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一语文下册第三次月考试卷(有答案)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一 来源: 高中学习网
邢台一中2014-2013学年下学期第三次月考
高一年级语文试题
试卷说明:全卷满分150分,用时150分钟。分Ⅰ、Ⅱ两卷。卷Ⅰ分甲、乙两部分,甲为必考题,乙为选考题,请认真试题后作答。
第Ⅰ卷 题(68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谈吟诵 陈向春
吟诵是什么?或者,今天我们所理解的吟诵是什么?吟诵是传统文化、古典诗词不可或缺的一种美的表现形式,有着独特的文化和艺术内涵。
初次接触到吟诵的人们,新奇之后,往往会问:古人是这么“吟”的么?这是原汁原味的古调子么?事实上,现在所有古典诗词的吟调,包括出自那些已经八九十岁、曾经接受过私塾教育的老人之口的吟调,都非古调。理由很简单,一是数千年语音变迁,所谓的“正宗”古音并不存在。其次,古人吟诵皆口耳相授,声音实况没有记载。古调绝响,无从谈起。但是,语音变迁之中,仍有不变的因素。比如“入声”被认为是一种“原生态”,华东、华南、西南以及台湾地区的方言就有入声,还保留了某些中古语音的特征,当地一些八九十岁老人还能以此为我们传递唐诗宋词微妙的声情韵味。
吟诵这个词,其意既可指吟,也可指诵;或者两者兼有,泛指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诵读。吟诵合称,表明至少有两种方式,即吟和诵。从有利于传承的角度说,概念或者叫法还是统一为好。台湾统一叫吟唱,大陆统一叫吟诵。吟诵的叫法,好在把吟和诵组合在一起,提醒人们:吟是从诵之中来的。吟唱的“唱”也并非一般的歌唱,是从吟读之中自然生发出来的,且不受固定乐谱束缚的自由唱。或许,比较方便简单的分类有三:诵、吟、唱。这当中,“诵”为基础,“吟”是结果,“唱”是升华。一个现代人,要想达到古人那种自由吟诵的境界,一是要吟出自己的调,二是要随“调”随出,想吟就吟,三是音情并茂,韵味十足。
其实吟诵的根并不是一般说的古诗词文,而是传统蒙学【注】经典。传统蒙学的本意在于“播种于心,求其日后自己发芽”,用“经典”打底,扎根在童心之内,故所读所诵必为精挑细选出来的好书好文好诗。中华文明,日积月累,不断生发,产生了众多的人文经典。多且文字繁难的经典,须经过“中介”的智慧,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这个转化的结果,便是各种蒙学教材的诞生。于是,中华“经典”的核心思想化作朗朗上口的韵读文字,随着熟诵、吟诵渗入人心。
古人把作诗称之为“吟咏情性”,诗在性情里,把诗从情性里吟咏出来,即为诗。而诗的鉴赏,则是从相反方向进行,靠吟咏作出来的诗,还须回到声音里体会。所以,“吟咏”的作用,不单是所谓“语言的艺术”问题,或艺术的审美问题,最根本的是它内涵着传统的“性情”。
(选自2014.3.29《人民日报》,有删改)
【注】蒙学,即蒙馆,启蒙的学塾,相当于现在的幼儿园或小学。
1.关于“吟诵”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吟诵是传统文化、古典诗词不可或缺的一种美的表现形式,有其独特内涵。
B.吟诵,其意既可指吟,也可指诵,就是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诵读。
C.大陆“吟诵”的叫法,把吟和诵组合在一起,提醒人们吟是从诵之中来的。
D.台湾地区“吟唱”的“唱”,是从吟读中随意生发出的不受固定乐谱约束的自由唱。
2.对于吟诵具有“独特的文化和艺术内涵”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语音变迁中有不变的因素,我国一些方言中还保留了某些中古语音的特征。
B.儿童吟诵精选出来的好书好文好诗,播种“经典”以“求其日后自己发芽”。
C.中华“经典”的核心思想凭借蒙学教材化作韵读文字,通过吟诵渗入人心。
D.鉴赏诗歌要反向而行,通过吟咏(诵)在声音中体会其情感美和艺术美。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我们不能吟诵出原汁原味古调的原因是数千年的语音变迁使“正宗”古音已不存在。
B.吟诵比较简便的分类为诵、唱和吟,这三类可以分别看做基础、结果和升华。
C.今人学吟诵,一要吟出自己的调,二要想吟就吟,三要有声有情,韵味十足。
D.吟咏(诵)不是语言的艺术,也不是审美的艺术,而是内涵着传统性情的艺术。
二、古代诗文阅读(25分)
(一)文言文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剑侠 王士祯
某中丞巡抚上江。一日,遣使赍金数千赴京师。途宿古庙中,扃钥甚固。晨起,已失金所在,而门钥宛然。怪之。归以告中丞,中丞大怒,亟责偿官。吏告曰:“偿固不敢辞,但事甚疑怪,请予假一月,往踪迹之。愿以妻子为质。”中丞许之。
比至失金处,询访久之,无所见。将归矣,忽于市中遇瞽叟,胸悬一牌云:“善决大疑。”漫问之。叟忽曰:“君失金多少?”曰:“若干。”叟曰:“我稍知踪迹,可觅露车乘我。君第随往,冀可得也。”如其言。
初行一日,有人烟村落。次日,入深山,行不知几百里,无复村庄,至三日,亭午抵一大市镇。叟曰:“至矣。君但入,当自得消息。”不得已,第从其言,比入市,则肩摩毂击【注】,万瓦鳞次。忽一人来讯曰:“君非此间人,奚至此?”告以故,与俱至市口,觅瞽叟,已失所在。乃与曲折行数街,抵一大宅,如王公之居。历阶及堂,寂无人。戒令少待。顷之,传呼令入。至后堂,堂中惟设一榻,有伟男子科跣坐其上,发长及?。童子数人,执扇拂左右侍。拜跪讫,男子讯来意,具对。男子颐指,语童子曰:“可将来。”即有少年数辈,扛金至,封识宛然。曰:“宁欲得金乎?”吏叩头曰:“幸甚,不敢请也。”男子曰:“乍来此,且好安息。”即有人引至一院,扃门而去。馈之食,极丰腆。
是夜,月明如昼。启后户视之,见粉壁上累累有物。审视之,皆人耳鼻也。大惊,然无隙可逸去。彷徨达晓,前人忽来传呼。复至后堂,男子科跣坐如初。谓曰:“金不可得矣。然当予汝一纸书。”辄据案作书,掷之,挥出。前人复导至市口,惝恍疑梦中,急觅路归。
见中丞,历述前事。叱其妄。出书呈之。中丞启缄,忽色变而入。移时,传令吏归舍,释妻子,豁其赔偿。久之,乃知书中大略斥中丞贪纵,谓勿责吏偿金,否则,某月日夫人夜三更睡觉,发截三寸,宁忘之乎?问之夫人,良然。始知其剑侠也。
(选自《虞初新志》卷九,原文出自《池北偶谈》卷二十三)
【注】肩摩毂击:人同人相碰,车轮同车轮相撞。形容行人车马来往之多。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即有人引至一院,扃门而去 扃:关闭
B.君第随往,冀可得也 第:次第
C.发截三寸,宁忘之乎 宁:难道
D.问之夫人,良然。始知其剑侠也 良:的确
5.这篇故事充满着传奇色彩,下列选项中都能表现故事传奇色彩的一项是 ( )
①途宿古庙中,扃钥甚固。晨起,已失金所在,而门钥宛然。
②与俱至市口,觅瞽叟,已失所在。
③不得已,第从其言,比入市,则肩摩毂击,万瓦鳞次。
④某月日夫人夜三更睡觉,发截三寸,宁忘之乎?
⑤某中丞巡抚上江。一日,遣使赍金数千赴京师。
⑥见粉壁上累累有物。审视之,皆人耳鼻也。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⑤⑥ D. ②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A.有一个巡抚,曾派遣专差送几千两银子到京城去。途中,差官住在古庙里,门户、箱子都锁得严严实实。早晨起来,银子不翼而飞,门上的锁仍然锁得好好的。
B.差官在一所如王公之居的大宅中见到了一位伟男子,伟男子了解到差官来意后说,将来可以把黄金交还给差官。可是后来伟男子又出尔反尔。
C.差官被瞎老头带到一个大户人家后,受到了拘禁,关押差官的地方是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地方,那里的粉墙上堆迭了很多人的耳朵鼻子。差官惊恐极了,然而没有机会可以逃得出去。
D.剑侠托差官给巡抚捎上一封书信,斥责巡抚贪婪无度,告诫他不要责罚差官赔偿银子,如若不然,就要在某月某日半夜三更睡觉时,将巡抚夫人的头发截断三寸。
7.把上面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偿固不敢辞,但事甚疑怪,请予假一月,往踪迹之。(4分)
(2)移时,传令吏归舍,释妻子,豁其赔偿。(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山店 卢纶
登登山路何时尽?决决溪泉到处闻。
风动叶声山犬吠,几家松火【注】隔秋云。
【注】松火:即燃烧松木以照明的火.
8.这首诗题为“山店”,那么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写山店的?请简要赏析。(4分)
9.全诗反映出了诗人心情怎样的变化?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4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9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 ,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②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功在不舍。
③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④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⑤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⑥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 。
⑦楚天千里清秋, 。
⑧遥想公瑾当年, ,雄姿英发。
⑨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
乙 选考题
文学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 (以下有两类选考题,一类为文学类文本阅读,另一类为实用类文本阅读,考生只需选择其中的一类作答并将相应的题号涂黑,否则会影响成绩)
四、(一)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庹其五 石鸣
①庹其五是个茶客。或者说,退休前,庹其五是个老师,退休后,庹其五是个茶客。退休前,庹其五每周六天去学校上课;退休后,庹其五每周六天到巷子尽头老孙家的茶铺子里坐着喝茶。
②老孙家的茶铺子很小,茶几椅子就摆在院子里。院里的照壁是早就毁了,站在院外的路上往里看,一眼就能看个通透。庹其五就坐在通透处的一棵银杏树下。银杏高四五丈,郁郁苍苍,总有上百的年岁了吧?庹其五有时抬眼望着银杏树,不免感叹一声:“银杏自然是好,要是有这么粗大的一棵茶树立着,不是更佳?”听见的人就把老孙叫过来,对老孙说:“老孙,改天你将这银杏刨了,庹老师说,种棵茶树才更好呢。”老孙听了,也抬眼看看银杏,对庹其五说:“庹老师,这银杏可算得上是我爷爷辈的呢。”庹其五和喝茶的人就笑起来,庹其五对老孙说:“老孙,他们说玩笑话呢。这么好一棵树,谁舍得刨?”
③在老孙家茶铺子喝茶的,多是熟客,认得庹其五的,都叫他“庹老师”,不认得的,互相谈起来,问起姓名,庹其五就会蘸着茶水在茶几上写一个“庹”字,指点着说:“很多人开口就念度,那不对。这个字念庹,同稳妥的妥一样的音。”同他的姓难念一样,有时他说的话也让人觉得突兀。比如,有时侯庹其五将装茶叶的小瓶子从口袋里掏出来,将茶叶仔细放进茶碗,看着老孙一柱滚鲜鲜的开水注进去,就说:“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说的是陆羽《茶经》开首一句,但和庹其五一道坐着喝茶的人都不知道,所以接着话往下说的人很少。一道喝茶的人听不懂庹其五说的那些话,庹其五却并不觉得孤单,并没有知音不遇的失落。自己的心绪能懂自己的话,就够了,所以别人听不太懂的话,庹其五常常是说几句就止住了。
④庹其五来老孙的茶铺子喝茶,是喜欢自己带茶来。老孙的茶太普通,没有他自己的茶好。庹其五无儿无女,老伴也走了,生活清淡,钱能做的用途不多,说来算去也就是个喝茶。庹其五也是有个儿子的,上山下乡的时候,儿子到山区插队,一年夏天放牛,走在山沟里,遇上山洪,儿子忙着赶牛,却将自己留在了山洪里。庹其五和妻子赶到儿子插队的村庄,站在山沟边一阵痛哭,又一阵痛哭,才移动步子,山坡上种下一株远道带来的茶树,又沿山沟向下一路洒了五斤茶叶。乡里人都奇怪,只以为是城里人在破旧,却不知庹其五是在给儿子安魂。儿子喜欢茶,若不是来了上山下乡的运动,本是该去农业大学学习,然后去培育他愿望中的优质茶树的。天不假人以时日,庹其五只能让一株茶树在山坡上让儿子凝望。茶树是儿子未下乡前在花盆里试种的,树干树枝上都有他抚摸的痕迹,如今人茶两相望,也算是互为慰藉。新- 课-标- 第- 一-网
⑤有一段时间,庹其五外出走了一圈回来后,突然开始喝老孙配备的茶了。这情况以前少见,一同喝茶的人就奇怪。问,也没问出个所以然。庹其五说:“喝茶,喝的是心绪,在乎茶的好坏?”这就让大家不好说了。谁说喝茶不是喝心绪呢?可是细想,又似乎不是庹其五喝茶的习惯。当然,似乎而已,也就是个感觉,所以虽存疑惑,也不再罗嗦刨问。老孙的茶庹其五一喝竟持续了一年,让人渐渐忘了他有自己带茶的习惯。
⑥大伙儿想起来他有这习惯,是第二年的清明后。庹其五又自己带茶叶来了,而且给相熟的人每人都送一小包。茶是新茶,雀舌,一看就是明前的新芽。问,才知道是庹其五儿子以前插队的那个村寄来的。再问,才知道庹其五去年到山里看儿子,发现当年载的那株茶树长得竟好。村里人依旧穷,庹其五就想着让他们种茶,于是请了他茶研所的一个专家朋友去看,专家说气候土壤都适合,便说动村长引进茶苗,聘了人指导种植和焙制。村里人家家户户少余钱,庹其五就先垫了请人的费用,告诉村长茶叶赚了钱再补给他。一年过去,果然就出了茶来。茶还是打顶采的,量少,制得也不算好,但庹其五喝着,也觉得浓郁清爽。
⑦此后每年村里都寄上新茶来。三年后茶叶开始正常开采,竟是越制越好,渐入佳境。庹其五带上新茶,看着老孙将一柱水冲进茶碗,就说:“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这话,一道喝茶的人都已经听熟了,他们偶尔也重复一下,都以为是庹其五写的诗句。
(1)庹其五这一人物形象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2)第②段老孙家茶铺子里的银杏树,有什么作用?(6分)
(3)第③⑦段庹其五反复说:“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包含怎样不同的情感?(5分)
(4)“喝茶”作为这篇小说构思的关键,有人物塑造、情节结构、主题思想等多方面的考虑。请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8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拿什么捍卫自己 侯拥华
1831年12月10日,还在剑桥大学读书、酷爱自然科学的大学生达尔文,有幸参加了英国政府“贝格尔”号军舰前往南美洲最南端作地形调查。这次环球旅行,彻底改变了达尔文一生的志向。让曾经接受父亲的建议在剑桥大学主修神学的他.从此踏上了艰难的科学探索之旅。
在长达5年之久的环球旅行中,他迅速成长为一位出色的博物学家。旅行归来后,他将沿途采集的大量动植物和地质“标本”进行了深入研究。不久,他通过学术演讲和出版著作,陆续发表了许多地质学、植物学和动物学方面的研究新成果,1842年,他初步构建出“进化论”思想的框架,提出伟大的“进化论”学说。
“进化论”学说公布于世后,立刻在学术界掀起了轩然大波。“进化论”学说的遭遇,犹如当年哥白尼提出“日心说”一样,一经出世,就受到世人瞩目,备受争议。在人们看来,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是对神学的“上帝创造论”的一个公开挑衅。达尔文的支持者,为了捍卫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进行了长达十余年的抗争。在十余年斗争的过程中,达尔文思想及其本人,常常遭到粗暴的、恶毒的和不公平的攻击。为此,达尔文的朋友和拥护者经常在公开场合和学术期刊上,发表支持的言论。
在人们为进化论学说据理力争的时候,达尔文却是另一番表现。
对于这些反对者,达尔文从不出面辩驳,更不会激烈地对阵斗嘴,而是极为坦然地躲在背后“看笑话”。他为人谦和,对于找上门来的对手,也会十分有礼貌地以友相待。
许多人都认为,达尔文实在太软弱了,他们更不明白达尔文究竟要做什么。达尔文有自己独特的处理办法,他没有把时间白白浪费于无谓的争辩之中,而是把全部精力投入到“进化论”思想的丰富和发展上,并致力于解决自己理论中存在的多个难以解决的问题,比如,变种如何成为物种、为何没有过渡期等问题。
1859年,是达尔文一生中最为光辉的一年。这年11月24日,集十余年研究成果,他终于出版了自己一生中最伟大的著作——《物种起源》一书。这部科学巨著,仅仅出版了1250册,当天就全部售完。
除了通过大量证据来论证进化论思想外,达尔文有意为之的是,专门辟出几个章节,将批评的言论也放入其中。对自己理论长达几章的批评文字,是这部著作的一个显著的特点。他说:“我决不会像那些支持者那样,不去理会他们,而是要非常诚恳地接纳他们。”他要让对手,替他找出他在理论和结论方面的弱点,并预见到一切可能提出的异议。
一个科学家越诚实,对自己的要求越严格,那么,别人想反对他就越难。
谁也不知道,达尔文使用最多的武器,其实还是他那部不断更新版本的出色著作——《物种起源》。该书出版后的许多年,他仍然孜孜不倦地致力于进化论方面的研究,并不断将自己的研究新成果加入其中,让自己的学说更具说服力。
这部不断修订的巨著,说服了那些动摇分子,不知不觉中击倒了各个对手,在越来越多无私地寻找真理的人们中间,达尔文为自己赢得了许多朋友和忠实的信仰者。
19世纪70年代后半期,达尔文得到了世界各国普遍的尊敬和认可:剑桥大学授予他法学博士的称号,并将他的肖像画悬挂在学校的哲学学会图书馆里;林纳学会也开始用美术家绘制的达尔文肖像来装饰会所;法国科学院授予了达尔文植物学部通讯院士;意大利皇家学院为达尔文颁发布雷斯奖金;德国科学家在他1877年的生日时,将由150名德国著名博物学家的照片装订而成的相册寄来,作为生日礼物献给他……
后来,一位达尔文的支持者——科学家华莱士,曾经这样总结达尔文的一生:达尔文从来没有得到过暂时性的成功,但是成功本身总是跟随着他。
1882年4月,享年73岁的达尔文与世长辞了。在众多科学家的强烈要求下,他被人们安葬在英国著名的西敏寺。而他的坟墓,距离伟大的科学家牛顿的墓地,仅几步之遥。
(节选自《文汇报》)
(1)第一段中“还在剑桥大学读书、酷爱自然科学的大学生达尔文”这句记述有何作用?(6分)
(2)从全文来看,达尔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6分)
(3)传记结尾写道:“而他的坟墓,距离伟大的科学家牛顿的墓地,仅几步之遥。”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5分)
(4)联系文本,就达尔文“捍卫自己”的做法,谈谈自己的看法。(8分)
第Ⅱ卷 表达题(82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2分,每题3分)
13.下列加点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罪愆(qiān) 尸骸(hái) 应验(yīng) 前合后偃(yǎn)
B.卑鄙(bǐ) 鞭鞘(shāo) 闷热(mèn) 汗涔涔(cén)
C.昭告(zhāo) 嗣位(sì) 樯橹(lǔ) 无语凝噎(yē)
D.岑寂(cén) 悲戚(qì) 纶巾(guān) 脍炙人口(kuài)
1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位于西安世园会主轴线上的自然馆,建筑体型独特,器宇轩昂,是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的标志性建筑。
B. 当前,朝鲜正面临韩国、日本和美国等众多国家政治上的孤立、经济上的制裁和军事上的威胁,但朝鲜政府不认为局势已经不绝如缕。
C. 近几个月来,安倍晋三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引发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也必然导致中日关系的持续恶化。
D. 这几个人面对菩萨一一行礼,口中还振振有词地念叨着:“菩萨饶恕我们吧。”随即拿出钢锯,一个多小时后,十八尊罗汉的头全被锯下。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加强国际交流,提高河北环保产业水平,省政府拟举办“生态河北建设高层论坛”暨第五届环保产业博览会。
B. 长篇小说《蛙》于2014年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其作者是当今文坛颇具影响力的创作过《红高粱》等佳作的著名作家莫言之手。
C. 日本在野党强烈指责财务大臣“口无遮拦”、公开谈及政府去年入市干预日元具体汇率的行为是极不负责任的。
D. 美国非常希望确认金正日逝世前美朝高级别对话达成的约定是否继续有效,因此,有意借坎贝尔访问东亚向朝鲜传递希望尽早继续对话。
16.下列各项对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关汉卿,元朝戏剧家,我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关汉卿位列“元曲四大家”之首。
B. 莎士比亚,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法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马克思赞誉他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他的悲剧作品有《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C. 柳永,北宋词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有词集《乐章集》。
D. 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著有《漱玉词》。后人评曰:“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
17.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天是蓝得可爱,仿佛一汪水似的,月儿便更出落得精神了。 , 。____ 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而月儿偶尔也从它们的交叉处窥视我们,大有小姑娘怕羞的样子。
①淡淡的影子,在水里摇曳着  ②就像一支支美人的臂膀  ③又像是月儿披着的发 
④岸上原有三株两株的垂杨树  ⑤交互地缠着,挽着  ⑥它们那柔细的枝条浴着月光
A.①⑥②③④⑤   B.①⑥④⑤②③ C.④①②③⑥⑤ D.④①⑥②⑤③
18. 下列选项是四则“寻物启事”的主要内容,其中表达通顺、得体的一项是( )
A.本人昨天在体育馆遗失一副红色羽毛球球拍,您若及时联系鄙人,不胜感激之至。
B.昨日本人不慎丢失《随想录》一书于阅览室,期盼拾得者璧还原物,谢谢哟。
C.本人昨日在图书馆不慎丢失黑色眼镜一副,希望拾得者与我联系,不胜感激。
D.昨日本人遗失饭卡于学校饮食服务中心,肯请拾者高抬贵手交还,万分感激。
19. 下面是发掘杭州雷峰塔地宫的一段报道。请将关于地宫开启过程的文字进行压缩,不出现具体时间,不超过35个字。(4分)
上午9时整,考古队进入现场开始发掘。打开地宫并不容易,直到9时45分,考古人员才将压在地宫洞口的750公斤重的巨石移开,露出93厘米长宽、13厘米厚的大理石盖板。盖板上没有任何文字,但考古人员在紫红色的泥土中发现了10枚唐开元通宝铜钱。10时5分盖板基本清理完华。10时30分盖板绘图完毕。11时整盖板还没有打开,发掘现场发现越来越多的钱币。11时11分,最激动人心的时候到了,考古人员开始用撬杠撬开盖板。11时18分,考古人员翻开大理石盖板,地宫口终于打开了!
35
六、
20.写作(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
一个牧场主养了许多羊,他的猎户邻居养的凶猛的猎犬常常跳过栅栏袭击牧场里的小羊羔。牧场主几次让猎户把狗关好,但猎户都不以为意,猎狗咬伤了好几只羊羔。
忍无可忍的牧场主找到镇上的法官评理。法官说:“我可以处罚那个猎户,也可以发布命令让他把狗锁起来,但这么一来你就失去了一个朋友,多了一个敌人。我可以给你一个更好的主意。”
牧场主到家后,按法官说的,挑选了三只最可爱的小羊羔送给猎户的三个儿子,孩子们如获至宝,因为怕猎狗伤害到儿子的羊羔,猎户做了个大铁笼,把狗关了进去。从此两家相安无事,还成了好邻居。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邢台一中2014-2013学年下学期第三次月考
高一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1 D 原文讲的是“自然生发”而非“随意生发”。
2 A 此项答非所问,所谈为语音变迁,与吟诵具有文化和艺术内涵无关。
3 C A错误有二,语音变迁,古音不存只是其中之一;B“唱和吟”与“结果和升华”的对应关系错,唱是升华,吟是结果;D从原文最后一句来看,“吟咏(诵)”不单单是语言的艺术和审美的艺术,这也就肯定了吟诵是语言和审美的艺术。
二、(一)4 B 第:只管。
5 D ③讲的是街市上热闹的情景,未体现“传奇色彩”;⑤ 叙述事件的开头,未体现“传奇色彩”。
6 A B项对“可将来”理解错误。C差官没有遭到关押。D被截断头发的事发生在先前。
7 (1)赔偿的事我当然不敢推脱,只是这件事非常奇怪可疑,请给我一个月的假期,我将前往追踪查访这件事。(“固”,本来,当然;“辞”,拒绝,推脱;“但”,只,只是;“踪迹”,用作动词,追踪查访。每点各1分)
(2)过了一会,传出(命令)让差官回家,释放了他的老婆和孩子,免除了他的赔偿。(“移时”,过了一会儿;“归舍”,回家;“妻子”,妻子儿女;“豁”,豁免,免除。每点各1分)
(二)8. 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来写山店。诗中先写听到犬吠,然后写到远处的几家灯火,巧妙地暗示了山店就在面前。(视觉听觉各2分)
9.第一、二句写天色将晚,诗人在山中急匆匆地赶路,看到的是没有尽头的山路,听到的是潺潺流水声,内心感到焦急。第三句写听到狗叫声,末句写望到远处几点松火,这些使诗人想到一定有山店在那里,虽远却使诗人十分欣喜,内心充满希望。(焦急,2分,充满希望,欣喜,2分)
三、①间关莺语花底滑 ②驽马十驾 ③师不必贤于弟子 ④满地黄花堆积 ⑤多情自古伤离别⑥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⑦水随天去秋无际 ⑧小乔初嫁了 ⑨也无风雨也无晴
四、11 (1)庹其五是一位普通的退休老教师。
  ①淡泊随和,与世无争,喜欢喝茶,有清雅的生活情趣;
  ②有学问,喜欢吟咏诗句,令人钦佩,值得尊敬;
  ③有独到的眼光,有热心肠,乐于帮助穷困山村发展茶树种植业;
  ④有慈父的胸怀,也有豁达开朗的心胸,通过种植茶树寄托思子之情。
 (写出其中三点即可,每点2分)
(2)突出茶铺的环境特点;引出庹其五种茶的议论;侧面烘托他对茶的深情,为下文帮助山村发展茶业埋下伏笔(或“作铺垫”)。(意对即可)(每条2分)
(3)①第一次表达了对茶的赞叹,以及对清雅生活的向往。(2分)
  ②第二次还饱含对儿子的怀念,对山村茶树种植业发展的欣慰。(意对即可)(3分)
(4)①人物塑造方面:使庹其五的形象更加生动饱满。通过庹其五喝茶的细节,刻画了与众不同的性格。
 ②情节结构方面:使情节结构紧凑精巧。 小说以介绍庹其五茶客身份和喝茶的习惯开篇,以庹其五在茶馆冲饮远方寄来的新茶结束,中间多次描写他与茶客喝茶,喝茶贯穿全文,是全文的线索,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③主题方面:使小说的主题思想深刻、丰厚。 取材于“喝茶”这样的日常小事,颂扬了那种豁达开朗的心胸,坚强乐观、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以及默默奉献的精神。
12(1)突出了达尔文酷爱自然科学的品格(内容方面3分),为下文记述他改变主修神学志向,进行科学探索,著述《物种起源》作铺垫(结构方面3分)。
(2)①达尔文为人谦和,大度。当自己的观点遭到别人的攻击时,他没有出面辩驳,而是对平静对待,对找上门来的对手,以友相待。
②达尔文坚强不屈与勤奋创造。即使面对别人的质疑,他也会坚定不移的坚持自己的观点,通过不断的研究来完善自己的观点,使学说更有说服力。
③达尔文勇于探索,坚持真理,勇于向神学思想挑战。
(每条各2分)
(3)①作者这样写含蓄地表明达尔文及其思想受到世人的认可(3分)②说明达尔文和牛顿一样是伟大的科学家,永远值得人们景仰(2分)
(4)①谦和地有礼貌地对待对手,让对手找出自己的不足;②要能容纳反对者的声音;③不把时间浪费在无谓的口舌争辩上,而用在自己的研究上,用内己的完善的研究成果征服对方。(学生能围绕这三点中的任意二点做出适当的评价,能自圆其说即可,共8分)
五、13. C A应验yìngB闷热mēnD悲戚qī
14. B “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微弱,时断时续。A。也写做“气宇轩昂”。气宇:气质、风度。形容人气质、风度出众,不同一般。适用范围是人,而非建筑。C。危:正直。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指正直的言行。这里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D。理直气壮的样子。形容自以为理由很充分,说个不休,强词夺理,贬义词。同“振振有辞”。这里不合语境,应该为念念有词。
15 A B句式杂糅。C表意不明,谁的行为“不负责任”不明确。D成分残缺,“借”“传递”均缺少宾语中心语,应为“借…的机会”“传递…的信息”。
16 B 莎士比亚,英国人。
17 D
18 C A项错在“不胜感激之至”杂糅,或“不胜感激”,或“感激之至”。B项错在“璧还原物”,敬辞,用于归还原物或辞谢赠品,“璧”敬称对方的东西,且,前后语体风格不一致。D项错在“高抬贵手”,这个成语是旧时恳求人原谅或饶恕的话。意思是您一抬手我就过去了。不合语境。
19 参考答案一:移开地宫口的巨石露出盖板,清理盖板并绘图,撬开盖板打开地宫。
参考答案二:先移开地宫口的巨石露出盖板,然后清理盖板并绘图,最后揭开盖板打开地宫。( “移开地宫口的巨石露出盖板”、“清理盖板”、“绘图”、“撬开盖板打开地宫”四个要点各占1分;每超出3个字扣1分。)
六 从牧场主的角度来说,可以确定立意为“处理问题,解决矛盾要善于选择更好的方法才能实现更好的效果”或者“利他才能利己”;从法官的角度来说,可以确定立意为“执法的目的不在于惩治,而在于营造和谐的关系”;从猎户的角度说,可以确定立意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比较这三个角度,最准确的、关乎整个故事寓意的应该是牧场主的角度,那么,最稳妥的立意应该是从牧场主角度确定的立意。
【参考译文】
有一个巡抚,在安徽上任。一天,他派遣专差送几千两银子到京城去。途中,差官住在古庙里,门户、箱子都锁得很严密。早晨起来,银子不知去向,但门上的锁仍然锁得好好的,差官觉得此事很奇怪,赶回来向巡抚报告。巡抚非常生气,立即责令差官赔偿官府(银子)。差官说:“赔偿的事我自然不敢推托(辞),只是这件事非常奇怪可疑,请给我一个月的假期,我将前往追踪查访这件事。我愿意把妻子和孩子作为人质。”巡抚答应了他。
(差官)到了遗失银子的地方,他询问察访了很久,什么也没有发现。快要返回了,突然(他)在街市中遇见一位瞎老头,(瞎老头)胸前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道:“善于判明重大疑难事件。”差官随便问他。老头忽然说:“你丢了多少银子?”差官回答:“有若干两。”老头说:“我稍微知道些行踪疑迹,你可找辆敞篷车给我乘。你只管跟着我一起去,就有希望可以找到银子了。”差官按照他的话去办了。
开始走的第一天,还见到有人烟的村落。第二天,(他们)进入深山,走了不知几百里路,就不再有村庄,到第三天,到了正午,(他们)抵达一个大市镇。老头说:“到了,你只管进去,一定会自己得到消息。”差官不得已,只好听从他的话。等到进了市镇,只见行人车辆熙熙攘攘,很多房屋排列得又密又整齐。突然有一个人前来问道,“你不是这市镇上的人,为什么到这里来?”差官把事情告诉了他,同他一起来到市镇口上,(差官)寻找瞎老头,瞎老头已不知去向了。(差官)于是和那人曲折拐弯走了好几条街,来到了一处高大的住宅。于是差官和那人曲里拐弯走了好几条街,来到了一处高大的住宅,(住宅)像是王公贵族的住所。他们上了台阶进了大堂,(大堂上)静悄悄地没有一个人。那人告诫他稍等片刻。不久,里面传话叫他进去。(差官)到了后堂,堂中只陈设了一张床,有个高大的男人光头赤脚坐在床上,头发长得垂到了小腿。几名童子,拿着扇子拂尘在两边伺候他。差官叩头行礼完毕,那男人问了他的来意,(差官)详细地回答他。那人用脸部表情示意一下,告诉童子说:“可以把它抬来。”立即有几个少年把银子扛来了,封条标记和原来的一模一样。那男的问:“你是不是想得到这银子呢?”差官叩着头说:“非常希望,只是不敢请求啊。”那男的说:“你刚到这儿,暂且好好休息一下。”随即有人把他带到一座院落,把门关好就离开了。送给他食物,非常丰盛。
这天夜里,月光明亮得如同白昼。差官打开后门看了看,只见白色粉墙上堆迭了很多东西。仔细一瞧。都是人的耳朵鼻子啊。差官惊恐极了,然而没有什么机会可以逃得出去。他坐卧不安,一直等到天亮,先前带他进院子的人突然来传呼他。差官又到了后堂,那男子仍然光头赤脚坐在那儿。(那男子)对差官说:“银子不能交给你了,但是我会给你一封信。”说完就靠着桌子写信,写完后扔给了他,挥手叫他出去。前面曾为他带路的人又引着他到了市镇口,差官恍恍惚惚怀疑是在梦中,急忙寻找道路返回。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yi/70521.html

相关阅读:2013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