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作业怎么成了“找茬”游戏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来源: 高中学习网


最近刷爆很多人朋友圈的一道小学数学题,家长们亲自上阵,却得出了四种完全不同的答案。原因不在于题目本身有多难,只是题中多处细节“陷阱”让人防不胜防。

这道题里有四行等式,等号左边不是数字,而是猫咪、鞋子等具体物品,前三行等号右边都是一个具体数字。学生需要通过分析和运算前三个等式,得出最后一个等式等号后边的数。

吐槽归吐槽,很多网友困惑:“这样的题考察的到底是什么?练习这样的题又有什么用?考出来的分数又能代表什么? ”一位资深数学老师接受采访时称,此题涉及到数学中的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数学思维中很重视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乍听之下,似乎不无道理。可是,“认清整体和局部的不同”更像是各类“找不同”“找茬”等游戏的目标。数学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两种诉求,很有点“风马牛不相及”的意味。所以,这位老师的“专业”解释,并无充分的说服力。

在网上以“奇葩作业”为关键词搜索,结果“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槽点”五花八门,表现形式却很雷同:极度追求“创新”、出奇,题不惊人死不休,甚至违背常识。

出题者追求创新的初衷是好的,背后不乏激发学生探索兴趣的目的。但要强调的是,教育创新不能突破两个前提:学科教学特点及宗旨,与受教育者身心特点。

具体在小学数学科目上,让学生掌握识数、基本运算能力等内容是教学的重点,其次,小学生或多或少都有些粗心、观察不仔细的心理或行为习惯,教育应当循序渐进地帮他们改正缺点。欲速则不达,让孩子养成过度谨慎、战战兢兢的心理和学习状态,只会打击学习热情。

说到底,作业的本质,就是通过思考和训练,让学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识点。只要达到这一目的,作业就是成功的。一切外在形式,最多能达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对此,教育工作者不可不察,更不能舍本逐末。 摘自《中国青年报》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zhong/1113929.html

相关阅读:新西兰高中数学联考难度过高 连老师都做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