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和而不同”的文化心态》阅读答案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高中议论文阅读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和而不同的文化心态 和与同是先秦时期两个重要的哲学概念。和同之辨早在西周末《国语》、《左传》中就有明确记载。孔子有关和同之辨的理论,是对前人学说的一种继承和发展。 “和而不同”的文化心态
“和”与“同”是先秦时期两个重要的哲学概念。和同之辨早在西周末《国语》、《左传》中就有明确记载。孔子有关和同之辨的理论,是对前人学说的一种继承和发展。“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和而不同”是孔子理想人格的一个重要标准。和与同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原则性和差异性。承认差异,有差异性的统一才是“和”。“和而不同”,
被公认是典型的中国哲学智慧。“和而不同”的文化心态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甚至一个时代的包容性和开放性,是文化发展和繁荣的必不可少的保证,也是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处理好各种文化关系的理论依据。
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正是“和而不同”、海纳百川的文化心态的历史体现。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在对传统文化进行全面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八佾》)的文化理想。但是孔子并未一味求“同”于周礼,而是在对三代文化的“损益”、“因革”有着清醒认识的基础上,采取了取其所长、择善而从的态度。整个儒学的发展史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特征。战国中后期以来,儒学的所谓的“驳杂不纯”的特征就日渐明显。汉代以后所谓的“独尊”的儒学,也是儒、道、墨、法、阴阳等等诸子思想的结合体。实质上,自汉代开始,阳儒阴法或者说儒显道隐,一直是中国文化发展的特征,而其他诸子学说,也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脉脉潜流,从而成为中国文化的不竭源泉。
“和而不同”还表现在中华文化在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上。汉代以来,随着中国本土道教的产生以及印度佛教的东来,在中国逐步形成了儒、释、道三教鼎立以至三教融合的局面。这期间从对立到交融,是经过了一个长期过程的。后来的伊斯兰以及基督教的传入也属于这种情形。自从16
世纪末叶以来,中国的传统文化又得以在与异域的文化的交锋中实现了交融,从而使得中华文化更加丰富并发展。
“和而不同”的文化心态有助于人们对文化的发展有清醒的认识和目标。全球化使今天的世界文明面临着两个课题:一方面,积极寻找各种文明间深层对话、沟通与理解的文化路径;另一方面,民族性的存在和坚持也同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和必要。“文化全球一体化”与“文化全球多元化”使文化价值的发展陷入一种悖论之中。
中华文明在全球化时代将扮演怎样的角色、起到怎样的作用?“和而不同”就是我们的哲学依据,“寻找现代文明的普遍标志和中华文化的契合点”、高扬“文化自觉”、实现传统文化的“综合创新”,应是我们对待中华文化的理性而现实的态度。
“和而不同”文化心态的价值追求是“有容乃大”。当今中国的文化建设,从“文化自觉”到实现“和而不同”,必须处理好几个“要”和“不要”的问题,要充满自信,看到中华文化极其丰富的优秀成分,同时要敢于正视中华文化中也含有一些糟粕成分,因而既不要妄自尊大,也不要妄自菲薄;要自觉吸收外来文化中对我们的文化建设有益的东西,而不要希望全盘西化等等。这样,才会使我们的新文化既具有浓厚的民族性,又具有高度的智慧性。
《中庸》云:“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和而不同,共同发展,建构一个和谐的现代社会,正需要这样的文化心态作基础。
1
、下列关于“
和而不同”
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在《论语•
子路》》中,孔子提出“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的主张,成为有关和同之辨理论的源头。
B
. “
和而不同”
被公认为是典型的中国哲学智慧,“
和”
与“
同”
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原则性和差异性。
C
.在全球化使世界文明面临着两个课题的今天,“
和而不同”
的文化心态有助于人们对文化的发展有清醒的认识。
D
.“
和而不同”
这一哲学依据,有助于中华文明在全球化时代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以实现传统文化的“
综合创新”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孔子不是一味求“
同”
于周礼,而是对三代文化采取了取其所长、择善而从的态度,体现了儒家文化“
和而不同”
的文化心态。
B
.在对待外来文化上,“
和而不同”
的态度使得本土道教和外来的印度佛教迅速融合,在中国形成了儒、释、道三教融合的局面。
C
. “
和而不同”
、海纳百川的文化心态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与异域的文化的交锋中实现了交融,使得中华文化更加丰富并发展。
D
.“
和而不同”
文化心态的价值追求是“
有容乃大”
,这提醒我们在面对外来文化时,应该自觉吸收其中对我们的文化建设有益的东西。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和而不同”
的文化心态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这种心态有利于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处理好各种文化关系。
B
.战国中后期儒学 “驳杂不纯”的特征体现了“
和而不同”
的文化心态,汉代以后 “独尊”儒学,表明这种心态的影响力急剧下降。
C
.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主体,以其他诸子学说为脉脉潜流和不竭源泉,体现了“
和而不同”
、海纳百川的文化心态。
D
.当今世界,“文化全球一体化”与“文化全球多元化”使文化价值的发展陷入一种悖论之中,“
和而不同”
的文化心态更显其重要性。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1
、A
、孔子有关合同之辨的理论,是对前人学说的一种继承和发展,而不是和同之辨理论的源头。
2
、B
、“迅速融合”错误,原文是“这期间从对立到交融,是经过了一个长期过程的”
3
、B
、“表明这种心态的影响力急剧下降”错误,原文是“汉代以后所谓的“独尊”的儒学,也是儒、道、墨、法、阴阳等等诸子思想的结合体。”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zhong/516932.html

相关阅读:“文化产业”阅读及答案
《中国原生文明的创新性(节选)》阅读答案
论述类文本《岁岁人不同》阅读答案
“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因生存背景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维
《黛玉是什么样的人物典型》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