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喊停女儿奥数 98%学生不适合学奥数这些误区你知道吗?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课堂习题成百上千反复做,为挤进优质民办初中,还要争相上奥数班,数学越学越难让小学生叫苦,也成为家长最头痛的学科……

日前,在西南大学举行的第二届华人数学教育会议暨数学教育博士生论坛上,全国知名数学专家,针对家长最关心的孩子小学数学、数学奥赛给出了他们的建议。

题海战术或致孩子厌学

"家长和老师要多思考,不要一天到晚让孩子做题,一道题目反反复复上百次,让孩子厌倦了,就再也不愿意学习了。"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义务教育数学课标修改组组长史宁中教授认为,小学数学训练太多,甚至计算速度让孩子压力大,也逐渐丧失学习兴趣,是非常值得担忧的。

他观察到,现在家长们对孩子的数学学习,常常采用"错一罚十"甚至加倍的惩罚,同时强调做题速度,压得孩子喘不过气。这种盲目竞争题量、速度的现象堪忧,比如小学课标可能要求孩子一分钟完成8道题,校长直接提高要求一分钟10道,班上老师则提高到12道,家长们为了比拼,又在课后为孩子加到了15道。"这样盲目增速,在简单的问题都让孩子觉得很困难、头痛,学习的兴趣自然也被消磨掉。"史宁中说,这不是训练孩子学数学,而是"熟练工种"。

华东师大终身教授王建磐表示,家长、社会常常呼吁要给学生减负,殊不知当知识点减少很多,可能只剩下1+2这样的口算题,家长老师们还是能够衍生出上千题给学生,照样累死人。"所以,我们的老师也要学会合理判断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点,而不是题库训练,把数学教到谁都不想学了。"他认为,一道题目教到学生掌握方式,有感觉就可以了。

98%小学生不适合学奥数

对于目前家长最关心的奥数学习,教育部西南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任宋乃庆教授也给出了答案,"98?99%的小学生不适合学奥数,也不能去搞奥数。"

他认为,奥数锻炼思维能力,但也仅适用于极一小部分的数学思维相对成熟的学生,这样的训练也只适合小范围进行,更不能作为入学标准去要求学生普遍学习

史宁中也否认了以奥数来选拔学生,评价学生是否优秀更主要的是看孩子表现。比如面试就是一种选拔方法,一个孩子好不好,看奥数成绩看不出,面试聊一聊就能看出来。

专家们认为家长与其把大把的时间花在研究奥数上,不如动动脑子怎么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这远比知识来得重要。

专家建议

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专家们认为,数学需要思考,而不是作为熟练工种让学生们"一看就会,一做就对"。史宁中教授指出,一道思考题不是靠记忆来的,而是引导学生发散出不同思维得到最终答案。"只要学生思考过程与最后结论一致我们就应该判定这是正确的。"

史宁中教授表示,数学其实是生动活泼的,在教学中不妨把数学和生活联系起来,将随时身边发生的事情带进教学,就能带给孩子学习的快乐。

宋乃庆教授认为,学习兴趣是影响学生数学学习质量的一个很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在课堂上,带入生动的案例,采用小学生喜欢的连环画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内容选择上,再现数学家的成长经历,还能培养学生勤奋学习的品质。而课堂上,让学生熟悉典型经验,更易让孩子接受领悟。

同时,遇到小朋友的回答,老师们不要轻易否定,而是从中找到他们的闪光点,启发孩子更多的思考。

"这么多年来,我们为减轻学生负担采取了许多措施,中心环节是减少授课内容、缩减课时,其中普通高中物理等科学课程首当其冲。然而,请在座各位想一想,对比一下自己上学的时候和现在的娃娃,谁的负担更重?"7月12日,在中国科学院学部召开的第二届科学教育论坛上,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朱邦芬提出的这个问题,让在场的专家学者陷入了思索。

朱邦芬指出:"高中物理学等科学教育最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影响学生一生的科学素养,对于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建设创新型国家极其重要。认为高中科学教学只对未来的科学家或工程师有用,是不对的。因此,目前中学科学教育弱化趋势必须要扭转。"朱邦芬的观点得到了与会专家学者们的赞同。大家对高中科学教育中存在的认识误区进行了辨析,并提出解决建议。

降低课程难度、减少教学内容 减负

朱邦芬说,目前"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竞争愈演愈烈,甚至提前到幼儿园报考,而一再提倡"减负"后学生实际学习时间并没有减少。他日前曾到浙江省部分中学进行调研,一位高二学生向他反映:自己参加过一周的补习班,补习内容就是同一类型题目反复做,"后来再看到这类题目都有想吐的感觉"。

"我们必须要澄清一个误区,降低课程难度、减少教学内容并不等于 减负 。"朱邦芬说,"这对于优秀学生和学习差的学生基本不管用,对于大量学习中等的学生有一些作用,但也使得他们更加努力去 刷题 ,有时候反而是增负。"

学生将大量的学习时间耗费在"刷题"和死记硬背上,这一点让朱邦芬特别担忧。"获取高分的路径更加依赖于学生的细心、勤奋和大量的模拟考试,高三整年都在复习,让不少本来对科学有着浓厚兴趣的学生热情消磨殆尽,产生厌学情绪。这种情绪可能影响到大学、研究生阶段,甚至会延续到工作阶段,对我国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将产生长远的负面影响。"

日常生活用不上 公式定理无用

在高中科学教育中的另一个误区,就是认为很多知识将来用不上,例如数学公式和物理定理等,因此没必要学。对于这个问题,清华大学附中校长王殿军说:"我是学数学的,现在很多物理知识的确记不住了。但物理是无用的吗?我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思想方法已经成为思维的一部分。"

王殿军说,进入大学后,理科不再学文,文科不再学理,大部分人的理科素养或文科素养就到高中为止,"如果我们的老师能够认识到自己将是学生在某个领域的最后一位教师,可能教学就会不一样了"。

朱邦芬对此有同感。他以物理教育为例说,高中物理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培养物理学家,除了要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和原理外,还要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建立科学思维的准则和方法,"如根据基本原理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认识实验对于检验理论的重要性、在考虑复杂现象时抓主要矛盾的能力、具有数量级的概念等。只有这样,才不会随便听到什么、看到什么就轻易相信"。

培养能力 基础教育阶段脱离知识学习

只重视知识灌输而忽略能力培养,是教育界早已关注的问题,并已经开始着手改进。

但朱邦芬认为,在改进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偏差,比如片面强调能力培养,认为很多知识可以通过自学获得。

朱邦芬认为,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它们相辅相成,在不同的阶段要取得不同的平衡"。对于优秀的大学生和研究生,应更多养成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和习惯。但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小学教育,基本齐全、概念正确的基础知识传授是必要的。朱邦芬说:"知识的传授应该成体系,脱离学习知识、空谈能力和过程,只能培养出只知皮毛的夸夸其谈的空谈家。"

科学教育 教学生千奇百怪的解题方法

在当校长前,王殿军曾是清华大学数学系教授,他笑言自己的女儿上了几次奥数就被他喊停了。"她问我的题目我都做不出来。"王殿军说,不是因为题目难,而是奥数班解题的方法是"不正常"的。

在王殿军看来,良好的科学教育不是要教给学生千奇百怪的解题方法,这反而会让学生们"思维走歪了、兴趣学没了"。从定位上,在基础教育阶段,科学教育要面向所有学生,解决未来全民科学素养整体水平提升的问题。他说,科学教育要真正做好,必须做到内容丰富、有层次,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全科开考,可以引入平均成绩点数(GPA)的方法。同时,在科学评价的基础上,改变升学方式,让学生的所有时间都成为有意义的学习时间。

朱邦芬认为,高中科学教育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对学科主要领域有正确的理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树立科学精神。他提醒说,"一刀切"式降低课程要求,不仅达不到减负的目的,而且在学生基本素质培养上无所作为,甚至还有所倒退。而高考毕竟有选拔人才的重要作用,考试要有一定区分度。

朱邦芬建议,对报考一流高校、一流学科的学生,增加相应的选考科目,这样既不会增加报考普通高校学生的负担,也有利于有特长的学生脱颖而出。

"谁赢得高中,谁赢得未来。"与会的专家学者一致认为,科学教育承担着提高全面科学素质的任务,更与未来科学家的培养息息相关,"虽然很难,但必须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改革"。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zhong/1117184.html

相关阅读:高二数学必修三知识点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