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应注意的误区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来源: 高中学习网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形成了许多具有教学特色的优质课堂教学,然而实践证明其实际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发现其根源就在于这些教学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误区,,从而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下面我就浅谈一下这些误区及自己的一些看法。

  课堂上一味追求情景新颖、热闹、忽视对数学本质的研究和学习。

  一是教师为了从情感教学的角度出发,一味追求情景化,堂堂必有情景,但一堂课下来学生不明白究竟学了些什么知识,甚至在一些公开课上连听课老师都没法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二是为追求热闹的课堂气氛,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教学问题设计欠合理化、科学化,提问随意性大,缺乏精心安排。一堂课下来,学生回答整齐,但教师提问大部分是以记忆为主,像“是不是”、“对不对”之类的问题,而学生不加以思考脱口而出的问题居多。这种提问不一定都有启发作用,启发性原则是否得到贯彻,不是看形式上的提问,而是看学生的心智活动是否达到顿悟。三是盲目遵循新课程的教学思路:自主、合作、探究。有的老师认为没有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就不是一堂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因此不需要合作的要合作,不需要探究的要探究。但这只是盲目地迎合一种时髦,完全没有考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规律。

  二、重解题一招一式,轻解题思维暴露。

  在中学数学中,围绕数学基础知识及思想方法的系统,为达到深入理解、巩固和应用这些知识和方法,为培养、发展学生相应的数学能力,巩固学生的数学素质,促进良好的解题思想的形成而设置了计算、求解、证明或研究的数学习题。数学习题是数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解题的关键是从已知和未知中寻找解题途径。教师对数学解题是非常重视的,花费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因此,解题教学中方法是否得当所产生的效果是大不一样的。

  三、重教法研究,轻学法指导。

  教与学的关系必须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学方法的实质是教师“教学生如何学”,着眼于“学会”达到“会学”,因为教是外因,学是内因,教师的“教”只有通过学生的“学”才能起作用,方法和能力是教不会的,只有学才能会,才能提高。因此,要积极发挥教和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做到教学和谐,以教的转化,促学的发展。

  然而,不少学校、不少教师对“教研活动”虽然很重视,但活动的侧重点都放在教师本身的教,即研究教师的教法较多,而较少探讨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学好它,如对学生在学习中会遇到哪些问题;问题产生的根源在哪里?怎样指导学生利用课本?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充分发挥课堂45分钟的最大效益等问题研究较少。在课堂教学中,虽然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却听得莫名其妙,可谓教师教的积极性发挥得淋漓尽致,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却未得到充分调动。

  四、忽视概念教学,造成学生不能正确理解概念,准确把握概念,不会灵活运用概念,形成了教学上的第一个误区。

  一是忽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内涵就是那个概念所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概念的外延就是那个概念所涉及的范围对于概念的内涵,为突出本质属性,需作逐字逐句的深入浅出的分析,要突出关键词在本质属性中的地位对于外延,必须将它的每一项都讲到,又必须强调这其中的每一项都是等地位的独立的。二是忽视定理、公式的推导过程,课上对相关概念的定义、定理的讨论尚未展开,就急忙转入解题教学。只要求学生记住定理,会用公式就行。这样的教不能很好体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如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时,对推导公式的配方法没有认真分析,导致学生必须死记硬背公式,这为二次函数的学习埋下了“败笔”,学生在学习二次函数时,不会用“配方法”求顶点公式,而又陷入死记“顶点坐标”公式的局面。

  五、重“尖子生”轻“后进生”。

  在一个班级中,存在着“尖子生”和“后进生”是不奇怪的,在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后进生”率是缩小还是扩大。据了解,目前“后进生”增长率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逐渐扩大,并有越演越烈之势,当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大量的客观原因,也不可否认与教师的教学思想,即重“尖子生”、轻“后进生”有关。“后进生”。一般在学习态度、作业情况上让教师十分“讨厌”,尤其是“双后进生”(思想品德差、学习成绩差)更让教师“头疼”,教师心中有反感,课堂上往往将他们冷落一旁;相反的,一些“尖子生”上课专心听讲,思维活跃,成绩较好,不少是三好学生或班干部,教师印象好,对他们热情有加,在上课提问、板演等教学活动中,“尖子生”常常有较高频率地出现;相反的,“后进生”一般由于自卑心理重,学习信心不足,自我防范心理较强,对老师的批评较为敏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对教师敬而远之,不懂又羞于问教师。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就要把义务教育落到实处,切实地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教师应主动奉献一份爱心,创造一个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使每个学生都有提问的时间、场所和机会,在教学中使他们感到教师对他们是热情的、信任的、尊重的,让他们从中受到鼓舞和激励,这对他们的学习是有很大帮助的。这种事例举不胜举:例如台湾知名作家林清玄,其人很有才华,然而,他在高二时却是全校出名的后进生,曾被学校记两次大过、一二次小过而留校察看,教师们认为他已不可救药了。然而,只有一位王雨苍老先生却不这样看待林清玄,反而把林清玄请到自己家里吃饭,并深情地对他说:“我教了50年的书,一眼就看出你是个会成器的学生。”后来奇迹出现了,林清玄开始遵纪守法,努力学习,终于成了台湾文坛中卓有实力的作家。就是这样的平凡举动,并非惊天动地,但能使“浪子”回头。

  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作者:王俊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zhong/522657.html

相关阅读: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