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核心突破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来源: 高中学习网

作者:四川省绵竹中学 龚志华

文言文阅读的核心,说到底是“译读”。译读突破了,自然文言文的障碍也就扫除了。

译读如何突破呢?

一是要注意抓文体要素,把握文本中心。

近些年,全国卷文言文,选的都是人物传记。传记的译读,要特别注意传记的文体特点。

从要素上来说,主要包括时、地、人、职、事。这当中,“职”的变化影响着“时”“地”的变化。所以,读古代人物传记,不能忽视传主“职”的变化。

于人物传记来说,“事”无疑是最中心的内容。我们不仅要知其结果,还要捕捉过程,思考原因。一篇传主,不可能就写一件事,往往多事并举。这就需要我们在译读完全文后,想一想,写了几件事,传主是怎样的人。

抓文体要素,把握传记大概,算是译读的初步工作。虽是初步工作,但不可或缺,建立的整体印象对我们进一步的译读是有帮助的。

如2019年全国卷三,选的是《许将传》,浏览性译读中,我们可进行如下的圈画梳理:

首职:集贤校理、同知礼院——所做事情:(1)编修中书条例(2)上奏罢免南曹。设公堂接待前来上诉的人

二职:契丹使者——所做事情:(1)到枢密院查阅文书,做到应对准备(2)到了契丹,练习射箭,许将先射中(3)萧禧果然拿代州来提问,许将随问随答,最终让萧禧羞愧不能回答。

三职:由秦州知州改任郓州知州——所做事情:(1)善于治理,境内牢狱皆空(2)当地士人爱好议论官政,他未加禁止,而是宽松应对,此俗自然止息。

四职:兵部侍郎——所做事情:(1)上疏提出,治兵之道在于灵活用兵,才能做到万众犹如一人(2)神宗问及兵马之数,他也能作出回答,枢密大臣,却回答不上来。

五职:吏部尚书——所做事情:反对无德之举,面对已去世的司马光受朝廷权臣的不公平对待,当皇上征询许意见时,他回答说这一做法是不道德的。

六职:颍昌府知府——所做事情(没叙写)

七职:大名府——所做事情:多次告老还乡。

八职:佑神观使——所叙事情:去世,。赠开府仪同三司,谥号文定。

二是要抓文意综合理解题,选出正确选项。

一般来说,全国卷中的文意综合理解题,属于四选一的选择题,且要求选出错误的一项。如果我们有译读中总览的基础,是不难选出的。

现在来看一下2019年全国卷三的文意综合理解题: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许将初至北境,尽灭契丹威风。他入仕不久,取代岁聘使前往代州,契丹想要宋朝割让代州,蓄意挑衅。他坚决予以反击,使对方未占得便宜而返回。

B.许将善于治理,境内牢狱皆空。他在郓州任上,因治理得法,当地没有犯法之人。当地士人爱好议论官政,他未加禁止,而是宽松应对,此俗自然止息。

C.许将任职兵部,熟悉兵部事务。他担任兵部侍郎时上疏提出,治兵之道在于灵活用兵,才能做到万众犹如一人。神宗问及兵马之数,他也能作出回答。

D.许将秉持公正,反对无德之举。其时司马光已去世,却受到朝廷权臣的不公平对待,当皇上征询许将对此事的意见时,他回答说这一做法是不道德的。

此题选A项,“使对方未占得便宜而返回”错误,原文没有这一信息,应该是契丹想要宋朝割让代州,蓄意挑衅,许将取代岁聘使前往代州。

三是利用上下文和已有词句积累,集中全力解决断句题和翻译题。

全国卷中的断句题,少有断句语言标志,很多时候还是靠译读。断句题可将四选项纵比,找出不同,然后还原到原句原段中,根据前后文猜读与判断。

如2019年全国卷三的断句题,所断的句子是:

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原句的大意是:当初,选拔调动人才,先要经过南曹,接着是考功,综合考查没有法度,官吏得以改动,选人不能向上级官吏诉说。许将上奏罢免南曹。设公堂接待前来上诉的人,士人没有无理阻止,故意刁难。

串通了大意,就要注意“初”表时间,所以要单独断开,注意“先”与“次”,还要“选者”作后面一句的主语,所以要在前面断开。

至于翻译涉及到如下两句:

(1)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

(2)章?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诸臣,奏发司马光墓。

“申饬”“岂”“对”“为”“同肆”“罗织”“发”等词语要一一推敲落实,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如(1)中的“何以……为”的翻译。此两句只“申饬”难以猜准。

至于文化常识判断题,也与译读有关。

2019年全国卷三文化常识判断题考到近侍,这一职位并不高。试题设错并不高深。

由此看来,文言文阅读中的“译读”这一核心突破,并非毫无希望,当然也非一日之功。作为高三师生,我们可以在这一块上想想办法。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zhong/1314996.html

相关阅读:名家散文赏析:阳光下读诗 林文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