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误区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来源: 高中学习网


  大家都知道,数学课堂教学的形式有以获得新知为主的新授课,以应用巩固、形成技能为主的习题课,以矫正、反馈为主的讲评课,以梳理、建构为主的复习课、以探索实践为主的活动课等。

  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新授课这种最常见的课堂形式变得越来越模糊。有的老师,特别是送过多次毕业班的老师认为新授内容比较简单,没什么可讲的,就放手学生自学教材,而老师则直接进入例析加练习阶段,甚至教材的例题都不用,动不动就拿高考题说事,弄得本来活灵活现、朝气十足的新授课机械、枯燥,学生一头雾水心情沉闷、积极性受挫、垂头丧气。长此以往,数学教学的生机被扼杀,学生变成了一台只学习如何做题的机器,对学习数学的兴趣荡然无存,并会产生对数学的畏惧感。

  误区二轻视教学过程的导入环节

  数学课堂教学贵在精炼、主题鲜明、重点突出,但精炼不等于简化,主要的教学程序与环节是不能省略的,其中新课的导入就是重要的一环。而在实际教学中,有的老师对导入重视不够,误认为导入只是一种形式化的东西,可有可无,与其浪费时间导入还不如直切主题。事实上,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在每节数学课堂教学中,首要环节就是新知导入。老师据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数学思想方法上、知识的整体结构上进行精要的复习,既为学生学习新知扫清障碍,又未将新知纳入学生的认知结构提供了框架。教师运用运动变化的观点,抓住数学研究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巧妙地设置问题、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迫切要求学习的需要,吸引学生高度注意。教师要抓住时机,精心设计好一个或几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连续性启发问题,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的揭示课题。

  学习始于学习者的注意,而影响注意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教学的导入。一个精妙的导入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可以引导学生把握本节课的学习方向,促进学生在学习中主动进行知识的联系,自觉建构知识网络,强化学生后续学习的动力。因此,走出误区,高度重视导入环节是提高数学教学水平的重要工作。

  误区三教师只顾激情表演忽视组织课堂教学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常听到有些老师抱怨:这个知识点讲过多遍了,可有的学生却说不知道。后来,通过听课我发现我们又走入了一个误区??忽视了组织课堂教学。老师课下精心备课、课上老师激情讲解是主要的、必要的,但这还不够。

  因为无论老师讲的如何精彩、透彻、典型,有的学生偏移了注意力甚至已经神游了,教学效果从何谈起?忽略课堂教学的组织,就不能保障教学的顺利进行,不能保障良好的教学效果。特别是不担任班主任的老师更容易走入这个误区。

  组织教学有管理性组织、指导性组织、诱导性组织,它具有经常性、突发性和长期性的特点。老师可以通过制定制度来约束学生的学习行为,如对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扰乱课堂秩序等不良行为做出严格规定和严肃处理;老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学习方法来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老师也可以在教学进行中采取设置层层递进的小问题来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或者采取随时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整节课都保持饱满的情绪……其实组织教学的方法灵活多变,老师及时的一句提醒、恰当的一个发问、深情的一个表扬,甚至得体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有可能将学生注意力集中起来,调动起他们的思维积极性。做好数学课堂教学的组织工作,是每位数学教师的职责和不断探索、完善的重要课题。组织教学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相信渊博的专业知识加艺术性的组织会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更加丰富和有效。

  误区四计算机辅助教学形式化

  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已逐步成为当前教学技术手段的主流之一。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形象地揭示了教学的本质和内涵,很好的改善了认知环境,大大增强了学生对抽象事物和过程的理解和感受,从而将课堂教学引入了一个全新境界。由此可见,多媒体教学确有其独特的优势,但是,一旦惟其不可,那必将走入一个新的误区。

  多媒体的程序化让课堂成了“放映厅”。上课前,教师一厢情愿地设计好一个完美的课件,上课时,教师只要按部就班地按键,课件便顺序播放下去。这一堂课,教师变成了“放映员”,学生则成了“观众”,师生一起围着屏幕看。教师还兼任“解说员”,想方设法将学生的思路引到既定流程上来,而学生也必须循着屏幕上的思路走,否则,会让上课老师很为难,这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师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无定法,不同学生、不同老师、不同教材、不同课题、不同课型的授课方式就有所不同,不一定都适合使用多媒体。比如,几何的内容就较适合使用多媒体,而像《常用逻辑用语》用多媒体就显得有点牵强。将数学教学艺术化、直观化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但无论如何,数学教学也应该崇尚行云流水般的流畅而非任何流于形式的“做秀”,应给予学生广阔自由的思维空间而非人为的主观设置,应还数学其理性自然的科学美而非“浓妆艳抹”的“妖冶”。

  以上几点,是我个人在实际教学中的点滴体会,这种现象在我个人身上有,在周围同事身上也时有发生,但不一定具有普遍性,仅供大家交流讨论,请批评指正。

  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作者:刘玉龙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zhong/324148.html

相关阅读: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的教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