剿”。
特点:(1)中国革命采取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
(2)革命根据地分布远离城市,主要分布在湘赣闽鄂边界等江南地区,革命重心在南方。
成因:由中国特殊的国情、社会性质以及革命的动力决定;中国革命的敌人非常强大并长期占据着城市,敌强我弱;大革命时期南方地区群众基础比较好;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正确指导。
解析解答本题要理解工农武装割据的含义和内容,内容包括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yi/40258.html

相关阅读:必修二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