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积累之我见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来源: 高中学习网


  作者:山东沂南山大华特卧龙学校 张金 梅孟伟

  古语说,“广积粮缓称王?”,还说,“手里有粮,心中不慌”,我常用这两句话来教育学生要多积累。

  一、广泛积累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语文无处不在。按照叶圣陶的说法,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平日所见所思所感皆为语文。然而,语文考试不可能拿虚无广阔的“生活”来考学生,势必自成一个框架和系统。所以积累要有量的的要求,这就要求同学们多阅读,天文地理,文史经籍,轶闻杂谈,甚至词典字典。见多才能识广,才能增加阅历。不仅多读还要多看多听,回家时,尽量多一些有价值的电视节目,还要作好记录。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二、分门别类

  就是把所摘抄的东西按内容做一个大体上的归类。

  1.积累字词。

  字词的音、形、义,熟语,近义词都需要积累。字词犹如一粒石,一块砖,一片瓦,是构建起人生文化大厦的最基本的建筑材料。字的积累不够丰富,严重影响读和写。我让学生常用的积累方法有“星火式”积累、“串珠式”积词法、循序积累等。

  2.积累句段。

  句是名句,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俗语谚语,浓缩着人生的智慧;段是好段,波光潋滟的书籍之海,可任君舀取一瓢来饮。名句好段,都是人类文明的载体,徜徉其中,取其精华的积累,定会使你自身熠熠生辉,“腹有诗书气自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3.积累经典哲理故事、社会热点等。

  例如,最近的新闻热点,“我爸是李刚”事件,官二代的嚣张和权力的世袭受到人们的热议。这种现象在封建时代也是普遍存在的,古人对此也有过深刻的批判,左思在《咏诗》中就这样说过:“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如果在自己的知识库里有这首诗的积累,将其置于文章的开头或结尾,就必然会有耳目一新、风头豹尾的效果了。

  4.积累答题技巧。每种题型都有答题指巧,我们平时也讲了许多,但我认为最实用的时学生自己总结的,所以每次大型的考试试卷分析后,我都留给学生世间,让他们总结这次考试中做得比较好的题的答题技巧,结合老师讲的,总结答题模式,归纳各类题型的常用解题套路。

  5.积累随笔。

  柏拉图说:“我的箴言始终是,无日不动笔。”走进语文,万不可思而不述,在创作的激情盈溢心胸之时,就当用笔墨挥洒自己的思想灵光。所见所闻所感,心中不经意的灵感袭击,会激发内心书写的激情。所以,当有一种力量推动你去翱翔时,你是不应该爬行的。所以让学生随时积累好读后感,观后感,心得体会等。长期保存思考、书写的习惯,为自己而书写,把感受与思考注入语言中,就能真切的感受到自己情感意志的存在。写作、写日记,皆为某种心态的表的,都是对自身的反思。一番观察,一种对经验的回顾,一些臆想和感受,凡此种种,都能写真情实感的随笔,为写作文积累了丰厚的素材。为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些摘抄和积累最好放在一个摘抄本上,也就是把错题、摘抄和随笔放在一个本子上,制作目录索引,划出区域分别摘抄,这样易于保管笔记本,也易于学生以后翻阅。

  三、长期坚持

  积累的关键在于坚持,只有长期坚持才能做到积少成多,集腋成裘。比如,到周末让同学展示一下本周积累的自认为最宝贵的东西,比比谁的含金量高,然后互通有无,让学生有成就感,学生就都盼望这节课来秀一秀自己的宝贝。

  四、学会重组

  拥有了厚厚的摘抄笔记后,不能机械的记忆并应用,而要对知识系统进行重组。人之所以为万物之灵,关键在于人具有创造性。作文是锻炼、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才能的至关重要的一环。学生语文素养的高低最终要体现在写作水平上。因此,作文是一个人语文素养与能力的综合体现,是一种大智慧的创造,唯有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们的语文教学才算在创新思维领域浇灌出了鲜艳的花朵;才算培养出了创新型人才。针对学生积累的写作素材,可以设定及格主题,如自然、理想、情感青春等,归纳与总结素材,对相关的主题形成自己独特的认识结构,并且挖掘素材中深刻的内涵。例如,针对爱国,可以成分利用素材,加入自己的理解,巧妙运用修辞手法,分别为相关人物写一段话甚至扩展成文章。在考场上可以随机组合小片段,加上漂亮的开头、过渡与结尾,文章可以写得流畅、深刻、到位。

  总之,费尽心思让学生多积累,虽然不能立竿见影,时间久了,就会“水之积也厚,则其负大舟也有力”。积累本也就成了学生的“宝贝”。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zhong/303070.html

相关阅读:语文高分从哪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