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物理期末易错知识点复习[1]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物理 来源: 高中学习网

易错点21对基本概念、电场的性质理解不透彻、掌握不牢

易错分析 电势具有相对意义,理论上可以任意选取零势能点,因此电势与场强是没有直接关系的;电场强度是矢量,空间同时有几个点电荷,则某点的场强由这几个点电荷单独在该点产生的场强矢量叠加;电荷在电场中某点具有的电势能,由该点的电势与电荷的电荷量(包括电性)的乘积决定,负电荷在电势越高的点具有的电势能反而越小;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有多种运动形式,若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则电势能不变.

易错点22 不熟悉电场线和等势面与电场特性的关系

易错分析 要熟练掌握电场线和等势面的分布特征与电场特性的关系,特别注意:⑴电场线总是垂直于等势面;⑵电场线总是由电势高的等势面指向电势低的等势面.同时,对 的应用,一定要清楚:⑴在匀强电场中,可以用此公式来进行定量计算,其中d是沿场强方向两点间距离;⑵在非匀强电场中,该式不能用于计算,但可以用微元法判断比较两点间电势差.

易错点23 匀强电场中场强与电势差的关系、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不明确

易错分析 在由电荷电势能变化和电场力做功判断电场中电势、电势差和场强方向的问题中,先由电势能的变化和电场力做功判断电荷移动的各点间的电势差,再由电势差的比较判断各点电势高低,从而确定一个等势面,最后由电场线总是垂直于等势面确定电场线的方向.由此可见,电场力做功与电荷电势能的变化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并注意计算时一定同时代入表示电荷电性和电势高低关系的“+、-”号.易错点24 对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偏转的特点掌握不准确

易错分析 带电粒子在极板间的偏转可分解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加速直线运动,我们处理此类问题时要注意平行板间距离的变化时,若电压不变,则极板间场强发生变化,加速度发生变化,这时不能盲目地套用公式,而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易错点25 对电容器的动态分析不全面

易错分析 在解电容器类问题时要注意两板带电荷量、电压、场强、板间某点的电势是如何随两板间的距离发生变化的,同时要注意电势的高低以及板是否接地.

易错点26 对闭合电路的动态分析程序不熟悉,方法不熟练

易错分析 闭合电路的动态分析一定要严格按“局部→整体→局部”的程序进行.对局部,要判断电阻如何变化,从而判断总电阻如何变化.对整体,首先是由 判断干路电流回路随总电阻增大而减小,然后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路端电压 随总电阻增大而增大.第二个局部是重点,也是难点.需要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规律及欧姆定律交替判断.

易错点27 伏安特性曲线的意义不明确

易错分析 要准确理解概念,不能把不同情境下的情况随意迁移到另一情境.电阻的定义式R= ,当电阻R不变时,也有R= ,但当电阻发生变化时则必须依据电阻定义式求电阻,即对应图像上某一点的电阻等于那一点的电压U与电流I的比值.

易错点28 对闭合电路输出功率最大的条件适用对象不明确、掌握不到位

易错分析 电源输出功率最大的条件是当电源或等效电源内阻一定时才成立的,因此不能将可变外电阻当作电源内阻的一部分来判断电源的输出功率是否最大,也就是说,条件外电阻 只能用于外电阻 可变电源内阻恒定时输出功率最大的判断.

易错点29 非纯电阻电路的主要特点与纯电阻电路的电功和电热计算相混淆

易错分析 在纯电阻电路中, ,同时由于欧姆定律 成立,有 ;在非纯电阻电路中, ,但由于欧姆定律 不成立, , ,电热 .综上所述, 在任何电路中都成立,因此计算时一定先要判断电路性质:是否为纯电阻电路,然后选用合适的规律进行判断或计算.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是自然界中普遍适用的规律,我们在分析非纯电阻电路时还要注意从能量转化与守恒看电路各个部分的作用,从全局的角度把握一道题的解题思路.

易错点30 不清楚回旋加速器的原理

易错分析 以回旋加速器、磁流体发电机、速度选择器、质谱仪等模型为载体考查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的试题高考中曾多次出现,要理解这些常见模型的原理.理解回旋加速器的原理需突破两点:①粒子离开磁场的动能与加速电压无关,由 知, 只取决于磁场的半径R和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以及粒子本身的质量和电荷量;②粒子做圆周运动的周期等于交变电场的周期,由 知,要加速不同的粒子需调整B和f.

易错点30 不会处理带电粒子在有界磁场中运动的临界问题

易错分析 解带电粒子在有界磁场中的临界问题时要注意寻找临界点、对称点,射出与否的临界点是带电粒子的圆形轨迹与边界切点;粒子进、出同一直线边界时具有对称关系:速度与直线的夹角相等但在直线两侧,顺、逆时针偏转的两段圆弧构成一个完

完整的圆.注意粒子在不同边界的磁场以及磁场内外运动的不同,边界有磁场与无磁场的不同.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zhong/1137396.html

相关阅读:《美丽的彩虹》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