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散文阅读教学的关键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高中散文阅读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作者:江苏省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 梁增红

有人戏称,一般人四十岁以前是读不懂散文的。这话虽有偏颇,但不无道理。因为散文往往是作者有着丰富人生经历后得之于心而寓之“文”也。对于十多岁的中学生而言,这一切都未曾经历,有很远的时空距离,想透过文字把握其情感难免捉襟见肘、隔靴搔痒。不少学生坦言,喜欢读读散文,也爱写写散文,散文阅读课,不太喜欢。很多老师也是情感复杂,既喜欢教散文,又常常觉得散文教学如镜花水月般看得见摸不着,颇有“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之感。

教师不知道教什么,学生不知道学什么,加上散文特征的“无特征”,“教学”散文就像雾像雨又像风,其效果是大有可疑的。如何教散文?王荣生教授说:“散文阅读,即鉴赏‘文学性散文’,其要领可以归结为一句话:分享作者在日常生活中的人生经验,体味精准的言语表达。”

本文试就散文教学中如何分享作者的语言,谈谈一些思考。

1.从作家“自己的句子”入手。

我们说读散文,往往都会知道这是周作人的散文,那是鲁迅的散文,另一篇是老舍的散文,盖因其鲜明的个性化标志。要读出作者个性化的言语特征,就是读懂作者“属于自己句子”。

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为例,作者善于运用语气助词,京味儿语言特点鲜明,娓娓道来,如面对面的聊天。比如,同样是插入语,请比较一组句子: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老舍《济南的冬天》)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朱自清《春》)

“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巴金《繁星》)

“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梁衡《夏》)

这一组句子,老舍用“看吧”,朱自清用“看”,巴金写“看”,梁衡则用“你看”,而且,老舍在这篇短短的散文中用语气词“吧”“呀”“呢”的句子达12次之多,老舍与其他作家的语言风格迥异可见一斑。我们可以借助对比朗读来品味老舍京味儿语言的亲切、温暖的情致和清新、爽朗的韵味,所谓合适的文字表达了合适的情感,对济南的独有之情就不难理解。郭沫若《石榴》一文中,“红玛瑙的花瓶儿由希腊式的安普剌变为中国式的金?,殷、周时古味盎然的一种青铜器”一句,凸显了作者文学家兼考古学家身份的风格独具的形象思维。与学生一起品读“红玛瑙的花瓶儿”、“希腊式的安普剌”、“中国式的金?”,几个短语,可以感受到作者在描摹单瓣花成长的“一段妙幻的演艺”时,对石榴的欣赏、喜爱之情。

著名作家陈忠实在接受采访时说:“作家倾其一生的创作探索,其实说白了,就是海明威这句话所作的准确又形象化的概括——‘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那个‘句子’只能‘属于自己’,寻找到了,作家的独立的个性就彰显出来了,作品独立风格也就呈现出来了。因为对于世界理解、艺术追求的差异,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艺术景观和风貌,也便都有自己的句子。”散文教学中,让学生读懂了作家“自己的句子”,“披文入情”也便有了合适的路径。

2.从表达“情路”的语言入手。

散文的“情路”,即作者的情感脉络,往往潜藏在文章的词句中。提取这些表达情路的语言,就容易把握作者的情感脉搏,理解文章的主旨。

品读贯穿全文的标志性语言,梳理作者的情感脉络。教学《白杨礼赞》,绕不开这样一组句子:“白杨树实在不是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不是平凡的一种树。”“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这一组句子,贯穿全文的“神”就是反复出现的短语“不平凡”。教学时,请学生把这几个句子组团“联读”,可以把握到作者情感层层递进的跃动旋律。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zhong/1120606.html

相关阅读:《囚绿记》阅读答案
《逆光里的白洋淀》阅读答案
周晓枫《鸟群》阅读答案
《篱角 查一路》阅读答案
《心中的小火炉》阅读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