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预习方法:归纳段落大意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历史 来源: 高中学习网


  预习就是上课前的自学,是为学习新课做准备的。养成了预习习惯,就会学得主动。搞好预习,是培养自己自学能力和树立自信心的途径,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基础。预习的具体任务是:初步理解教材内容的基本知识和思路,与学习过的旧知识有哪些联系,找出教材中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尝试做预习笔记。

  方法是:运用语文课的归纳段落大意的方法,提炼每段的核心内容,并用关键词语概括段意,写在课本自然段的旁边,如:历史背景、经过、失败原因、意义、评价等等。预习后,合上课本,想一想:下节课老师要讲什么新问题?自己懂不懂与这个新问题有联系的旧知识是什么?还有没有什么不懂的问题,需要上课时重点听老师讲,这样回忆后,就可以查出自己预习的效果怎样了,以便进行调整改进。预习是自己独立地接受新知识的过程,虽然开始费点时间,可是上课可以有重点的听讲了,减少了因上课处处被动听讲的时间,效率提高了,也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因为学懂了,课后复习的时间便减少了,做作业也快了。

  虽然预习时花掉了一些时间,但从提高了上课、复习和做作业的效率上得到了补偿,时间一长学习成绩就会稳步上升。可以这样说,预习是学习过程中的“加速运动”,它可以改变我们学习被动的局面。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zhong/289043.html

相关阅读:高中历史知识点: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古宫殿群(布达拉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